许沧海
目的 评价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哌酮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7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4例,分别给予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哌酮钠治疗,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9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695.56元和1 379.24元;A组成本效果比(C/E)为1.50,B组C/E为9.03.结论 使用头孢噻肟钠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较好方案,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杨秀;黄健华;欧志莲;尤建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法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2组心理健康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舒适率和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肺癌晚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春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能量合剂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IMS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氯磷定、阿托品及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能量合剂,观察上述药物的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血胆碱酯酶活力(CHE)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及2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出现IMS至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期间阿托品用量减少氯磷定用量增多,治愈率提高,同时患者的CHE、TNF-α水平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量合剂可以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药物应用剂量,同时有助于改善血浆CHE、TNF-α水平.
作者:李爱军;傅绪栋;李金焕;张风云;党永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掌握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金额、额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共计50个品种,金额合计329.46万元,占药品使用总金额(1 810万元)的18.20%.2008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共计48个品种,金额396.06万元,占总金额(2 160万元)的18.34%.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占主流,其中使用频率高的仍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须在科学性和经济性上加强管理.
作者:沈龙;万里;张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护士工作有很强的独立性,护士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房的护理质量,如何把组织的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是每位护理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将脑外科运用柔性管理模式,加强护理管理的做法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医疗机构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本文就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方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其中脑干血肿表现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瘫痪.脑干出血是脑外科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我院2002年6月-2009年4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脑干血肿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立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计划生育手术与其他手术存在的大区别是其对象是健康人,其手术需要是政策需要与以人为结合,因此其护理特点与其他护理有着一定的不同.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作者:邹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以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30%,对照组为78.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齐占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使用头孢唑啉钠在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中预防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择期手术中使用注射用头孢唑啉钠预防感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中118例(86.8%)未发生感染;1例(0.7%)颈部吻合口瘘经引流治愈;3例(2.2%)切口感染经引流治愈;8例(5.8%)并发肺不张,经支气管镜下吸痰、肺灌洗治愈;6例(4.4%)肺部感染经加大头孢唑啉钠用量及延长应用时间治愈.发生药物热2例,药疹3例,均于停药后自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二重感染.结论 使用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在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中预防感染效果可靠,可以作为常规药物使用.
作者:赵冰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AP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利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鼻咽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故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早期鼻咽癌患者约80%可由放疗治愈[1].各期鼻咽癌放疗的生存率为50%左右.但放疗也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照射部位皮肤损伤,口腔黏膜溃疡,甚至导致大出血,所以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08年8月-2009年3月利用60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25例,患者在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放疗,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梅;张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人类对肺结核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很低,这是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关,肺结核病患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后,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情绪,消极的心理情绪会削弱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为下降,诱发肺结核病发生.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促进肺结核病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莫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结合日常工作,笔者就普通放射科工作中的误诊、漏诊的原因等进行的原因探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5年间普通X线胶片及其所附申请单、报告单100份,考虑到时间及环境条件对X线胶片的影响,对当时现有影像及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并分类统计.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妊娠期碘缺乏可导致母亲和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孕妇碘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胎儿和婴幼儿的智能与体格的发育,是迄今所知由于缺碘诱发的新生儿出生缺陷智力障碍的可预防疾病之一.尿碘是控制孕妇碘缺乏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对评估孕妇碘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孕妇尿碘值与新生儿尿碘值无明显差异,且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孕妇尿碘水平可以较好的反映母体的碘摄入量和胎儿、新生儿的碘营养状况[1].本试验通过对孕妇尿碘含量检测,对孕妇碘营养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宝凤;完燕华;陈庆勇;贾晓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外感咳嗽因失治或治而未愈,咳嗽不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程短则几天,长则6个月或1年以上,缠绵难愈.笔者多年来运用一服散治疗外感久咳不止420例,效果颇为满意,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宋承杰;宋艳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1 2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随机分为P组(单纯异丙酚),P+F组(芬太尼+异丙芬酚),P+T组(曲马多+异丙酚)和P+K组(氯胺酮+异丙酚)4组,每组300例.观察各组麻醉前后情况.结果 各复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均较P组减少,P+K组明显(P<0.05)P组和P+F组患者术中血压明显下降(P<0.05).各组患者术中SPO2均降低,以P+F组明显(P<0.05),各组患者均对术中情况无记忆.结论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是无痛人工流产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加旺;黄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气血失调、津液不足、脾肾两虚有密切关系,临床多以通便导泻为主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根据按摩腹部可以加强胃肠功能,调畅气机而达到健脾助运的目的.采用腹部按摩治疗便秘7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巩云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神经外科患者多是病情危重,瘫痪卧床不能自理,住院时间较长,所需陪护人员与其他普通病房相比也相对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对神经外科陪护人员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病区的工作秩序和患者的顺利康复. 我们尝试将同理心的理念渗透至陪护管理的每个环节,以人为本做好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玉霞;冉红;朱文倩;盛婧;王婷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用血塞通与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可迅速溶解积血,随着眼压的下降,血管张力增强,积血可迅速排出吸收,减少2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挫伤性前房积血在眼外伤中较为常见.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当,则常导致严重后果,我科自2000~2004年采用血塞通与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青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