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余常红;李怀敏;胡赤怡;胡纪泽;周云飞;许丽珍;黄凌怡

关键词:集体心理治疗, 防御方式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 焦虑症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及焦虑症的发生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CCMD-3及DSM-IV的焦虑症患者,共43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HAMD评分及HAMA减分值主角组焦虑症患者[(7.82±3.66)分,(14.00±4.52)分]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5.45±3.05)分,(11.09±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05)分,(1.75±0.98)分](P<0.01).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HAMD、HAMA减分值差异无显著性(t=1.648,P=0.115;t=1.589,P=0.128), 但其治疗后的HAMD分[(8.05±3.43)分]、HAMA分[(9.91±4.58)分]、SCL-90中的抑郁[(2.11±0.737)分]、焦虑[(2.10±0.96)分]和其他分[(1.88±0.62)分]较治疗前[(14.68±1.67)分,(22.45±2.46)分,(2.63±0.75)分,(2.73±0.94)分,(2.33±0.85)分]显著降低(t=8.896,P=0.000;t=13.230,P=0.000;t=2.364,P=0.026;t=2.091,P=0.046; t=2.177,P=0.039),不成熟防御因子与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性相关(r= 0.489,r=0.414,r=0.463).结论 心理治疗对焦虑有明显疗效,但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焦虑症状与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应征青年词汇理解能力测验的编制

    目的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编制应征青年词汇理解能力测验.方法 按照项目反应理论编制词汇理解能力试题,并对1892名士兵和1143中学生进行词汇理解能力测验,采用三参数逻辑斯谛克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单维性检验,利用BILOG-MG软件估计项目参数,采用铆测验设计进行等值.结果 五套测验均符合单维性要求,终选取282个项目组成试题库,根据项目信息量选取50个条目编制正式测验,其测验信息量峰值达到27.3848,小测量标准误为0.0314.结论 测验符合项目反应理论的要求,可作为征兵心理检测的工具.

    作者:王轶君;苗丹民;田建全;杨业兵;苏景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产依地普仑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依地普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帕罗西汀平行对照研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值作为疗效指标;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 共收集抑郁症病人44例,依地普仑组(试验组)22例,帕罗西汀组(对照组)22例.治疗6周后,依地普仑组HAMD总分减分值为(17.5 ±7.8)分,帕罗西汀组为(16.0±7.9)分,与治疗基线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地普仑组有效率(HAMD减分率≥50%)为87.0%,帕罗西汀组为81.7%,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草酸依地普仑的抗抑郁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不良反应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王立;房茂胜;钟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喹硫平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难治性强迫症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喹硫平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58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合并治疗组(n=29)和安慰剂合并治疗组(n=29).在基线和治疗8周结束时进行Yale-Brown量表和认知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Stroop测验,持续操作试验,韦氏记忆量表,以评估患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2组治疗前后Yale-Brown量表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喹硫平合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Yale-Brown量表总分分别为(28.5±4.4)分,(26.3±6.5)分;治疗后分别为(18.5±6.4)分,(25.7±5.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维持不能数增加,治疗前分别为(1.2±1.1)分,(1.3±1.4)分;治疗后分别为(1.6±1.0)分,(1.5±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3),其余认知功能测验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喹硫平合并治疗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效,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新华;赵友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父母报告的青少年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有1000~2000万人未遂自杀[1,2].但有关中国青少年非致死性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所知甚少.

    作者:孙振晓;刘贤臣;于相芬;孙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某军区994名士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目的 调查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军区6个兵种的士兵,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SCL-90)、自我修订的团体心理社会应激(PSSG)、Wallace自我概念(WSC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自尊(SES)、社会支持(SSRS)量表.结果 1.SCL-90躯体化[(1.67±0.60)分/(1.37±0.48)分;t=15.68,P<0.01]、精神病性等11个项目较全国常模均显著增高;较全军常模躯体化[(1.67±0.60)分/(1.55±0.57)分;t=6.16,P<0.01]、强迫[(1.85±0.63)分/(1.77±0.60)分;t=4.02,P<0.01]、阳性项目数增高;而抑郁[(1.59±0.57)分/(1.64±0.60)分;t=2.75,P<0.01]、人际敏感[(1.73±0.60)分/(1.78±0.61)分;t=2.59,P<0.05]、恐怖[(1.32±0.44)分/(1.35±0.45)分,t=2.068,P<0.05]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SCL-90总分与神经质(r=0.639)、消极情绪体验(r=0.484)、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r=-0.310)、积极情绪体验(r=-0.285)、内外向性、积极应对等成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生活事件、积极情绪体验、自我概念等对心理健康均有预测性.结论 士兵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人格特征、认知特点应作为新兵入伍、岗位分配、士兵提拨等心理筛选的重点.部队心理卫生工作重点应不断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人格的完善.

    作者:姜忠东;陈继军;许鹏;卢山;秦晓霞;刘希谦;刘军;单墨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维吾尔族和汉族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对照研究

    不同的民族由于在种族和文化习俗及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心理的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征[1].但心理应对方式是否也存在民族的差异,少见报告.

    作者:张薇;范强;阿古;王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述情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 ,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明心境问卷-简式(POMS-SF)对52例哮喘患者进行了测查.结果 与常模比较,哮喘患者存有明显的述情障碍(t=2.15~5.29,P<0.05~0.01).哮喘患者的TAS总分、Ⅰ、Ⅱ、Ⅲ及Ⅳ因子与E呈显著负相关(r=-0.372~-0.451,P<0.01);Ⅲ因子与N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TAS总分、Ⅰ、Ⅱ因子与N呈显著正相关(r=0.312~0.415,P<0.01);Ⅱ和Ⅳ因子与P呈显著正相关(r=0.531~0.621,P<0.01).TAS总分、I、Ⅱ及Ⅳ因子与POMS总分、TA、DD、AH、FI、及CB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449~0.779,P<0.01),TAS总分、I及Ⅱ因子与VA因子呈负相关(r=-0.418~-0.544,P<0.05~0.01),Ⅳ因子与VA因子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 且与个性特征及心境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离退休老年病患者期望性支持、获得性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离退休老年病患者期望性支持和获得性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美国Michigan大学编制的评定期望性支持和获得性支持的条目对324名离退休老年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期望性支持低分组、中间组、高分组在WHOQOL-100心理领域[(13.26±1.75)分,(14.46±1.60)分,(15.27±1.78)分]、社会关系领域[(13.03±1.89)分,(14.54±1.53)分,(15.75±1.77)分]、环境领域[(12.58±1.41)分,(13.88±2.03)分,(14.86±2.22)分]、精神/宗教信仰[(10.74±3.17)分,(12.83±2.87)分,(13.81±3.28 )分]、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12.38±2.54)分,(13.98±2.08)分,(15.02±2.22)分]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期望性支持高分组生活质量高于中间组,中间组高于低分组;在WHOQOL-100生理领域和独立领域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WHOQOL-100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宗教信仰、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与期望性支持、获得性支持高度相关(P<0.01 );WHOQOL-100生理领域与期望性支持、获得性支持之间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 离退休老年病人期望性支持和获得性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获得性支持和期性支持对维护老年病人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有益.

    作者:叶瑞繁;张美兰;邓卫平;徐书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与载脂蛋白E基因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各50例)及64例正常对照(男女各32例)的Apo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poE基因型总体分布患者组(ε2/2,1%;ε2/3,6%;ε2/4,1%;ε3/3,78%;ε3/4,13%;ε4/4,1%)和对照组(ε2/2,0;ε2/3,13%;ε2/4,3%;ε3/3,64%;ε3/4,19%;ε4/4,2%)差异无显著性(P>0.05),ApoE等位基因总体分布患者组(ε2,5%;ε3,88%;ε4,8%)和对照组(ε2,8%;ε3,80%;ε4,13%)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患者组与女性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病人的ε3/3基因型频率(RR=3.84,P<0.05)和ε3等位基因型频率(RR=3.06,P<0.05)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组.结论 ApoE基因对精神分裂症易患性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上的差异,ε3等位基因可能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联.

    作者:盛建华;张明岛;禹顺英;施慎逊;宋振华;汪栋祥;焦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春期阿扑吗啡注射对大鼠潜伏抑制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春期(出生后38~51 d)阿扑吗啡注射对大鼠精神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利用大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和高架十字迷宫,观察青春期(出生后38~51 d)阿扑吗啡注射对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大鼠潜伏抑制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影响.结果 (1)对于青春期大鼠,与生理盐水注射组动物相比[前呈现组和非前呈现组分别为(38.1±18.7)次和(23.0±6.9)次],声音刺激的前呈现未能显著地降低阿扑吗啡注射组动物的条件化联合反应[前呈现组和非前呈现组分别为(23.0±16.4)次和(26.7±13.5)次],即表现出潜伏抑制缺失;对于成年早期大鼠,与生理盐水注射组动物相比[前呈现组和非前呈现组分别为(37.2±17.5)次和(15±6.2)次],青春期阿扑吗啡注射的大鼠同样表现出潜伏抑制缺失[前呈现组和非前呈现组分别为(21.5±15.2)次和(17.2±8)次];(2)与相应的生理盐水组动物相比,青春期阿扑吗啡注射的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动物的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青春期持续两周(出生后38~51 d)的慢性阿扑吗啡注射,能诱发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大鼠的潜伏抑制缺失,但不影响高架十字迷宫行为.

    作者:刘美;王玮文;金暕;邵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简易风险自评问卷的研制

    目的 研制适合中学生的视力不良问题风险自评问卷.方法 整个研究分为问卷编制和信度、效度考评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包括7个步骤:(1)确立问卷目标定位、理论框架、指标编写原则和设置格式;(2)建立初始指标库;(3)专题小组讨论,初步筛选指标,编制初始问卷;(4)初始问卷预测试;(5)专家咨询;(6)采用G-P分析筛选指标;(7)专题小组讨论,确定终问卷.第二阶段通过大规模现场调查对信度、效度进行评价,包括:(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重测信度;(2)使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3)采用现场调查反馈意见评价表面效度;(4)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从湖南省中学生中随机抽取96个班的学生构成现场测试样本,并从中随机抽取4个班的学生构成重测样本.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第一阶段终得到包括10个指标的中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简易风险自评问卷.G-P分析显示,各指标的t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2)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P<0.05;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56;调查过程中问卷得到了填写学生的认可;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的48.07%.结论 中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简易风险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胡国清;胡明;张磊;邓艳霞;尹逊强;夏强;郑磊;虞仁和;孙振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发作间癎样放电致大鼠海马CaMKIV/CREB信号途径紊乱研究

    目的 探讨癫癎性情感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在海马电点燃及发作间癎样放电(IED)动物模型基础上,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ED、海马点燃、电极对照和正常对照4组(每组n =16).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动态观测实验动物海马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V(CaMKIV)与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介导的核转录途径的变化规律.结果 电点燃后1 d,IED组与海马点燃组大鼠海马CaMKIV [2组值分别为(2.97±0.88)和(3.06±0.92)]与CREB[(4.23±1.25)和(3.09±0.93)]、磷酸化CREB[pCREB,(3.39±0.97)和(2.92±0.86)]及CREB结合蛋白[CBP,(2.82±0.82)和(3.35±0.98)]表达均较电极对照及正常对照组增高[电极对照组CaMKIV、CREB、pCREB与CBP表达分别为(0.92±0.27)、(1.15±0.34)、(1.07±0.32)与(0.96±0.2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9±0.26)、(1.06±0.31)、(1.24±0.35)与(1.04±0.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4 d时IED组大鼠再次明显增高[CaMKIV、CREB、pCREB及CBP分别为(2.65±0.78)、(3.96±1.15)、(3.95±1.15)及(4.59±1.34)],与海马点燃组及两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IED所致海马CaMKIV/CREB信号途径较长时间的激活,在痫样放电引发的长时程情感行为异常与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庆松;林杭;王伟文;王俊;郁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对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对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收集96例肺结核患者,对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 96例结核患者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因子评分分别为:(35.07±5.16)分,(16.37±5.36)分,(11.36±4.45)分,(6.96±2.82)分.其中<35分者(低分组)39例;>45分者(高分组)26例;35~45分者31例.社会支持高分组与低分组SCL-90评分结果比较显示,高分组其总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3.79±5.12)分,低分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0.80±2.84)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治疗依从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王申广;徐伟;李绍波;贾传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霉素诱发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远期影响

    目的 建立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观察青霉素点燃幼龄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方法 生后29 d(P29) 的SD大鼠随机分为青霉素点燃实验组(RS,n=22)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n=10).RS组隔日腹腔注射青霉素560万U/kg体质量,连续6次,NS组以同样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末次惊厥后进行脑电记录.分别于P51~P56、P81~P84、P92~P95 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 ①皮层脑电图显示RS组明显的棘波和尖波.②逃避潜伏期:第1次Morris水迷宫各组潜伏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RS组第5天潜伏期[(29.57±18.52)s]明显高于NS组[(8.21±4.86)s],差异有显著性(t=3.14,P=0.014<0.05);RS组第2次迷宫测试中第1天[(46.31±17.91)s]明显高于NS组[(21.21±18.25)s],差异有显著性(t=2.68, P=0.019<0.05);第3次水迷宫第2天的潜伏期值(26.87±21.74)s仍明显高于NS组(7.85±7.11 )s,差异有显著性(t=2.34, P=0.045<0.05).③记忆实验:三次记忆测试平台象限路径与总路径之比,RS组[第1次(0.16±0.07)s;第2次(0.22±0.07)s;第2次(0.20±0.06)s]均明显低于NS组[第1次(0.31±0.13)s;第2次(0.34±0.05)s;第3次(0.29±0.07)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青霉素诱导的发育期反复惊厥能够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的损害.

    作者:丁美丽;倪宏;王浙东;李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扑吗啡注射对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逆反学习的影响

    目的 利用阿扑吗啡和旋转T迷宫装置,观察阿扑吗啡对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逆反学习的影响.方法 首先通过食物奖励与灯光线索的结合,训练所有动物的视觉线索辨别学习任务.在此期间,分别在每次学习前30 min或学习后立即腹腔注射阿扑吗啡(0.5 mg/kg).当动物达到所规定的学习标准后,开始逆反学习的训练.结果 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相比[学习次数分别为(168.00±16.97)次和(163.20±20.08)次],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前、后的阿扑吗啡注射都能干扰视觉线索辨别学习任务的获得[学习次数分别为(259.20±26.29)次和(264.00±16.97)次];而只有在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后立即注射阿扑吗啡,才能干扰逆反学习任务的获得[学习次数为(451.20±39.44)次,而相应的生理盐水组为(360.00±29.39)次].结论 对于视觉线索辨别学习,阿扑吗啡注射干扰了学习的获得和保持;对于随后的逆反学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后的阿扑吗啡注射通过抑制原有学习策略的消退过程,从而干扰逆反学习任务的获得.

    作者:邵枫;李量;王玮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目的 研究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rs1042724,rs384470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8个先证者及其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测定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分型,进行精神分裂症的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结果 TDT检验结果提示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关性(McNemar 2 = 4.21,P<0.05),且等位基因T携带者,其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是C携带者的1.31倍(RR=1.31,2 (RR)=3.96,P<0.05);rs38447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关联(McNemar 2 =2.34,P>0.05).结论 提示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基因rs1042724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作者:陈元堂;高成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的因子结构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在青少年样本的二阶因子结构组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78名13~19岁青少年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对826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建立了因子结构模型.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家庭环境量表的8个分量表包括关系、个人发展和家庭稳定性3个维度,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3.2%.关系维度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个人发展维度包括娱乐性和文化性,家庭稳定性维度包括成功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其中组织性分别属于稳定性和关系维度).验证因子分析适合度GFI=0.985,调整适合度AGFI=0.967.结论 独立性和道德宗教观2个分量表因其内部一致性很差,不适用我国青少年人口的测评;3个维度的标准路径分析结果理想,说明该量表模型8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作者:刘丹;张志坤;傅茂笋;吴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师贫困生孤独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

    作者:谭雪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Gray的人格理论及与心理病理的关系

    Gray累积了动物实验以及心理药物学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系统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生物学理论[1,2].他认为,个体有三个独立的情绪动机系统:一是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 BAS),BAS对奖励、非惩罚刺激做出反应,一旦激活就产生趋近行为,并体会到正向情绪,如兴奋、快乐、希望等.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理压力和消极事件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五城市的58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压力问卷、消极事件应对方式量表和简明心境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心理压力各因子平均分显示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3.31±0.91)分];应对方式平均分显示青少年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应对消极事件.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压力男生[(2.11±1.25)分]显著高于女生[(2.04±1.19)分] (P<0.05),升学、形象压力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3.11±0.77)分 vs (2.77±0.81)分](P<0.01);随着年级增长,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各种心理压力增大,并逐渐倾向于内向的应对方式.③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情绪的回归分析表明,各种心理压力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对积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外向应对方式对积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内向应对方式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P<0.001).结论 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男生和女生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有不同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压力都呈升高趋势,同时青少年对消极事件逐渐转向内向的应对方法.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有预测能力.

    作者:孙琦;郑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