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法莲;徐军;王滨;陈英剑;尹秋霞;克丙申
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区别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已经被作为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一个常用诊断指标.尿中异形红细胞达到三种以上,同时变异率70%以上代表肾性血尿(非均一性血尿),而红细胞形态一致则说明标本是非肾性血尿(均一性血尿);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受到尿液标本的理化性质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尿的渗透压、pH值、离子比等因素都可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我们认为,尿中红细胞上的Ig染色,是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兔抗人Ig抗体(抗IgA抗体,抗IgG抗体)对尿中红细胞上Ig染色(简称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同时和超高倍相差显微仪尿沉渣形态学检查(简称形态学检查)结果相比较.
作者:王岐;李军;王百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将用于检测尿液HCG标本的胶体金早早孕试纸法运用到免疫化学发光法中,两种方法联检血清β-HCG的测定,取得了很好的质量效果和经济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仲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大量研究表明,感染性炎症与慢支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系[2].但它引起气道阻塞和组织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对30例慢支患者血清IL-6、IL-8、TNF-α、NO、CRP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在慢支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赵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和2型糖尿病重要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5%[1].近些年,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成为糖尿病肾病(DN)研究、检测和治疗的热点,对它们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有可能为DN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sICAM-1、四型胶原(Ⅳ-C)浓度测定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S好发于青壮年(10~40)岁,发病高峰年龄(20~30)岁.在我国AS患病率为0.3%.自1973年首次报道AS与HLA-B27关联以来,HLA-B27一直被认为与AS密切相关.科学家们对AS做了相当多的相关研究,但至今对AS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AS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了对AS的发病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几年在AS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蔡安季;苏卓娃;陈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联检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患者(其中74例为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78例为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cPSA检测,并同时对74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另选择正常健康查体男性90例检测血清PSA、cPSA结果作为对照组.并计算c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cPSA检测结果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男性.其中,骨转移阳性显像组血清PSA、cPSA水平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非骨转移显像组,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SA>20μg/L、cPSA>10μg/L、cPSA/PSA>0.80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应常规做核素全身骨显像,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作者:薛忠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女性内生雌激素的变化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为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育龄妇女387例,年龄(21~50)岁,测定雌激素(E2)、孕激素(P)、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并从中选取40例自愿者作月经周期中自体早排卵期(EF)和黄体期(LUT)对照.结果:月经周期中雌激素的周期性波动,会影响到脂类代谢,选取EF、LUT作配对比较,发现内生雌激素水平对apoA-Ⅰ、apoB、apoA-Ⅰ/apoB、HDL-C、LDL-C、LDL-C/HDL-C、TC、TC/HDL-C、TG有影响,对LP(a)无影响,其中LDL-C、LDL-C/HDL-C、TC/HDL-C水平在LUT均比EF明显低(P<0.05).结论:健康成年女性月经周期中内生雌激素的波动对脂类代谢有影响,虽然对于多数脂类影响不显著,但对在绝经期前女性进行脂类检测和药物治疗监测时,对测定结果处于临界水平的标本,需将其考虑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注意这些波动可能会影响治疗和诊断.随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化的雌激素水平有下降趋势,脂类:TC、TG、LDL-C、apoB随年龄增长有增长趋势,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
作者:张丽娜;吕时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及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转录水平及其对5-氟脲嘧啶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胃肠癌细胞株中扩增胸苷酸合成酶及二氢嘧啶脱氢酶的DNA片段,并与内参照基因GAPDH进行比较.结果:对5-FU敏感的细胞株MKN45 TS和DPD的表达水平较低,而其他对5-FU不敏感的细胞株则无此现象.结论:TS及DPD mRNA水平对应用5-氟脲嘧啶治疗胃肠癌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赵晶;张景然;赵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满足临床对肺癌的诊断需要,故我们采用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断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50(CA50)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
作者:於王骐;洪慧东;陈兆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对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与化学发光技术,对180名健康体检者和已患肿瘤的210例病人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两种方法在对健康体检组阳性率和特异性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已患肿瘤的210例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为AFP 、 PSA、f-PSA、CA199、CA153、NSE有显著性差异(P<0.05),CA242、β-HCG 、HGH、CA125、Fer、CEA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在对提高肿瘤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优于化学发光检测,而对确诊的肿瘤患者,化学发光检测优于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
作者:杜同信;王自正;傅雷;瞿卫;田韧;毛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泌乳素(PRL)及睾酮(T),参与男性生育调节,对正常生殖起着重要作用,其分泌过多过少,可以导致男性不育.本文比较正常生育者和不育症患者血清FSH、LH、PRL、T的变化情况,探讨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荣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IgG3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探讨IgG3在炎症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兔抗人IgG3的多克隆抗体包被成固相酶标板,以识别结合待测标本中的IgG3,再用此多克隆抗体标记生物素(Bio-Ab),用亲和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A),向固相酶标板中加入标准品或待测品,反应、洗涤后,加入Bio-Ab,反应、洗涤后,加入HRP-A,反应、洗涤后,酶标板上形成Ab-Ag-Ab-Bio-A-HRP复合物,加酶底物显色,用酶标仪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光密度(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标本中的IgG3含量.结果:该法测定范围为(1.875~60)ng/ml,低检出量1.5n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析<8%和10%.用该法测得正常青年人血清IgG3含量为(12.91±4.25)ng/ml(n=64),风湿病患者为(11.23±4.64)ng/ml(n=64),肺部感染患者为(9.32±2.00)ng/ml(n=24),后两组血清IgG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青年人(P<0.05).结论:我们建立的IgG3 ELISA方法稳定、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高,适于检测人血清IgG3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凯;颜光涛;林季;郝秀华;薛辉;王录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和SCP活力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生化速率比色法测定了3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和SCP活力的变化,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化疗前血清SIL-2R和SCP活力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6个月复发者血清SIL-2R和SCP活力持续异常,未复发者SIL-2R和SCP活力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观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周育洋;钱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化疗和未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IL-10、CEA、CA724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55例消化道肿瘤化疗和未化疗、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IL-10、CEA、CA724含量,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未化疗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化疗组及良性疾病组(P<0.05),但血清IL-10与CEA、CA724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IL-10水平的检测,可以了解其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对肿瘤的诊断和化疗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杰;张金龙;李方都;王玉宝;邵慧丽;杨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对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放射免疫分析(RIA),以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缺血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人类致残或致死的危险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 AS)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众多,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代谢异常导致的高Hcy血症正越来越多地被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研究显示,高尿酸(UA)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尿酸浓度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联[1~3].本文观察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血浆Hcy和尿酸水平,旨在探讨Hcy和尿酸引发缺血性卒中的机理,对于降低Hcy和尿酸在进一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宏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对各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浆ET测定的高血压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作者:王金龙;陈兆军;蒋挺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易感个体体内的环境因素改变引发的肠道免疫系统对肠道正常菌群的免疫耐受失衡.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已经证实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结肠黏膜的炎症免疫反应,与UC的发病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因子的放射免疫分析在UC诊治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修海;何云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偏头痛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我们检测47例偏头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素清;于维林;陈升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突眼是指病人以前无突眼症状,近年表现为突眼(分为双眼突和单眼突),常见于甲亢、内分泌性突眼和脑部肿瘤,本文患者是突眼伴视力减退,且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并排除眼科疾患,其中左眼突20例,右眼突14例,双眼突41例.为了明确原因,进行了甲状腺131I试验及血清FT3、FT4、TT3、TT4、rT3、TGA、TMA的放射免疫分析.
作者:赵桂云;王海生;赵桂香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