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汪卫华;孙剑;苏宗荣;何杰;郑剑;方国平

关键词:肝炎, 病毒性, 抑郁, 焦虑
摘要: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状态、免疫调节功能失调之一现象已众所周知[1,2]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这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许多研究所证实[3,4].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马钢公司四个工厂共1 992名职工进行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4.96%,男性为15.96%,女性为11.83%,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及不同工种之间的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组的WHR、BMI、SBP、DBP、TC、TG、FS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两组之间的喜吃肥肉、零食、饮酒、体育锻炼、乘车、骑自行车、脑力劳动、高血压病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作者:吴成荣;姚应水;陈希年;曹多志;王金权;文育锋;黄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严重程度与A型行为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严重程度与A型行为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被试自行完成A型行为问卷;检测患者HbA1c、FPG、血浆Cro及GH等指标;运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应用SSPS10.0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DM组TABP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DM组TABP比例高于轻度DM组(P<0.05);重度DM组CH分和CH+TH分高于轻度DM组和对照组(P<0.05);55~64岁组TABQ得分高;DM患者的HbA1c值与CH+TH因子分、CH因子分呈正相关;具有A型行为的DM患者血浆生长激素及皮质醇水平高于B型行为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差与其A型行为有关,中介机制可能是激素水平的改变.

    作者:李勇;吴爱勤;贺丹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西安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者社会人口特征的调查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现场,应用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流行学调查表.结果西安地区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者一生曾用率1993年为6.9‰,1996年为10.3‰,2000年为10.9‰.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年龄较轻,文化较低,无固定婚姻关系,无固定职业.且女性吸毒人数正在上升.结论西安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需要社会各界予以充分的重视.

    作者:师建国;郭芝芳;杨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阿片类依赖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脑病,以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及病态行为如强制性的药物使用及持久的心理渴求为特征.认知功能是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重要内容,包括大脑精神/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觉、记忆、言语、抽象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则包括这些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的降低,是脑功能异常的指征.因此,大脑出现器质性病变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大量研究已证实,阿片依赖患者存有较明显的认知缺陷.现就近几年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武;郝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病住院少儿的人生取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在比较上海市慢性病住院少儿和同龄健康少儿人生取向的基础上,分析慢性病住院少儿人生取向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18例慢性病住院少儿和121名在校读书的同龄健康少儿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住院少儿的人生取向受住院次数、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的影响;其人生取向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少儿;女性少儿的人生取向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少儿;高年龄组少儿的人生取向水平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少儿;白血病少儿的人生取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疾病的少儿;住院次数超过四次后,慢性病住院少儿的人生取向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工作者应特别关注病情严重、多次住院的女性少儿,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人生取向,以促进其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

    作者:周英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关系的探讨

    护士在为病人治疗、护理的行为过程中所受到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情况,笔者采用问卷式对二所综合医院、一所肿瘤医院的208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行为疗法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行为疗法的研究、应用概况及发展趋势.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BMdisc数据库中1981年~2000年行为疗法文献的时间分布、主题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国内行为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呈指数增长.(2)国内行为疗法以行为矫正、生物反馈及认知疗法应用较多,行为矫正和生物反馈已用于临床各科,应用多的为心血管系统及神经内科疾病.认知疗法主要用于精神障碍,厌恶疗法主要用于物质戒断,系统脱敏用于恐怖症,沉思无临床应用的报道.结论国内行为疗法处于学科大发展的初期阶段.

    作者:赵山明;赵贤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糖尿病、抑郁症疲劳特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疲劳特征.方法引入疲劳评定量表,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了CFS与糖尿病、抑郁症的疲劳特征.结果 CFS与糖尿病、抑郁症的疲劳表现存在不同,例如CFS的疲劳是患病后首先出现的主要的症状,其疲劳程度重于糖尿病与抑郁症,疲劳心理后果重于糖尿病,但轻于抑郁症等.结论 CFS存在与其他躯体和精神类疾病不同的疲劳特征.

    作者:张翠珍;王天芳;贾忠武;季绍良;孙珊玲;娄锡恩;马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氯化铝灌胃方法,制备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纳洛酮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1)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海马铝含量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 而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Morris 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全部6次训练和治疗组大鼠在第5、第6次训练的逃避潜伏期比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其中治疗组大鼠的潜伏期比模型组大鼠显著缩短(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纳洛酮对三组大鼠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有显著的影响(P<0.001);(3)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穿越次数比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三组动物的可见平台逃避潜伏期无明显组间差别(P>0.05).结论纳洛酮可明显改善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该作用并非通过降低大鼠海马的铝含量.

    作者:孙石磊;马光瑜;徐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气质特征及家庭环境的研究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征,了解ADHD儿童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50例8~12岁ADHD患儿进行测查.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50例ADHD患儿及50例正常儿童进行家庭特征评定.结果 ADHD组与常模组的气质类型分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患儿中麻烦型及中间近麻烦型的比例明显高.ADHD组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转移、反应阈气质维度的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DHD儿童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成功性较对照组为低,而家庭矛盾性较对照组为高,其气质维度与家庭环境存在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家庭环境是影响ADHD儿童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其气质特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作者:傅晓燕;孟馥;梅竹;沈丽歆;张旭;吴文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驻港部队军人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驻港部队军人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11名男性驻港部队军人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1)211名驻港军人中有10人呈现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占4.74%;SCL-90中的躯体化、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2)驻港军人心理应激评分与EPQ的精神病质、神经质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效度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SCL-90各因子分与EPQ的精神病质、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与内外向质、效度量表维度分呈负相关.(3)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驻港军人心理应激的因素是:EPQ-N、休息、EPQ-L、人际关系及是否理解军训意义.结论情绪不稳定及掩饰倾向严重的个性特征、休息、人际关系和是否理解军训意义是造成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权超;申国祥;陈星伟;高健;杨建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跨文化差异对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测验结果相关程度的影响,为中文版MBTI-M的进一步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原版及中文版MBTI-M人格类型量表,对英语水平四级以上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题目表达形式和被试英语水平均与中、英文MBTI-M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呈显著性相关.语句型题目中、英文测验结果的相关明显高于词对型题目;英语专业组相关程度高,英语四级组低.结论中、英文MBTI-M量表之间存在跨文化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题目的表达形式和被试的英语水平.

    作者:陈静;苗丹民;罗正学;皇甫恩;李媛;肖利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川藏线汽车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汽车部队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解川藏线汽车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在川藏线两个汽车团中,对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我们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邵东;聂雪峰;魏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与社区人群自测健康对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攀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糖尿病人患病后如何看待或评价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看待或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和全面康复等.本文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的健康模式,利用自测健康这一新兴的健康评价方式,对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测健康状况与社区人群对照研究进行对照分析,了解患者的自评健康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

    作者:杨志刚;张小明;张钧;黄海;张琳;李蓓;项薇;吉程程;解亚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c-Fos、c-Jun蛋白的影响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大鼠模型,研究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自发行为和海马区c-fos、c-jun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造成PSD大鼠模型,治疗后观察大鼠自发性行为改变,海马区的c-fos和c-jun蛋白表达变化,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大鼠海马区c-fos和c-jun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氟西汀可增加大鼠水平自发行为 (P<0.05),降低海马区c-fos、c-jun蛋白表达.结论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以为PSD的临床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氟西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行为及分子生物学异常.

    作者:陈眉;张宾辉;王红艳;代建峰;侯群;范录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焦虑症患者的定量感觉分析

    焦虑症患者主诉繁多,以焦虑、失眠、多梦、心烦、潮热、肢体感觉异常、乏力为主要表现,其中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等躯体症状在临床上较多见,查体往往无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也无异常发现,这些异样的感觉困扰着焦虑症患者.近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早期的肢体麻木、疼痛等异样感觉是小神经纤维受损的结果[1~3].定量感觉检查是早期发现小的神经纤维受损的较敏感的方法[4].伴有主观感觉异常的焦虑症患者是否客观上也存在类似的躯体感觉功能障碍,作者使用定量感觉检查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承欧梅;董为伟;钟士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森田疗法与道家认知疗法的比较

    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个人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改善心理状态的过程.由于我们的心理与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现代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治疗的运用不能忽略文化的层次,心理治疗的跨文化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显示了迫切的需要.而且,当今心理学发展呈现出了文化学转向这一历史性变化[1]

    作者:朱金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印尼归侨和当地居民精神卫生状况对照研究

    移民可分为自愿移民、强制性移民和政治性移民.海南岛印尼归侨是60年代未印尼排华时,被迫离开祖辈生活的印尼回归祖国.印尼归侨被安置在海南岛两家农场,回国初期,农场刚开办,生存条件较苦,开放后农场经济较当地农村好.被迫移民回祖国的印尼归侨精神状况尚未见专门报告,我们于1999年10月开展了印尼归侨精神状况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传东;陈维雄;黄进弟;余蔚菲;黄胜;邝必兴;李素花;罗海东;叶廷蔚;许世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状态、免疫调节功能失调之一现象已众所周知[1,2]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这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许多研究所证实[3,4].

    作者:汪卫华;孙剑;苏宗荣;何杰;郑剑;方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前肝癌病人需求与护士观点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应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近几年来,国内外虽有关于其他住院病人需求的研究[2,3],但却未见关于介入治疗肝癌病人的研究.本文旨在对介入治疗前肝癌病人需求及护士对其需求的观点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卢惠娟;李晓蓉;顾沛;王轶青;杨红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