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人术(Stenting)是近年来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总体远期疗效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目前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1,2].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中确诊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33例患者根据情况进行PTCA和Stenting治疗.术后通过严格的护理及观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吴晶玲;吴荔红;沈黎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病理诊断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工作,活(外)检病理报告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推断预后重要的依据.在中小医院,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及制度的不健全,容易造成误诊,而给病人造成痛苦或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加强中小医院病理诊断的质量控制,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付红霞;任国庆;张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用降主动脉缩窄法建立豚鼠CHF模型(模型组20只,对照组10只).8周后观察以下指标: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肺重与体重比值及室壁厚度.结果 降主动脉缩窄8周后,14只豚鼠出现呼吸困难(BPC组),但BPC组豚鼠的左室收缩压及舒张末压均显著增高,左室压升高和降低大速率均显著降低;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肺重与体重比值及室壁厚度明显增高,呈现明显的心衰指征.而缩窄8周后未见呼吸困难的豚鼠(BWPC组)仅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增加,尚处于代偿期.结论 降主动脉缩窄8周后可造成豚鼠CHF.
作者:熊晨;贡树基;武彦昭;梁冰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2000~2006年采用多极射频切割刀切除会厌囊肿4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黄毅平;曹银生;贺松坡;刘志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腹腔镜下对4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肌瘤摘除术,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15例,共摘除肌瘤66个,肌瘤直径1~8.6 cm,手术时间(82±20)min,出血量(60±10)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1.2)d,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达到开腹手术效果.
作者:姜守中;孙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GPⅡb/Ⅲa复合物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后通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作用[1].国外临床试验结果表明[2,3],早期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明显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作者:王鹏武;洪浪;尹秋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有效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蔓延,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是提高应对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保应急卫生培训质量,就需要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价,它既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更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应急卫生培训在培训目标、时间、内容、方式和学员组成等方面不同于院校的一般教学评价,具有自身的特点.
作者:蒋鹤生;李克;惠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加病灶周围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内镜下肿瘤以胃窦部分布多见:为21例(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多18例(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对于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特别那些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胃镜检查应注重胃窦部,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注重管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
作者:夏日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p 16、cyclinD 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 16、cyclinD 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 16、cyclinD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 16蛋白检测结果:p 16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53.8%)(P<0.05),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44.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 cyclinD1蛋白检测结果:cyclinD1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9.2%)与不典型增生组(30.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52.7%)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8%)(P<0.05),p 16与cyclinD 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系(r=-0.610,P<0.001).结论 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 16与cyclinD 1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 16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yclinD 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提示p 16、cyclinD 1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作者:刘国魁;熊晨;宋学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采用近红外光对乳腺进行透照成像,对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我院妇科体检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邢晓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妊高征(PIH)患者蜕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分别取PIH(30例)和正常足月妊娠(23例)病例产后蜕膜,免疫组化SP法进行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E-选择素染色分析.结果 VCAM-1主要表达于蜕膜血管内皮细胞膜,合体滋养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未见表达;三种选择素主要定位于蜕膜血管内皮细胞、合体滋养细胞、间质细胞胞浆和胞膜.PIH组VCAM-1及P-选择素表达阳性的病例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73.3%vs 30.4%,P<0.01;83.3% vs 43.5%,P<0.05),其中,中、重度PIH组明显高于轻度和正常妊娠组(分别为P<0.01,P<0.05);E-选择素、L-选择素的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VCAM-1和P-选择素在PIH蜕膜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患者存在蜕膜局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PIH胎盘缺血缺氧病理损伤机制;PIH体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在疾病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崔澄;米裕;李领香;卢玉莲;郝淑维;金玉祥;刘复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股沟疝是一种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5%.我院2000年3月~2005年3月用聚丙烯单丝网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吉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40~60岁的成人或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的电脑工作及文字工作者.如今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出现颈源性头痛症状者日益增加,国内外对成人颈源性头痛治疗报道颇多,但小儿颈源性头痛报道甚少.本文采用神经阻滞+痛点注射+功能锻炼治疗80例小儿颈源性头痛,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麻林;祖正儒;李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7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红;李增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固定保持器在牙再植术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用固定保持器对67颗行牙再植术后的患牙进行固定.结果 固定保持器可作为牙再植术后患牙固定的有效方法之一.结论 固定保持器对牙再植术后患牙的固定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的混合牙列期.
作者:杜士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幻灯等承载的信息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而医学多媒体教学以画面优美、动画逼真、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高而被广大师生所喜欢,成为提高医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现就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作者:秦志红;李江涛;马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0.8%而对照组的显效率则为32.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0%(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肖化斌;蒋亚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学龄前健康儿童鼻咽部携带流感嗜血杆菌(Hi)状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546名学龄前健康儿童鼻咽部双份标本培养出的Hi 107株做药敏试验.结果 Hi携带率为19.96%,β-内酰胺酶阳性占9.3%,对氨苄西林不敏感率为11.2%.结论 东莞地区学龄前健康儿童鼻咽部Hi携带率与国内各大城市无差异,耐药情况不甚严重.
作者:赖志刚;张丽华;刘彦慧;朱学海;陈泳;何永明;丁茜;陈日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多糖类化合物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某些多糖不但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衰老等作用,还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目前对多糖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不断有新的多糖被发现,但从槐角中提取多糖还未见有文献报道.我们从槐角中提取出多糖,并测定了槐角多糖的含量.
作者:刘景东;刘惠敏;王憬;王秀卿;甘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7 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另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及咳、痰、喘、肺部口罗音和阴影消失所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锦洪;侯礼正;郭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