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勤;陈建中;裴继云;张金平;邓军;孙发林
分析了脊髓减压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对其神经保护机制作了综述,为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减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作者:赵敏;殷明;章建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两栖侦察兵训练是高强度、超负荷的军体训练,易造成各种损伤.为了解两栖部队训练中造成损伤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笔者自2001年12月对某两栖部队干部战士1年内训练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龙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航行中枪弹及锐器致犬腹部伤肠吻合手术后术犬生存情况,探讨海战情况下腹部肠管创伤的佳手术方式,提高航行条件下肠吻合手术的操作技能.方法:选取杂犬36只,实施枪弹致伤22只,锐器致伤14只(2组包括再次手术犬各9只),航行条件下随机分组,紧急行肠管一层和二层吻合术,观察术犬手术后生存情况.结果:①一层吻合术18只犬术后仅2只吻合口轻度狭窄但无明显梗阻,无吻合口漏或出血发生.二层吻合术18只犬中有9只存在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3只已构成梗阻.②一层缝合吻合口表面光滑,吻合口疤痕较二层缝合者明显小,吻合口通畅宽度大,同时吻合部肠管壁的蠕动性较二层缝合好,肠粘连程度轻.③一层吻合术比二层吻合术平均缩短0.5~1.0 h.结论:舰艇航行中枪弹及锐器致腹部伤的一层肠吻合法安全可靠,手术简单快捷,能为战时流水作业接台手术赢得更多时间.
作者:雷树米;吴桂荣;杨海;王晓春;李禾;吴小超;薛松;秦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患者,左心转流(LAV)3例,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HCA+SCP)1例.3例降主动脉瘤中,2例急诊在LAV下血管置换,1例择期在LAV下血管置换.1例弓部瘤急诊在HCA+SCP下行半弓置换.结果:4例均无手术死亡及脊髓、肾脏损害,1例主动脉弓部瘤术后出现脑梗塞.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外科治疗中,选择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对手术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强;马春山;段振泉;杨力;江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水面舰艇工作对士官的心理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医疗所保障的水面舰艇部队士官按军衔进行分组,随机抽取4个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军龄越长,得分越高.结论:舰艇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对士官可造成明显的心理影响.
作者:王晶;龙伟;赵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人长期输液常引起静脉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如不及时治疗,会因血管内膜损伤而形成血栓,机化后静脉管腔闭塞,不能再行输液.为了解除患者痛苦,保护血管,使其恢复良好状态,以便再行输液,笔者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中药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潜艇艇员冷却背心装填物凝胶经口急性毒性.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试验浓度呈等比级数.各取配制好的凝胶生理盐水溶液0.5 ml给每只小鼠灌胃,观察其反应.死亡小鼠尽快行大体解剖,存活小鼠饲养观察2周,进行大体解剖.结果:部分急性死亡小鼠以肺、肝、胃瘀血为主,存活小鼠各器官均未见到病变.全部存活小鼠胃贲门底部均有白色沉淀.结论:凝胶小鼠经口LD50为 26.0 g/kg,表明该凝胶属低毒或微毒类.
作者:王晓花;章建程;赵敏;郭丰涛;顾心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Nd:YAG激光击孔治疗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89只眼)分为2组.第1组54例(65只眼)为治疗高度近视行透明晶体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未植入人工晶体所造成的后发障.第2组24例(24只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后发生的后发障,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对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进行治疗.结果:用激光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用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Nd:YAG激光击孔治疗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效果良好.
作者:景明;翟新玲;高玉;周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快速上浮脱险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加压速度快、高气压环境下暴露时间短、上升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容易训练和掌握等优点.为了提高我海军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水平,我们进行了潜艇艇员海上30 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在试验中,观察了参试潜水员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以保障参试潜水员的安全.
作者:方以群;王文波;陈勇;胡明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某海军陆战旅每年要进行2~4个月的海训.近年来,随着兵役制度改革,参训人员中第1年度兵员占绝大多数.且海训期间气温高,温差大,湿度大,参训人员多,远离部队驻地,后勤保障困难,驻训地疫情复杂,环境恶劣等,给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难题.近几年来,我们对海训期间的卫勤保障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实践,使参训官兵昼夜发病率控制在0.13%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梦舟;李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护理差错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医院的声誉.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医嘱处理模式形成网络化,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和发生机率有了新的变化.本文根据我院3年临床医嘱处理模式网络化实践,分析了网络模式下护理差错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郭海霞;杨秋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2001年12月以来,某医院在关节部位瘢痕松解植皮术中采用气囊加压包扎固定的方法,治疗颈、肩等部位瘢痕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恒荣;方以群;卢建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6年8月至2003年2月收治62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6例,通过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愈后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立蓉;钱立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表达在膀胱上皮肿瘤诊断、术后复发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3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以及5例正常对照者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膀胱上皮细胞肿瘤患者中30例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为90.91%,5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统计学差别极显著(P<0.0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无关联.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早期诊断膀胱上皮肿瘤和疗效预后判断是高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小兵;何晓文;章益峰;瞿佩飞;纪家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胰胆系良、恶性病变及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道内支架置入引流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富士公司的EVE 200电子十二指肠镜,在X线引导下对50例胆道、胰腺良恶性病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例造影未成功,46例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2%.其中胆胰良性疾患36例,胆胰系肿瘤10例.结论:采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行内镜下治疗(如Oddis括约肌切开引流取石术、胆道内支架置入引流术)是确实有效的胰胆系疾患的诊断及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林向阳;吕礁;谢宇野;毛欣;曾晓虹;张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高脂饲养大鼠,治疗组同时灌服黄芪,对照组不灌服,另设正常饮食之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萄糖-胰岛素耐量实验测量大鼠胰岛素敏感性(K值),并观察不同部位脂肪组织重量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K值)的关系.结果:7周后,对照组大鼠K值减小,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增加;治疗组大鼠经黄芪治疗后K值较正常组有所减小,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治疗组大鼠腹腔脂肪组织重量未见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芪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布有关.
作者:杨凌辉;邹大进;冯正康;鲁瑾;刘岩;吴文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海军卫生技术干部的基本素质,造成卫生技术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海军卫生技术干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加强海军卫生技术干部的管理,稳定卫生技术干部骨干队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汤俊华;褚新奇;向建华;罗培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身伽玛刀围治疗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495例恶性肿瘤患者围治疗期的护理,观察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的情况.结果:通过对定位前、定位中;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及治疗间歇期的护理,大部分患者能较顺利地完成伽玛刀治疗.结论:加强全身伽玛刀围治疗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小明;徐榕;马颖;何盛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应发生变化.本文综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分类、功能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时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改变.
作者:王立国;王立军;傅鹏;崔若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穴位组30例用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对照组20例不使用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脂康胶囊、益肝灵片、维生素E等治疗.结果:2组患者经过4个月治疗后,穴位组治愈率、有效率及血清AST、AL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血清TC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TG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结论:采用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祛脂保肝等药物的疗效.
作者:徐宝宏;陈闽;徐海虹;马小翠;杨玲;张运吉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