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金建宁;张小静
目的:对药典法和樟帮法枳壳生品饮片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两种挥发油系列乳剂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予小鼠,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两种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GC-MS法对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药典法枳壳生品和樟帮法枳壳生品的挥发油LD50分别为4 234.38、6 478.46mg/kg;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36个成分,占总量的99.05%,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23个成分,占总量的99.52%,两者共有19个成分.结论:根据毒性分级,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低毒,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无毒.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其毒性差异的原因.
作者:张金莲;刘明贵;颜冬梅;孙雄杰;涂济源;刘艳菊;李娜;龚千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平乐正骨手法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时采用平乐正骨手法治疗35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35例患者术中透视见复位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为15个月.后一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A级6例,B级7例,C级6例,D级10例,E级6例,1例患者术后颈部时有僵硬疼痛感,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平乐正骨手法治疗,有利于脱位复位.
作者:李东方;周英杰;史相钦;王少纯;卜保献;孙彦鹏;彭晓东;崔泽升;苏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姚乃礼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均有“毒损络脉”的传变规律,符合络病理论中由经入络、由气到血的致病特点,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对络病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朱丹;姚乃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弈理、兵法、岐黄之术,其源同一,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道”之蕴味,符合“道”之精神.纹枰对弈,极讲究对“势”的运用,医术与此同理.诊病之始,审势为关键,以定曲折进退、攻守补泻之法;其次乃论谋势,抓病机,守中焦,正合权变,灵机活法;再论布势,有对药合纵之法,亦有合方连横之妙;后收势,法天则地,用药合时,化阳潜藏,以顺天光.
作者:朱章志;廖华君;许帅;陈珺;曾绘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DAM3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400例哮喘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ADAM33基因rs44707、rs598418和rs2853215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ADAM33基因rs44707,假设为Dominant模型时,相对于CC基因型,CA-AA基因型在掌纹阴性组为64.0%,在掌纹阳性组为56.2%,低于掌纹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48,0.99],P=0.042),说明CA-AA基因型可能降低哮喘患者掌纹阳性的风险,其余rs598418和rs2853215基因型在掌纹阴性组与掌纹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AM33基因rs44707多态性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具有相关性,其余rs598418和rs2853215多态性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王燕青;朱习军;姜洪玉;陶红卫;姜文青;陆学超;赵国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秦汉时期中医中的“饮”是疾病的上位概念, “痰饮”是饮病的一种,是水液停留在肠间的一种病证,属于下位概念.汉译佛经借鉴中医上“痰饮”的说法,新造“痰癃”一词用于指佛教医学理论“四大”中的水大不调而出现的致病因素,为水液停留在胸腑,其中的“痰”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癃”是痰病的一种,属于下位概念.魏晋至隋唐时期,人们逐渐将两种医学概念混同,因此就出现了隋唐医书中既有“痰饮”指水液停滞肠胃,又有“痰饮”指水液停留在胸膈的不同说法.而佛教对汉语医学词汇的冲击不仅仅是词义上的变化,往往还会引发理、法、方、药的全面革新.
作者:李曌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提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相关特征.方法:基于隐树模型,对北京、上海两地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患者主要涉及的证候要素靶位包括:肝、肾(隐变量Y1),脾、肾(隐变量Y2),主要证候要素为肝肾阴虚(隐变量Y1)和脾肾阳虚(隐变量Y2).结论:隐树模型可以通过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症状间的复杂关系,定性、定量化地凝练该病中医证候要素,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工作基础与必要条件.
作者:章轶立;魏戌;田峰;姜俊杰;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何首乌经典“九蒸九晒”与“药典”两种炮制方法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炮制方法下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分析变化规律.结果:“九蒸九晒”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3.021%下降至0.905%;结合蒽醌含量从0.401%下降至0.015%;总蒽醌含量从0.681%下降至0.445%;游离蒽醌含量从0.281%上升至0.432%;“药典”方法炮制何首乌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经典炮制方法的四蒸四晒品接近.结论: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炮制方法与“药典”炮制方法在化学成分方面存在较大区别,成分上的区别是否与肝毒性相关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磊;张曼华;陈文明;戴冰;张志国;左亚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感染人膀胱上皮细胞(BECs)感染早期分泌白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通过UPEC感染HTB-9细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尿感方(原药、大鼠含药尿液、健康人含药尿液)对感染早期膀胱上皮细胞分泌IL-6、IL-8的影响.结果:UPEC感染BECs 1h后,与模型组比较,尿感方原药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和大鼠空白尿液组比较,尿感方大鼠含药尿液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和健康人空白尿液组比较,尿感方健康人含药尿液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尿感方能促进UPEC感染早期的BECs分泌IL-6和IL-8.
作者:吴雨;蒋健;贺敏;张磊阳;陈文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当今时代,吸毒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都成为常用的方法.中医药在戒毒方面发挥了它独有的特色,其凭借辨证论治理论、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临床疗效明显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戒毒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中医药戒毒的历史回顾,分别从中医药戒毒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疏理,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并对中医药戒毒做出展望.
作者:周士慧;张沁园;邓华亮;孙民;上官士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抗骨肉瘤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建立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观察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Envision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NF-κB及Bcl-2、Bax、Caspase-3、Caspase-8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各剂量组对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瘤率达30%-60%.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元明显抑制荷瘤裸鼠NF-κB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P<0.05),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薯蓣皂苷元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靶基因实现的,NF-κB信号通路及其关键环节是骨肉瘤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洪振强;高弘建;赵诣;伏勇;吴子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以期能够寻找一种具有中医特色、能够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情评判指标.方法:以目视方式单人观察69例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舌象,每隔5-7d观察1次,同时观察当时患者的皮损情况,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作为衡量病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对动态观察所获得的舌象变化情况与相应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不变”的构成比高于“有变化”(P<0.05);舌质与舌苔中“不变”的构成比均高于“有变化”(P<0.05);“舌质颜色”“舌苔颜色”“舌苔厚薄”“舌苔润燥”“舌苔腐腻”“舌苔剥脱”此6项“正向变化”的构成比均低于“反向变化”及“不变”(P<0.05).结论:以PASI积分作为衡量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时,舌象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的一致性比较低,这说明舌象作为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变化的评判指标的敏感性不高.
作者:甘海芳;艾儒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但迄今为止,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诊断仍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世人对中医的客观认识.笔者认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上,应从“病证结合”、证候要素入手,在分析、梳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规范;微观上,应从实验室及临床理化数据检验入手进行规范化研究.
作者:王河宝;孙悦;曹征;吴丽芳;丁成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基于二十四史及小道藏——《云笈七签》中有关“辟谷”文献的梳理,结合笔者自身辟谷经验,探讨辟谷真实的涵义.认为辟谷其修炼涵义的核心是“服气”,服气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伴随“辟谷”现象;辟谷是为达到或者促进修炼境界而设,也可以成为修炼境界层次的一个或然的客观标准.因而辟谷是“服气辟谷”的简称,服气技术属于中医气功范畴.对照现代医学,辟谷可相当于中医气功和限食疗法的复合方法.
作者:刘峰;赵勇;李巧林;陈全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是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和思想”基础上,结合薛伯寿教授半个世纪中医药事业的体悟而提出的新思想,其主旨是“道尊中和,和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文章围绕此主旨的4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和合思想的精髓进行探析.
作者:肖烨;姚魁武;薛燕星;薛伯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某些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日益明确,但随之关于潜在中药“毒性”的研究与报道也日益增多.为了明确中药的毒理作用,科研工作者展开的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经研究发现,中药毒性的大小受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配伍、炮制、种植环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溶媒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改变中药毒性的大小.文章意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中药毒性的可控性,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佩佩;赵慧辉;李雪丽;弓铭;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50岁)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同时记录用药、病程等信息.结果:20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中,平和质108例(54.0%),气虚质55例(27.5%),阳虚质17例(8.5%),湿热质8例(4.0%),阴虚质6例(3.0%),血瘀质3例(1.5%),气郁质3例(1.5%);3种主要体质类型各组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显著增加(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西药组(65例)、中西药组(127例)和全部20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艾滋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气虚质居多,与治疗后病情改善、疾病慢性化相关,中医体质类型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邓碧云;韦立新;曾爱香;韦冬云;姜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年4月至2016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179篇,分析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用药(184首方剂、198味药)中,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80.94%.其中以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应用多.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药用药规律从整体上体现了“从血论治”的特点,可有效指导银屑病的临床用药.
作者:李冠汝;郭昕炜;孙丽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顺筋利节理论指导下创立的提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5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147例,平均年龄(42.19±8.15)岁,平均病程(3.95±1.71)d.对照组237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160例,平均年龄(41.52±8.51)岁,平均病程(4.49±1.51)d.治疗组采用提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斜扳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优于对照组(88.2%)(P<0.01).结论:提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斜扳法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孙其斌;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黄世林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系因正气不足,多种外邪伤及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瘀阻于皮肤、中焦、关节、肾等脏腑而发病.黄世林教授以健脾利湿、清热凉血为总治则,自拟消癜方,论治过敏性紫癜.同时根据临床中症状的不同,强调临症加减,其中皮肤型重用祛湿清热药物,热退则血宁;腹型重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甚或缓急止痛药物;关节型重用活血通络、除湿止痛药物;肾型重用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药物.
作者:车颖;单新军;陈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