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姚乃礼
目的:观察不同单位灸时X不同施灸间隔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80例在腰阳关穴出现热敏灸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采用艾条悬灸腰阳关穴,其中A组施灸15min,1次/d;B组施灸15min,隔日1次;C组施灸40min,隔日1次;D组施灸40min,1次/d.4组受试者均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C/D两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D组组间,B组与C、D组组间MP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同一热敏化腧穴,饱和灸量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且在累积治疗量相同时,不同间隔时间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影响无差异.
作者:胡丹;邓鹏;康明非;熊俊;刘中勇;陈日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FHNHC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调节作用及miR-93-5p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股骨头坏死愈水提物作为研究药物进行细胞实验.MTT观察药物对hBMS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分析,成骨钙结分析,免疫印迹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表明,与0μg/mL组比较,200μg/mL组、40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还发现诱导剂+800μ g/mL FHNHC对干细胞毒性较大,故不予采用.ALP检测结果表明,诱导剂+400μg/mL FHNHC有明显促进成骨作用,茜素红染色结果与ALP检测结果一致.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诱导剂组比较,诱导剂+400μ g/mL FHNHC组BMP-2、Osterix、Runx-2、OPN、ALP显著升高(P<0.01),表明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结论:补肾活血药-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水提物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颖;张蕾蕾;孙瑞波;刘又文;柴玉娜;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风”与心脉病证和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将其定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此类药味薄质轻,性升浮发散,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把风药引入此领域为中药治疗心脉病证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就风药在心脉病证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杨雪卿;王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通过多年临床跟师学习,整理总结叶新苗教授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的经验.叶新苗老师衷中参西,用药考虑全面,验之于案,疗效显著.文章从诊断、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思路、验案举隅等方面对叶新苗老师治疗肩痛的经验进行论述.
作者:王延武;叶新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提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相关特征.方法:基于隐树模型,对北京、上海两地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患者主要涉及的证候要素靶位包括:肝、肾(隐变量Y1),脾、肾(隐变量Y2),主要证候要素为肝肾阴虚(隐变量Y1)和脾肾阳虚(隐变量Y2).结论:隐树模型可以通过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症状间的复杂关系,定性、定量化地凝练该病中医证候要素,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工作基础与必要条件.
作者:章轶立;魏戌;田峰;姜俊杰;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乌头炮制品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性状、TLC对高乌头炮制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药典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结果:高乌头炮制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暂定其炮制品药材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2.5%、10.9%、5.3%,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应分别≥24.8%、21.8%;高乌头炮制品中冉乌头碱与高乌甲素的含量应≥0.059%、0.438%.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高乌头炮制品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张立军;戴海蓉;李芸;樊秦;夏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结合中医理论和国际PRO量表的研制规范,研制出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PRO量表,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成立研究工作组,明确本量表的目的为评价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疗效.通过对中医理论的探讨和国际上患者报告结局(PRO)研究内容的回顾,构成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PRO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在量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工作组进一步建立条目池和筛选条目,形成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PRO初量表,并对初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形成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PRO终量表.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PRO初量表的研制流程规范,具有中医特色,能够成为探索糖尿病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和手段.
作者:张晟;陆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临床上中药主要采用口服用药的方法,药物经过胃肠道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是中药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环节,也是阐明中药炮制作用机制的佳切入点.通过开展中药炮制前后在动物体内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炮制前后药效的变化提供科学的解释,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用现代语言阐释传统的炮制理论、方法,是赋予这门传统学科新的生命力、也是创新和发展中药炮制学科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对基于动物体内过程开展的有关中药炮制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包括中药炮制前后主要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转化、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展中药炮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作者:潘凌云;徐雯;王楠;修彦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一,为发热伴出疹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朱为坤;纪立金;李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机械性开通冠状动脉的方法,在开通病变血管的同时对患者中医主症和证候的影响显而易见.关于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的研究一直是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近10年文献,对PCI术后的证候特征、PCI术前后证候演变规律、PCI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术后无复流现象、术后再狭窄、术后抑郁、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证候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辰浩;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文章介绍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分别是辨治首重阴阳,以消为贵;外病内治,顾护脾胃;病证体症合参,分期论治,内外并举,善用外治;审证求机,善用活血化瘀、顾护阴津;治疗疮疡,截断扭转,重视温病及护场理论等.这些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阙华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胚胎着床率及子宫内膜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用吲哚美辛建立胚胎着床障碍模型,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小鼠妊娠第5天下午脱颈处死,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M-CSF mRNA表达量.结果:①裸眼观察小鼠子宫:空白组宫体红润,着床处充血明显;模型组宫体苍白、细长;用药各组较空白组宫体苍白、着床位点分布稀疏不均匀.②妊娠率及平均着床位点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均着床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平均着床位点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③M-CSF mRNA表达:模型组小鼠子宫M-CS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各组M-CSF mRNA表达偏高,其中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增高(P<0.05);中药中剂量组小鼠子宫M-CSF mRNA表达高于西药各组(P,<0.05),高于中药低、高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二补助育汤可能通过增加M-CSF mRNA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胎着床.
作者:申萌萌;刘雁峰;王铁枫;穆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人肺癌NCI-H66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WST-1法测定重楼皂苷Ⅰ对NCI-H661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该药对NCI-H661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Caspase-8、Caspase-9、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药对NCI-H661、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Ⅰ抑制NCI-H661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与时间依赖性;该药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该药干预后,Caspase-8、Caspase-9、Bcl-2表达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以Bcl-2作用为显著(P<0.05);该药物能快速导致线粒体碎裂.结论:重楼皂苷Ⅰ通过线粒体碎裂诱导NCI-H661凋亡.
作者:陈舒怡;沈自尹;黄建华;舒琦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中精气不断充养脑髓,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的中医“肾脑系统”,为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辨治思路.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现代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结合“肾脑系统”理论的本质,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技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阐释,进一步探讨中医“肾脑系统”的理论及物质基础.
作者:周玲;王平;彭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清代以后,由于温病学的发展,医者偏执“阴虚燥热”是消渴的病机,治疗上多用养阴清热之法.然单纯的“阴虚燥热”不会导致三消并见,且验之于临床,养阴清热之法有效者虽多,罔效者亦不少.消渴患者整体呈现的是“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的病态,故水火升降失常可能是消渴发病之根本.著名医家陈士铎在其所著《石室秘录》一书中创立“引火升阴汤”“合沉汤”,并指出“消证非火不成也”,但火有虚实之分,主张治疗虚火当“引火”,实火要“泻”火.提倡实现体内“水升火降”是治疗消渴的关键.
作者:张海丽;倪海祥;秦铮然;吴巧敏;沈旭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对防郁小复方干预脑卒中后抑郁(PSD)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后减少PSD发病的作用,拓展中医药防治PSD的领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针对PSD发生中重要的3个中医证素:痰、瘀、气虚,根据三者出现时期及程度的不同,辨证予防郁小复方,方随证变,干预治疗.结果: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初期即辨证使用防郁小复方患者PSD的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中药干预后中医证候要素中的痰湿、血瘀、气虚程度减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防郁小复方的配伍组合体现了方随证变,方证相应的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使痰化、瘀祛、正扶、络通、郁解,能显著改善卒中后HAMD,减少PSD发病率,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裘涛;孔丽娅;陶水良;张伟骏;陈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瘙痒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目前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现有动物模型多只是反映瘙痒的某些特点,以西医指标评判为主.基于对瘙痒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如下瘙痒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但迄今为止,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诊断仍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世人对中医的客观认识.笔者认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上,应从“病证结合”、证候要素入手,在分析、梳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规范;微观上,应从实验室及临床理化数据检验入手进行规范化研究.
作者:王河宝;孙悦;曹征;吴丽芳;丁成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秦汉时期中医中的“饮”是疾病的上位概念, “痰饮”是饮病的一种,是水液停留在肠间的一种病证,属于下位概念.汉译佛经借鉴中医上“痰饮”的说法,新造“痰癃”一词用于指佛教医学理论“四大”中的水大不调而出现的致病因素,为水液停留在胸腑,其中的“痰”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癃”是痰病的一种,属于下位概念.魏晋至隋唐时期,人们逐渐将两种医学概念混同,因此就出现了隋唐医书中既有“痰饮”指水液停滞肠胃,又有“痰饮”指水液停留在胸膈的不同说法.而佛教对汉语医学词汇的冲击不仅仅是词义上的变化,往往还会引发理、法、方、药的全面革新.
作者:李曌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药典法和樟帮法枳壳生品饮片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两种挥发油系列乳剂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予小鼠,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两种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GC-MS法对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药典法枳壳生品和樟帮法枳壳生品的挥发油LD50分别为4 234.38、6 478.46mg/kg;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36个成分,占总量的99.05%,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23个成分,占总量的99.52%,两者共有19个成分.结论:根据毒性分级,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低毒,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无毒.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其毒性差异的原因.
作者:张金莲;刘明贵;颜冬梅;孙雄杰;涂济源;刘艳菊;李娜;龚千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