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位灸时X施灸间隔多因素分析

胡丹;邓鹏;康明非;熊俊;刘中勇;陈日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 单位灸时, 施灸间隔, 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单位灸时X不同施灸间隔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80例在腰阳关穴出现热敏灸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采用艾条悬灸腰阳关穴,其中A组施灸15min,1次/d;B组施灸15min,隔日1次;C组施灸40min,隔日1次;D组施灸40min,1次/d.4组受试者均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C/D两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D组组间,B组与C、D组组间MP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同一热敏化腧穴,饱和灸量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且在累积治疗量相同时,不同间隔时间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影响无差异.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以期能够寻找一种具有中医特色、能够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情评判指标.方法:以目视方式单人观察69例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舌象,每隔5-7d观察1次,同时观察当时患者的皮损情况,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作为衡量病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对动态观察所获得的舌象变化情况与相应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不变”的构成比高于“有变化”(P<0.05);舌质与舌苔中“不变”的构成比均高于“有变化”(P<0.05);“舌质颜色”“舌苔颜色”“舌苔厚薄”“舌苔润燥”“舌苔腐腻”“舌苔剥脱”此6项“正向变化”的构成比均低于“反向变化”及“不变”(P<0.05).结论:以PASI积分作为衡量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时,舌象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的一致性比较低,这说明舌象作为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变化的评判指标的敏感性不高.

    作者:甘海芳;艾儒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世林从湿热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黄世林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系因正气不足,多种外邪伤及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瘀阻于皮肤、中焦、关节、肾等脏腑而发病.黄世林教授以健脾利湿、清热凉血为总治则,自拟消癜方,论治过敏性紫癜.同时根据临床中症状的不同,强调临症加减,其中皮肤型重用祛湿清热药物,热退则血宁;腹型重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甚或缓急止痛药物;关节型重用活血通络、除湿止痛药物;肾型重用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药物.

    作者:车颖;单新军;陈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脾虚痰湿组,健脾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测量体质量及内脏脂肪,计算总脂体比;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骨骼肌组织PI3K、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健脾化湿方可显著降低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FBG、FINS、HOMA-IR、TC、TG、LDL-C、FFA水平,升高ISI(P<0.05,P<0.01);健脾化湿方各剂量组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够良性调节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通路,改善糖脂代谢.

    作者:师林;杨玉彬;黄颖娟;秦鉴;张诗军;柯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商陆总皂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商陆总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商陆总皂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mg/kg)组,水飞蓟素(100mg/kg)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采用腹腔注射CCl4诱导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商陆总皂苷对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商陆总皂苷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1).商陆总皂苷低剂量组肝匀浆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商陆总皂苷中、高剂量组肝匀浆SOD、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商陆总皂苷能够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1),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1).结论:商陆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亮;匡海学;孟永海;王知斌;王鹏程;王艳红;王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热论》“温邪则热变速”探析

    通过对《温热论》“温邪则热变速”观点进行探析,认为“热变速”当为热(化热)与变(传变或陷变)皆速,且涉及了温病发生发展等各个阶段;提出其原因与内外环境因素、温邪的性质、温病的病机与发病特点、机体的正气状态等因素关系密切,对深入理解温病的特殊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安然;刘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非衡量单位药物重量实测文献汇总分析

    文章汇集了1984年至2015年间40篇非衡量单位药物重量实测研究文献.通过对各药物实测重量的分析,展现30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挖掘出影响药物实测重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主、客观两部分.其中客观因素包括:①药物基源;②药材产地;③个体大小差异;④挥发或受潮;主观因素包括:①采集过程;②炮制方法;③研究者对文献的理解.

    作者:林轶群;穆兰澄;李青伟;仝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清代以后,由于温病学的发展,医者偏执“阴虚燥热”是消渴的病机,治疗上多用养阴清热之法.然单纯的“阴虚燥热”不会导致三消并见,且验之于临床,养阴清热之法有效者虽多,罔效者亦不少.消渴患者整体呈现的是“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的病态,故水火升降失常可能是消渴发病之根本.著名医家陈士铎在其所著《石室秘录》一书中创立“引火升阴汤”“合沉汤”,并指出“消证非火不成也”,但火有虚实之分,主张治疗虚火当“引火”,实火要“泻”火.提倡实现体内“水升火降”是治疗消渴的关键.

    作者:张海丽;倪海祥;秦铮然;吴巧敏;沈旭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湿热致病由来已久,在许多疾病中湿热证都占有很大比重.中医对于湿热证的辨证依赖于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及专家的经验,难以量化,大大制约了中医药的现代化.文章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两个方面总结了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识别和防治提供更客观直接的依据.

    作者:毛羽丰;唐义爽;倪明珠;刘巧红;胡义扬;赵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风”与心脉病证和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将其定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此类药味薄质轻,性升浮发散,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把风药引入此领域为中药治疗心脉病证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就风药在心脉病证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杨雪卿;王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因子分析诱导排卵失败不孕症的证型分布规律

    目的:探讨尿促性腺激素(HMG)诱导排卵失败不孕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50例接受HMG诱导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本项课题研究只针对其中180例诱导失败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诱导排卵失败患者的中医证型多为阴虚内热型、热盛津伤型和肝郁化热型,其中阴虚内热型对失败组的贡献率大,而热盛津伤型的发生频率高.结论:通过对诱导排卵失败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为诱导排卵失败后选择佳的中医后续治疗方案提供证候学依据和辨证思路.

    作者:刘靖;陈松鹤;王云涛;马建新;刘江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释“郁”

    中医郁证理论由来已久,然古今异意.《黄帝内经》有五郁论,朱丹溪有六郁之说,今日狭义的郁证专指情志致郁.然而以上仅为较具代表性之观点,郁证在古代医籍中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意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梳理,还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作者:董娴;段逸山;高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科研实例评析及研究方向与思路

    文章通过分析3篇中医类科研论文,指出其研究是以还原论为指导,存在着“以西解中”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探讨了中医科研应该确立的正确方向及研究思路.中医科研首先应跳出还原论的束缚,以提高中医疗效、发展中医为宗旨和方向,以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中医科研,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

    作者:曹传东;唐农;胡跃强;李景玉;陈炜;翟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壮药盒果藤的鉴别特征研究

    目的:确定盒果藤药材的质量控制的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盒果藤除一般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外,茎横切面类圆形,具3-5翅;皮层宽,散在有多数乳汁管;中柱占横切面的大部分,中柱鞘由1-3列纤维束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韧皮部极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常伸入髓部;髓部宽广,有乳汁管散在.薄层鉴别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重现性较好.10批样品水分含量均在16.0%以下;总灰分均在8.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均在1.50%以下;50%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高,均在18.0%以上.结论:显微鉴定结果可靠,可以作为盒果藤的鉴别依据,其薄层鉴别及检查项测定结果可为盒果藤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温海成;刘华钢;韦松基;杨丽施;李兵;韦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对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下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组,分别为A、B、C、D、P、K6组,每组8只.其中K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制作脾虚模型,以不同频率摩腹法对A组(50-100次/min)、B组(101-150次/min)、C组(151-200次/min)、D组(201-250次/min)4组进行为期10d的手法干预,P组作为模型对照组,手法结束后家兔空腹1d再进行处死和解剖,截取胃肠标本制片放光镜下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示K组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形态规则、层次清晰、结构完整;P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绒毛结构破坏.手法干预的4组家兔从黏膜厚度、吸收细胞大小、十二指肠腺数量、炎细胞数量、血管数量、杯状细胞数量6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和重构.不同频率摩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脾虚型家兔病理学改变,改善并修复苦寒泻下药液对胃肠黏膜的损伤.其中手法频率在101-150次/min的摩腹法效果佳,频率在201-250次/rmin效果较差.结论:摩腹法具有缓解胃肠黏膜损伤、保护肠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解小波;王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解码《伤寒论》六经之温病法度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循之局面.伤寒六经之经方温病理法亦将打开临床新思路.

    作者:马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弈理“势”角度论治糖尿病

    弈理、兵法、岐黄之术,其源同一,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道”之蕴味,符合“道”之精神.纹枰对弈,极讲究对“势”的运用,医术与此同理.诊病之始,审势为关键,以定曲折进退、攻守补泻之法;其次乃论谋势,抓病机,守中焦,正合权变,灵机活法;再论布势,有对药合纵之法,亦有合方连横之妙;后收势,法天则地,用药合时,化阳潜藏,以顺天光.

    作者:朱章志;廖华君;许帅;陈珺;曾绘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辟谷本义

    基于二十四史及小道藏——《云笈七签》中有关“辟谷”文献的梳理,结合笔者自身辟谷经验,探讨辟谷真实的涵义.认为辟谷其修炼涵义的核心是“服气”,服气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伴随“辟谷”现象;辟谷是为达到或者促进修炼境界而设,也可以成为修炼境界层次的一个或然的客观标准.因而辟谷是“服气辟谷”的简称,服气技术属于中医气功范畴.对照现代医学,辟谷可相当于中医气功和限食疗法的复合方法.

    作者:刘峰;赵勇;李巧林;陈全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68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与维医病证关系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与维医病证关系的对比研究,分析中医证型与维医异常体液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按照中医辨证及维医异常体液分型进行划分,分析证型分布特点,对比中维医病证诊断,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59.5% vs 16.7% vs 14.3% vs 9.5%);维医异常体液分型分布特点:异常黏液质型>异常血液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黑胆质型(58.3% vs 14.9% vs 13.7% vs 13.1%).结论:维医中的异常黏液质即为中医中的痰湿壅盛证,此两种证型是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的重要中维医证型,两者具有交互性,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与维医相互辨证分型及指导用药的参考依据.

    作者:帕力旦·吾布尔;王敏;热娜古丽·艾则孜;培尔顿·米吉提;杨椿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儒棣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经验总结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历代医家多从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论治黄褐斑,艾儒棣教授独辟蹊径,认为此病以虚为本,以瘀为标,气血不足,肌肤失之濡养;肝肾之阴受损,肝气郁结不散,气血不能濡养肤表,阻于肌肤则形成黄褐斑.并以气血为纲,采用圣愈汤加减治疗黄褐斑,在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

    作者:程英杰;周策;唐可;彭丽;宋宗诌;郭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著作类数据挖掘针灸治疗痞满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著作类针灸处方规律,收集整理著作类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腧穴优选规律及腧穴配伍优选规律谱,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痞满穴位优选提供有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1 612部著作,后整理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痞满处方有909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总结著作类针灸治疗痞满的腧穴优选与配伍优选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经过对909条针灸处方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将其进行腧穴频次统计,主穴共179个,总频次为3 095次,平均17.29次.通过运用关联分析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腧穴与腧穴配伍之间频次结果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腧穴、经脉、部位、特定穴等之间的配伍规律.结论:著作类中针灸治疗痞满腧穴优选规律主要以循经选穴、按部位选穴、特定穴选穴为主.针灸治疗痞满腧穴配伍规律主要以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合募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络穴与下合穴配穴法和络穴与募穴配穴法为主.

    作者:王佳佳;王洪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