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娴;段逸山;高驰
目的:探讨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hBMSC传至第3代后分为5组:补肾舒脊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运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KK-1表达,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SOST、Wnt5a和p-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DKK-1、SOST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β-catenin蛋白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Wnt5a mRNA水平下降(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mRNA水平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能能够抑制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作者:杨文雪;金玥;周童亮;夏启胜;陈志华;孔维萍;阎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西洋参提取液人参皂苷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HPLC法结合,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西洋参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指标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0.98、0.95和0.97,RMSECV分别为0.0311、0.0382、0.0425和0.0341,定量校正模型性能稳定,预测效果良好.结论: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可以有效反映西洋参提液人参皂苷含量变化信息,可用于西洋参提取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吕尚;周海滨;汪俊;饶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衰老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可见晦暗、干燥、色斑、细纹、松弛等.现有的动物模型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皮肤衰老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皮肤衰老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止痛润肠浓煎饮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麻仁软胶囊组)和D、E、F组(止痛润肠浓煎饮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测算小肠活性炭凝胶推进长度和推进率;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RT-PCR检测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AQ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各治疗组小肠活性炭凝胶推进长度和推进率均提高(P<0.01);E、F组PGE2水平下降(P<0.01);C、D、E、F组AQP3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E、F组AQP3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止痛润肠浓煎饮可能通过促进肠蠕动、减轻肛门疼痛、调节AQP3表达等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
作者:季成春;田振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药典法和樟帮法枳壳生品饮片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两种挥发油系列乳剂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予小鼠,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两种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GC-MS法对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药典法枳壳生品和樟帮法枳壳生品的挥发油LD50分别为4 234.38、6 478.46mg/kg;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36个成分,占总量的99.05%,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鉴定出23个成分,占总量的99.52%,两者共有19个成分.结论:根据毒性分级,药典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低毒,而樟帮法枳壳生品挥发油为无毒.两种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其毒性差异的原因.
作者:张金莲;刘明贵;颜冬梅;孙雄杰;涂济源;刘艳菊;李娜;龚千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助孕Ⅰ号方孕前直肠给药对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子宫蜕膜化及其组织层粘连蛋白(LN)、integrin β 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前期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五子组和丹参组.妊娠第8天处死大鼠,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免疫组化、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妊娠第8天子宫蜕膜组织LN面积总和、子宫蜕膜组织大部分蜕膜细胞在形态、排列、细胞核、血管等方面的表现呈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子宫蜕膜组织细胞在形态、排列、细胞核等方面的状况呈优势,并且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大鼠妊娠第8天子宫蜕膜组织LN的面积总和及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子宫蜕膜组织LN面积总和、integrinβ 3面积总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助孕Ⅰ号方(即补肾活血法中药)孕前直肠给药可改善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提高子宫蜕膜组织LN、integrin β 3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胚泡着床,增加妊娠率.
作者:曾倩;王田平;夏宛廷;段培培;彭尧;刘常;周航;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血清脂蛋白亚类分布的特征并利用PCR Array技术检测主动脉AS信号通路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9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与治疗组给予高热量高脂适量胆盐饲料喂养并进行冠脉球囊挤压伴拉伤及跑步措施进行干预至24周,制备巴马小型猪病症结合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除上述造模措施外给予健脾祛痰化瘀方喂饲2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Lipoprint脂蛋白分类仪对HDL、L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大小HDL、LDL颗粒在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中的分布特征;PCR Array技术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型猪血清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LDL平均颗粒较小(P<0.01),sd-LDL浓度所占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大颗粒HDL-C含量显著降低、大颗粒HDL-C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降低、小颗粒HDL-C含量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型猪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大颗粒HDL-C含量显著升高、大颗粒HDL-C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含量显著降低,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0.01).PCR Array技术分析发现模型组小型猪上调≥2倍的基因包括ABCA1、IL4、PTGS1、NR1H3、PPARD,下调<0.5的基因有LDLR、FABP3、LPL、PPARG.结论:LDL和HDL亚类分布异常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杜莹;贾连群;宋囡;吕美君;马艺鑫;王俊岩;杨关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姚乃礼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均有“毒损络脉”的传变规律,符合络病理论中由经入络、由气到血的致病特点,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对络病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朱丹;姚乃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不良反应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一直以来是大肠癌的一线用药.周围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影响其临床应用,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西医常用离子通道调节剂、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剂等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多采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治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中西医防治方法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提供依据.
作者:赵倩;程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作者: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确定盒果藤药材的质量控制的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盒果藤除一般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外,茎横切面类圆形,具3-5翅;皮层宽,散在有多数乳汁管;中柱占横切面的大部分,中柱鞘由1-3列纤维束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韧皮部极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常伸入髓部;髓部宽广,有乳汁管散在.薄层鉴别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重现性较好.10批样品水分含量均在16.0%以下;总灰分均在8.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均在1.50%以下;50%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高,均在18.0%以上.结论:显微鉴定结果可靠,可以作为盒果藤的鉴别依据,其薄层鉴别及检查项测定结果可为盒果藤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温海成;刘华钢;韦松基;杨丽施;李兵;韦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年4月至2016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179篇,分析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用药(184首方剂、198味药)中,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80.94%.其中以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应用多.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药用药规律从整体上体现了“从血论治”的特点,可有效指导银屑病的临床用药.
作者:李冠汝;郭昕炜;孙丽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临床上中药主要采用口服用药的方法,药物经过胃肠道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是中药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环节,也是阐明中药炮制作用机制的佳切入点.通过开展中药炮制前后在动物体内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炮制前后药效的变化提供科学的解释,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用现代语言阐释传统的炮制理论、方法,是赋予这门传统学科新的生命力、也是创新和发展中药炮制学科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对基于动物体内过程开展的有关中药炮制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包括中药炮制前后主要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转化、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展中药炮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作者:潘凌云;徐雯;王楠;修彦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远志皂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远志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实验一: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射D-半乳糖溶液1.25g/kg建立衰老小鼠模型,高、中、低剂量组依次喂饲400、200、100mg/kg的远志总皂苷,4周之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SOD活力.实验二: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制作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远志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00、200、100m g/kg的皂苷,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2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用ELISA法验测出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的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的MDA水平、SOD活力亦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远志皂苷高、中剂量组均显著升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P<0.01);皂苷高剂量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远志皂苷具有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柴智;张娟娟;孙胜杰;卫克昭;闫佳玲;尉杰忠;李艳花;刘春云;马存根;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元典章》为现存记载元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不少有价值的医学史料,以往较少关注.研究发现,元代的医官制度多承袭于前朝,官医考核制度却是一大革新,且药事管理、医学分科、医患纠纷裁决等制度均较前代有所发展.通过发掘《元典章》内相关医学史料,促进元代医史研究,并为当代医事管理、公共卫生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席榕;李昊昱;张凯文;马燕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概述2016年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受理与资助情况,并对中医学科包含的各个领域(H2701-H2721)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结合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中医学科数据,对比分析本学科资助现状,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对本学科研究内容的热点科学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近3年来,获得资助的项目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为中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基金申请提供参考.
作者:袁天慧;何伟明;裴刚;黄凤;董尔丹;毕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针对胸痹的复杂病机,严世芸教授崇尚“圆机活法”的临床思维风格,强调中医临床思维核心在于辨病机;采用“证候要素组和法”,随机应变、法无常法.同时,处方特色诸法并施,多个经方组“和”而治,方不“嫌”杂,但“杂”中有法, “乱”中有序,体现“和而不同”的治法和用药特点.
作者:杨雪芹;杨爱东;陈丽云;徐建;冯其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某些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日益明确,但随之关于潜在中药“毒性”的研究与报道也日益增多.为了明确中药的毒理作用,科研工作者展开的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经研究发现,中药毒性的大小受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配伍、炮制、种植环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溶媒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改变中药毒性的大小.文章意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中药毒性的可控性,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佩佩;赵慧辉;李雪丽;弓铭;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循之局面.伤寒六经之经方温病理法亦将打开临床新思路.
作者:马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人肺癌NCI-H66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WST-1法测定重楼皂苷Ⅰ对NCI-H661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该药对NCI-H661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Caspase-8、Caspase-9、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药对NCI-H661、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Ⅰ抑制NCI-H661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与时间依赖性;该药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该药干预后,Caspase-8、Caspase-9、Bcl-2表达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以Bcl-2作用为显著(P<0.05);该药物能快速导致线粒体碎裂.结论:重楼皂苷Ⅰ通过线粒体碎裂诱导NCI-H661凋亡.
作者:陈舒怡;沈自尹;黄建华;舒琦瑾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