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系统药理模式挖掘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和疾病网络

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关键词:中药, 寒热药性, 系统药理学, 关键靶点, 疾病网络, 拓扑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含“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中成药再评价方法初探

    为提高含有“十八反”反药组合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解决“十八反”研究中的学术困惑,本文就本类中成药再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分析临床监测、循证统计、临床试验、实验室研究几种常见再评价方法对本类中成药的适用程度、优缺点和必要性后发现:临床试验是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再评价方法;临床监测特别是主动监测及循证统计是未来需要开展的方向;实验室基础研究应是贯穿药物整个上市前后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药物评价密不可分.本类中成药再评价工作要兼顾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经济性,从保障合理用药出发,由政府、企业、医疗和研究机构共同联动,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再评价互参互动,互为基础才能有效开展.

    作者:高洁;范璐;柳海艳;陈绍红;修琳琳;刘殿娜;陈丰;李娜;张晨;钟赣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思路与实践探索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制约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廖家桢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提出益气活血凉血解毒为干预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治疗大法,并总结出益气凉血生肌方,提供了中西医结合干预介入术后改善患者预后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群;刘璐;刘静;万洁;林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文章介绍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分别是辨治首重阴阳,以消为贵;外病内治,顾护脾胃;病证体症合参,分期论治,内外并举,善用外治;审证求机,善用活血化瘀、顾护阴津;治疗疮疡,截断扭转,重视温病及护场理论等.这些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阙华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胚胎着床数目及M-CS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胚胎着床率及子宫内膜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用吲哚美辛建立胚胎着床障碍模型,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小鼠妊娠第5天下午脱颈处死,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M-CSF mRNA表达量.结果:①裸眼观察小鼠子宫:空白组宫体红润,着床处充血明显;模型组宫体苍白、细长;用药各组较空白组宫体苍白、着床位点分布稀疏不均匀.②妊娠率及平均着床位点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均着床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平均着床位点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③M-CSF mRNA表达:模型组小鼠子宫M-CS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各组M-CSF mRNA表达偏高,其中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增高(P<0.05);中药中剂量组小鼠子宫M-CSF mRNA表达高于西药各组(P,<0.05),高于中药低、高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二补助育汤可能通过增加M-CSF mRNA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胎着床.

    作者:申萌萌;刘雁峰;王铁枫;穆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高血压病是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以直接纳入中医学病症名,并独立进行研究;笔者积累20年高血压病防治数字信息库,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多方位比较研究高血压病病理特征与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的高度相关性,确立了高血压病之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方药,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王进;杨化冰;李娜;张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对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下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组,分别为A、B、C、D、P、K6组,每组8只.其中K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制作脾虚模型,以不同频率摩腹法对A组(50-100次/min)、B组(101-150次/min)、C组(151-200次/min)、D组(201-250次/min)4组进行为期10d的手法干预,P组作为模型对照组,手法结束后家兔空腹1d再进行处死和解剖,截取胃肠标本制片放光镜下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示K组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形态规则、层次清晰、结构完整;P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绒毛结构破坏.手法干预的4组家兔从黏膜厚度、吸收细胞大小、十二指肠腺数量、炎细胞数量、血管数量、杯状细胞数量6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和重构.不同频率摩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脾虚型家兔病理学改变,改善并修复苦寒泻下药液对胃肠黏膜的损伤.其中手法频率在101-150次/min的摩腹法效果佳,频率在201-250次/rmin效果较差.结论:摩腹法具有缓解胃肠黏膜损伤、保护肠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解小波;王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机械性开通冠状动脉的方法,在开通病变血管的同时对患者中医主症和证候的影响显而易见.关于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的研究一直是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近10年文献,对PCI术后的证候特征、PCI术前后证候演变规律、PCI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术后无复流现象、术后再狭窄、术后抑郁、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证候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辰浩;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和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α7nAChR、 STAT3蛋白表达及TNF-α、IL-6、IL-1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痹方(HBR)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动剂组、HBR组、甲氨蝶呤(MTX)组、HBR+MTX组,激动剂组药物干预4周,其余组药物干预60d后,取血与关节滑膜,分别检测关节肿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结果:HBR组关节肿胀体积下降,α 7nAChR、STAT3水平升高(P<0.05),TNF-α、IL-6、IL-17水平降低(P<0.01).结论:HBR能够通过CAP,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IL-17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RA的关节肿胀.

    作者:邢洁;姜萍;姜月华;庞爱梅;牟亮亮;梁占强;张泽;秦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脾虚痰湿组,健脾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测量体质量及内脏脂肪,计算总脂体比;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骨骼肌组织PI3K、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健脾化湿方可显著降低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FBG、FINS、HOMA-IR、TC、TG、LDL-C、FFA水平,升高ISI(P<0.05,P<0.01);健脾化湿方各剂量组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够良性调节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通路,改善糖脂代谢.

    作者:师林;杨玉彬;黄颖娟;秦鉴;张诗军;柯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系统药理模式挖掘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和疾病网络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作者: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弈理“势”角度论治糖尿病

    弈理、兵法、岐黄之术,其源同一,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道”之蕴味,符合“道”之精神.纹枰对弈,极讲究对“势”的运用,医术与此同理.诊病之始,审势为关键,以定曲折进退、攻守补泻之法;其次乃论谋势,抓病机,守中焦,正合权变,灵机活法;再论布势,有对药合纵之法,亦有合方连横之妙;后收势,法天则地,用药合时,化阳潜藏,以顺天光.

    作者:朱章志;廖华君;许帅;陈珺;曾绘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商陆总皂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商陆总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商陆总皂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mg/kg)组,水飞蓟素(100mg/kg)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采用腹腔注射CCl4诱导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商陆总皂苷对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商陆总皂苷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1).商陆总皂苷低剂量组肝匀浆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商陆总皂苷中、高剂量组肝匀浆SOD、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商陆总皂苷能够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1),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1).结论:商陆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亮;匡海学;孟永海;王知斌;王鹏程;王艳红;王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平乐正骨手法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平乐正骨手法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时采用平乐正骨手法治疗35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35例患者术中透视见复位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为15个月.后一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A级6例,B级7例,C级6例,D级10例,E级6例,1例患者术后颈部时有僵硬疼痛感,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平乐正骨手法治疗,有利于脱位复位.

    作者:李东方;周英杰;史相钦;王少纯;卜保献;孙彦鹏;彭晓东;崔泽升;苏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姚乃礼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均有“毒损络脉”的传变规律,符合络病理论中由经入络、由气到血的致病特点,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对络病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朱丹;姚乃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五加减正气散(WJJZQS)大鼠含药血清体外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方法:采用CPE检测WJJZQS含药血清对MA104的TC0和RV SA11株对MA104的TCID50.采用MTT比色法,在TC0范围内,检测各组含药血清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①WJJZQS含药血清对MA104的TC0为20%.②RV SA11对MA104的TCID50为10-3.34/mL.③与同浓度空白血清组比较,除WJJZQS小剂量组抑毒率差异不显著外,余各组抑毒率均优于空白血清组(P<0.05);中剂量各浓度组均明显优于空白血清组(P<0.01).病毒抑制率以中剂量20%浓度组高.各组内比较呈量效关系.④WJJZQS含药血清无抗RV吸附的作用;⑤WJJZQS含药血清无直接灭活RV的作用.结论: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病毒生物合成作用.

    作者:王伟;王晓妍;曹志群;张新;陈婷;丁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世林从湿热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黄世林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系因正气不足,多种外邪伤及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瘀阻于皮肤、中焦、关节、肾等脏腑而发病.黄世林教授以健脾利湿、清热凉血为总治则,自拟消癜方,论治过敏性紫癜.同时根据临床中症状的不同,强调临症加减,其中皮肤型重用祛湿清热药物,热退则血宁;腹型重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甚或缓急止痛药物;关节型重用活血通络、除湿止痛药物;肾型重用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药物.

    作者:车颖;单新军;陈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娄多峰“虚、邪、瘀”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创新的“虚、邪、瘀”理论,该理论指出“虚”“邪”“瘀”三者分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独立三大致病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结果,根据“虚”“邪”“瘀”的权重偏倚,分为“正虚候”“邪实候”“瘀血候”三候,对应的治疗则以“扶正”“祛邪”“化瘀”,给予经验方辨证施治.“虚、邪、瘀”理论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系统对该病诊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娄老的学术思想,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作者: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现状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不良反应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一直以来是大肠癌的一线用药.周围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影响其临床应用,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西医常用离子通道调节剂、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剂等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多采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治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中西医防治方法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提供依据.

    作者:赵倩;程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西洋参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西洋参提取液人参皂苷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HPLC法结合,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西洋参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指标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0.98、0.95和0.97,RMSECV分别为0.0311、0.0382、0.0425和0.0341,定量校正模型性能稳定,预测效果良好.结论: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可以有效反映西洋参提液人参皂苷含量变化信息,可用于西洋参提取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吕尚;周海滨;汪俊;饶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膀胱上皮细胞感染早期分泌IL-6、IL-8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感染人膀胱上皮细胞(BECs)感染早期分泌白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通过UPEC感染HTB-9细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尿感方(原药、大鼠含药尿液、健康人含药尿液)对感染早期膀胱上皮细胞分泌IL-6、IL-8的影响.结果:UPEC感染BECs 1h后,与模型组比较,尿感方原药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和大鼠空白尿液组比较,尿感方大鼠含药尿液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和健康人空白尿液组比较,尿感方健康人含药尿液组受感染BECs分泌的IL-6、IL-8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尿感方能促进UPEC感染早期的BECs分泌IL-6和IL-8.

    作者:吴雨;蒋健;贺敏;张磊阳;陈文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