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王进;杨化冰;李娜;张翀

关键词:高血压病, 三焦辨证, 上焦证, 中焦证, 下焦证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以直接纳入中医学病症名,并独立进行研究;笔者积累20年高血压病防治数字信息库,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多方位比较研究高血压病病理特征与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的高度相关性,确立了高血压病之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方药,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祛腐生新膏治疗难治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祛腐生新膏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57例难治性溃疡患者,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者共43例.入院后采用VSD负压引流结合祛腐生新膏外用,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序贯交替使用.治疗前后根据创面缺损面积、渗出情况及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3例患者随访20至54个月,平均30.8个月.住院期间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在4-9个月.结论:VSD负压引流配合祛腐生新膏外用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闵令田;龚旭初;方勇;陈海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宁夏地区汉族、回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汉族、回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02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宁夏地区MCI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肾虚髓减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窍型为宁夏地区MCI的前3位证型,分别占39.1%、19.2%、15.2%;在肾虚髓减型及气滞血瘀型中,50-59岁与60-69岁、70-79岁患者比较,患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痰浊阻窍型及脾肾两虚型中,50-59岁与70-79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MCI的中医证候以肾虚髓减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窍型为主;在痰浊阻窍型及脾肾两虚型中,汉族患者多于回族.

    作者:丁玉梅;金建宁;张小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谈中药毒性的控制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某些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日益明确,但随之关于潜在中药“毒性”的研究与报道也日益增多.为了明确中药的毒理作用,科研工作者展开的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经研究发现,中药毒性的大小受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配伍、炮制、种植环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溶媒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改变中药毒性的大小.文章意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中药毒性的可控性,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佩佩;赵慧辉;李雪丽;弓铭;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高血压病是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以直接纳入中医学病症名,并独立进行研究;笔者积累20年高血压病防治数字信息库,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多方位比较研究高血压病病理特征与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的高度相关性,确立了高血压病之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方药,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王进;杨化冰;李娜;张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穴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穴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临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试验组采用“三穴五针法”,主穴取肺俞、大椎、风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主穴取肺俞、中府、定喘等.两组均每日针1次,连续治疗12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94%)显著高于对照组(90.91%)(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及肺功能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穴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法.

    作者:张君;邵素菊;任重;王培育;华金双;秦小永;王庆波;邵素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止痛润肠浓煎饮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止痛润肠浓煎饮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麻仁软胶囊组)和D、E、F组(止痛润肠浓煎饮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测算小肠活性炭凝胶推进长度和推进率;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RT-PCR检测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AQ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各治疗组小肠活性炭凝胶推进长度和推进率均提高(P<0.01);E、F组PGE2水平下降(P<0.01);C、D、E、F组AQP3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E、F组AQP3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止痛润肠浓煎饮可能通过促进肠蠕动、减轻肛门疼痛、调节AQP3表达等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

    作者:季成春;田振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思路与实践探索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制约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廖家桢教授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提出益气活血凉血解毒为干预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治疗大法,并总结出益气凉血生肌方,提供了中西医结合干预介入术后改善患者预后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群;刘璐;刘静;万洁;林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瘙痒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瘙痒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目前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现有动物模型多只是反映瘙痒的某些特点,以西医指标评判为主.基于对瘙痒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如下瘙痒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系统药理模式挖掘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和疾病网络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作者: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克癃胶囊对H2O2诱导PC-3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克癃胶囊对H2O2刺激前列腺癌细胞(PC-3)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H2O2作用于PC-3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Nrf2通路相关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克癃胶囊能降低细胞内由H2O2引起的ROS升高(P<0.01),升高由H2O2引起的GSH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入克癃胶囊干预后Nrf2、COX-2、HO-1、NQO1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RT-PCR结果显示,克癃胶囊干预后Nrf2、COX-2、HO-1、NQO1 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克癃胶囊对H2O2引起PC-3细胞的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Nrf2通路,激活体内抗炎抗氧化机制而实现的.

    作者:全丹妮;谢辉;张玲;颜苗;樊新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hBMSC传至第3代后分为5组:补肾舒脊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运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KK-1表达,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SOST、Wnt5a和p-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DKK-1、SOST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β-catenin蛋白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Wnt5a mRNA水平下降(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mRNA水平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能能够抑制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作者:杨文雪;金玥;周童亮;夏启胜;陈志华;孔维萍;阎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儒棣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经验总结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历代医家多从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论治黄褐斑,艾儒棣教授独辟蹊径,认为此病以虚为本,以瘀为标,气血不足,肌肤失之濡养;肝肾之阴受损,肝气郁结不散,气血不能濡养肤表,阻于肌肤则形成黄褐斑.并以气血为纲,采用圣愈汤加减治疗黄褐斑,在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

    作者:程英杰;周策;唐可;彭丽;宋宗诌;郭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清代以后,由于温病学的发展,医者偏执“阴虚燥热”是消渴的病机,治疗上多用养阴清热之法.然单纯的“阴虚燥热”不会导致三消并见,且验之于临床,养阴清热之法有效者虽多,罔效者亦不少.消渴患者整体呈现的是“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的病态,故水火升降失常可能是消渴发病之根本.著名医家陈士铎在其所著《石室秘录》一书中创立“引火升阴汤”“合沉汤”,并指出“消证非火不成也”,但火有虚实之分,主张治疗虚火当“引火”,实火要“泻”火.提倡实现体内“水升火降”是治疗消渴的关键.

    作者:张海丽;倪海祥;秦铮然;吴巧敏;沈旭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顺筋利节”理论指导“提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顺筋利节理论指导下创立的提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5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147例,平均年龄(42.19±8.15)岁,平均病程(3.95±1.71)d.对照组237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160例,平均年龄(41.52±8.51)岁,平均病程(4.49±1.51)d.治疗组采用提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斜扳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优于对照组(88.2%)(P<0.01).结论:提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斜扳法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孙其斌;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姚乃礼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均有“毒损络脉”的传变规律,符合络病理论中由经入络、由气到血的致病特点,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对络病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朱丹;姚乃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含“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中成药再评价方法初探

    为提高含有“十八反”反药组合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解决“十八反”研究中的学术困惑,本文就本类中成药再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分析临床监测、循证统计、临床试验、实验室研究几种常见再评价方法对本类中成药的适用程度、优缺点和必要性后发现:临床试验是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再评价方法;临床监测特别是主动监测及循证统计是未来需要开展的方向;实验室基础研究应是贯穿药物整个上市前后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药物评价密不可分.本类中成药再评价工作要兼顾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经济性,从保障合理用药出发,由政府、企业、医疗和研究机构共同联动,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再评价互参互动,互为基础才能有效开展.

    作者:高洁;范璐;柳海艳;陈绍红;修琳琳;刘殿娜;陈丰;李娜;张晨;钟赣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撤减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分析中医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撤减过程中的问题,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中医药使用的对策.以缓解激素不良反应为着眼点,分阶段探讨了中医药对激素撤减综合征的防治作用,结合中医药在扶正祛邪中的优势,围绕不断扶助正气,协助撤减激素,适时攻击邪患,按法随证治之的方案有针对性的治疗,实现增效减毒、抗病延年的目的.扶正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扶正的同时,配合祛邪,比单纯用激素更为有益,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杨辉;谢志军;李海昌;温成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痛症状中枢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慢性关节疾病.针灸治疗KOA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对针灸治疗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研究结果仍存争议,并且针刺治疗KOA的机制仍不清楚.文章拟通过总结、分析和展望针刺治疗KOA镇痛的中枢机制研究现状,为今后发掘针刺治疗KOA镇痛的中枢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借鉴,以期为针刺治疗KOA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政杰;汤臣建;董晓慧;陈杨;贺文华;曾芳;梁繁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辟谷本义

    基于二十四史及小道藏——《云笈七签》中有关“辟谷”文献的梳理,结合笔者自身辟谷经验,探讨辟谷真实的涵义.认为辟谷其修炼涵义的核心是“服气”,服气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伴随“辟谷”现象;辟谷是为达到或者促进修炼境界而设,也可以成为修炼境界层次的一个或然的客观标准.因而辟谷是“服气辟谷”的简称,服气技术属于中医气功范畴.对照现代医学,辟谷可相当于中医气功和限食疗法的复合方法.

    作者:刘峰;赵勇;李巧林;陈全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通过多年临床跟师学习,整理总结叶新苗教授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的经验.叶新苗老师衷中参西,用药考虑全面,验之于案,疗效显著.文章从诊断、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思路、验案举隅等方面对叶新苗老师治疗肩痛的经验进行论述.

    作者:王延武;叶新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