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痛症状中枢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政杰;汤臣建;董晓慧;陈杨;贺文华;曾芳;梁繁荣

关键词:针刺, 膝骨性关节炎, 中枢, 脑功能成像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慢性关节疾病.针灸治疗KOA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对针灸治疗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研究结果仍存争议,并且针刺治疗KOA的机制仍不清楚.文章拟通过总结、分析和展望针刺治疗KOA镇痛的中枢机制研究现状,为今后发掘针刺治疗KOA镇痛的中枢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借鉴,以期为针刺治疗KOA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位灸时X施灸间隔多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单位灸时X不同施灸间隔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80例在腰阳关穴出现热敏灸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采用艾条悬灸腰阳关穴,其中A组施灸15min,1次/d;B组施灸15min,隔日1次;C组施灸40min,隔日1次;D组施灸40min,1次/d.4组受试者均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C/D两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D组组间,B组与C、D组组间MP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同一热敏化腧穴,饱和灸量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且在累积治疗量相同时,不同间隔时间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影响无差异.

    作者:胡丹;邓鹏;康明非;熊俊;刘中勇;陈日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高血压病是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以直接纳入中医学病症名,并独立进行研究;笔者积累20年高血压病防治数字信息库,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多方位比较研究高血压病病理特征与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的高度相关性,确立了高血压病之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方药,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王进;杨化冰;李娜;张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脾虚痰湿组,健脾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测量体质量及内脏脂肪,计算总脂体比;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骨骼肌组织PI3K、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健脾化湿方可显著降低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FBG、FINS、HOMA-IR、TC、TG、LDL-C、FFA水平,升高ISI(P<0.05,P<0.01);健脾化湿方各剂量组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够良性调节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通路,改善糖脂代谢.

    作者:师林;杨玉彬;黄颖娟;秦鉴;张诗军;柯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薯蓣皂苷元抗骨肉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抗骨肉瘤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建立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观察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Envision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NF-κB及Bcl-2、Bax、Caspase-3、Caspase-8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各剂量组对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瘤率达30%-60%.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元明显抑制荷瘤裸鼠NF-κB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P<0.05),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薯蓣皂苷元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靶基因实现的,NF-κB信号通路及其关键环节是骨肉瘤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洪振强;高弘建;赵诣;伏勇;吴子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营气与营阴探讨“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一,为发热伴出疹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朱为坤;纪立金;李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血脂水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辨证结果的分布情况,探讨血脂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血脂水平病性辨证结果的构成比有无差异.结果:不同TC水平,是否判定为气滞、气虚、水停证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G水平,是否判定为血瘀、阴虚、水停证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HDL水平,是否判定为血瘀、阳虚、水停证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LDL水平,是否判定为阴虚、气滞、阳虚、水停证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血脂水平,患者病性辨证结果的构成比有差异,说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与肝藏血主疏泄生理功能失调有关.

    作者:崔玮玮;薛晓琳;王天芳;周子严;李鑫;李永纲;陈盛铎;孙凤霞;李秀惠;毛德文;刘燕玲;张厂;刘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壮药盒果藤的鉴别特征研究

    目的:确定盒果藤药材的质量控制的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盒果藤除一般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外,茎横切面类圆形,具3-5翅;皮层宽,散在有多数乳汁管;中柱占横切面的大部分,中柱鞘由1-3列纤维束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韧皮部极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常伸入髓部;髓部宽广,有乳汁管散在.薄层鉴别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重现性较好.10批样品水分含量均在16.0%以下;总灰分均在8.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均在1.50%以下;50%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高,均在18.0%以上.结论:显微鉴定结果可靠,可以作为盒果藤的鉴别依据,其薄层鉴别及检查项测定结果可为盒果藤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温海成;刘华钢;韦松基;杨丽施;李兵;韦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国医大师张大宁应用“补肾升提法”治疗肾性血尿理论探讨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5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肾病的理论体系.应用“补肾升提法”治疗肾性血尿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文献学基础、临床基础、药物学基础、现代医学研究基础等方面对“补肾升提法”理论进行了初步剖析,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樊威伟;徐英;周世芬;于顺义;赵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宁夏地区汉族、回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汉族、回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02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宁夏地区MCI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肾虚髓减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窍型为宁夏地区MCI的前3位证型,分别占39.1%、19.2%、15.2%;在肾虚髓减型及气滞血瘀型中,50-59岁与60-69岁、70-79岁患者比较,患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痰浊阻窍型及脾肾两虚型中,50-59岁与70-79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MCI的中医证候以肾虚髓减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窍型为主;在痰浊阻窍型及脾肾两虚型中,汉族患者多于回族.

    作者:丁玉梅;金建宁;张小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名医验方综合价值探析

    名医验方广义是指名中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而总结出的具有明确疗效的中医验方.为了充分挖掘和应用其所蕴含的价值和内涵,本文从理论、临床、产业以及教育等角度,探讨了名医验方的综合价值,一是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关键载体,二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工具,三是药物开发利用的有效源泉,四是中医药知识转移的可靠媒介.

    作者:孙东东;范汇森;沈爱琴;史文川;程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法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及miR-93-5p对其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FHNHC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调节作用及miR-93-5p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股骨头坏死愈水提物作为研究药物进行细胞实验.MTT观察药物对hBMS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分析,成骨钙结分析,免疫印迹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表明,与0μg/mL组比较,200μg/mL组、40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还发现诱导剂+800μ g/mL FHNHC对干细胞毒性较大,故不予采用.ALP检测结果表明,诱导剂+400μg/mL FHNHC有明显促进成骨作用,茜素红染色结果与ALP检测结果一致.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诱导剂组比较,诱导剂+400μ g/mL FHNHC组BMP-2、Osterix、Runx-2、OPN、ALP显著升高(P<0.01),表明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结论:补肾活血药-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水提物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miR-93-5p的表达对补肾活血药促进的hBMSCs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颖;张蕾蕾;孙瑞波;刘又文;柴玉娜;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胫骨牵张成骨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的干预时间对大鼠胫骨牵张成骨效能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全程用药组、牵张期用药组、牵张加矿化期用药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将骨碎补总黄酮在不同时间段应用于的各组大鼠牵张成骨模型,8周后采用Lane-Sandhu法进行影像学评分,Micro-CT进行成骨区骨密度检测,通过组织切片评价标本的成骨质量.结果:全程用药对牵张成骨区域的Lane-Sandhu评分及骨密度的影响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其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切片HE染色示各组大鼠胫骨牵张成骨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骨,而全程用药组效果佳.结论:早期、全程应用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有效的提高大鼠牵张成骨区域的成骨质量.

    作者:姜自伟;曾景奇;黄枫;王凡;李悦;余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客观性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治疗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西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据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30例和治疗组(补肾活血汤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症状积分、日测血压、24h平均动态血压、血Hcy的变化.结果:在降压方面: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P<0.05);日测血压: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24h平均动态血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前24h、白天及夜间平均动态血压均降低(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Hey: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功用,对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证候积分;同时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患者Hcy.

    作者:唐娜娜;张腾云;吴长汶;刘中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对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摩腹法干预下脾虚型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差异,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组,分别为A、B、C、D、P、K6组,每组8只.其中K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制作脾虚模型,以不同频率摩腹法对A组(50-100次/min)、B组(101-150次/min)、C组(151-200次/min)、D组(201-250次/min)4组进行为期10d的手法干预,P组作为模型对照组,手法结束后家兔空腹1d再进行处死和解剖,截取胃肠标本制片放光镜下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示K组家兔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形态规则、层次清晰、结构完整;P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绒毛结构破坏.手法干预的4组家兔从黏膜厚度、吸收细胞大小、十二指肠腺数量、炎细胞数量、血管数量、杯状细胞数量6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和重构.不同频率摩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脾虚型家兔病理学改变,改善并修复苦寒泻下药液对胃肠黏膜的损伤.其中手法频率在101-150次/min的摩腹法效果佳,频率在201-250次/rmin效果较差.结论:摩腹法具有缓解胃肠黏膜损伤、保护肠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解小波;王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解码《伤寒论》六经之温病法度

    阳明为成温之薮,厥阴为温病之原,温病证治亦散见于其它六经.阴阳二旦为经方理法主线,既然有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旦法,就必然有以黄芩汤为代表的阴旦法.张仲景给予治疗温热性疾病的阴旦法度,突破了经方对于温热性疾病无法可依、无方可循之局面.伤寒六经之经方温病理法亦将打开临床新思路.

    作者:马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娄多峰“虚、邪、瘀”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创新的“虚、邪、瘀”理论,该理论指出“虚”“邪”“瘀”三者分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独立三大致病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结果,根据“虚”“邪”“瘀”的权重偏倚,分为“正虚候”“邪实候”“瘀血候”三候,对应的治疗则以“扶正”“祛邪”“化瘀”,给予经验方辨证施治.“虚、邪、瘀”理论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系统对该病诊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娄老的学术思想,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作者: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风”与心脉病证和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将其定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此类药味薄质轻,性升浮发散,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把风药引入此领域为中药治疗心脉病证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就风药在心脉病证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杨雪卿;王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系统药理模式挖掘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和疾病网络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作者: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远志总皂苷抗衰老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远志皂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远志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实验一: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射D-半乳糖溶液1.25g/kg建立衰老小鼠模型,高、中、低剂量组依次喂饲400、200、100mg/kg的远志总皂苷,4周之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SOD活力.实验二: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制作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远志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00、200、100m g/kg的皂苷,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2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用ELISA法验测出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的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的MDA水平、SOD活力亦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远志皂苷高、中剂量组均显著升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P<0.01);皂苷高剂量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远志皂苷具有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柴智;张娟娟;孙胜杰;卫克昭;闫佳玲;尉杰忠;李艳花;刘春云;马存根;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hBMSC传至第3代后分为5组:补肾舒脊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运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KK-1表达,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SOST、Wnt5a和p-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DKK-1、SOST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β-catenin蛋白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Wnt5a mRNA水平下降(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mRNA水平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能能够抑制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作者:杨文雪;金玥;周童亮;夏启胜;陈志华;孔维萍;阎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