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表达的动态观察

王岚;李英

关键词: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
摘要:①目的 探讨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和糖尿病组(B).用免疫组化和RTPCRR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p38MAPK和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小管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③结果 p38MAPK和TGF-β1在DM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④结论 糖尿病状态下,p38MAPK和TGF-β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活性明显增高,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过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癌性胸腔积液灌注化疗的护理

    癌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胸腔灌注化疗,积极有效地控制积液,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2004年1月至今,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内进行胸腔灌注化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英;胡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常见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这些细菌由于细胞膜通透性障碍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加之这些菌株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作者:胡锡池;严子禾;吴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①目的 探讨提高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治水平的有效方法.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12例患者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8例,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另4例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报告:病灶处有大量炎性细胞,胞质内有大量含类脂的泡沫细胞,核较小且一致,无核分裂及异形性.12例术后随访6~120个月,未见复发.④结论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术前诊断困难,尿液涂片有泡沫细胞、CT为低密度值以及抗炎治疗无效等临床特点,病灶肉芽组织切除是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立国;王建国;张守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癌MMP-2和TIM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

    ①目的 探讨MMP-2及其抑制剂TIMP-1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型的关系.②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38例肺癌组织中的MMP-2和TIMP-1表达.③结果 MMP-2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关系,而TIMP-1蛋白表达与肺癌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但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④结论 MMP-2和TIMP-1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钟霭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剂量肝素加血浆输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0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率很高,据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DIC为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DIC对降低APL患者早期病死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妍;解东兴;高彩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前,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正经历着从精英型向普及化教育的转型,培养21世纪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风海;孟德增;徐铁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提高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机制变革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刘静;弭健东;王友林;吴颖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

    作者:陈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对鼻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也已得到专家的肯定.目前,有关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对嗅觉、鼻通气阻力及其它生理功能的影响等的研究正在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62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阴道分泌物检测是妇科常规的检查项目,能直接反映阴道是否存在炎症及感染情况,可为阴道炎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对66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的清洁度、念珠菌、滴虫3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超梅;侯建华;姜万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临床分析

    妇科急腹症以急性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与急性阑尾炎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容易误诊.1996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27例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妇科急腹症,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亚;张正君;刘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性脊髓病9例临床分析

    肝性脊髓病,又称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等,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995~2006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脊髓病9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王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引入多种方式、手段参与、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进行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作者:邢英莺;朱峰;刘海成;庞纳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观察

    ①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可行性.②方法 50例择期手术患儿,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微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连续监测HR、BP并记录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及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的时间,术终至拔管时间.③结果 各时点B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后30分钟时的HR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减慢(P<0.05).④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

    作者:高喜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肠道病毒RNA的检测分析

    ①目的 分析脑脊液中肠道病毒(EV)RNA的检测结果,了解所检测的RNA病毒在脑膜炎中的致病作用.②方法 检测脑脊液标本EV RNA应用EV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③结果 无菌性脑膜炎组EV RNA的阳性率为31.1%(47/151),其中儿童组42.6%(26/61)、成人组23.3%(21/90),两组阳性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37例对照组未检出EVRM.④结论 EV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以用于脑膜炎的临床病原学诊断.

    作者:关慧臻;杨桂梅;薛承岩;李桂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与分析

    ①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研究探讨TNF-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②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及40名健康查体者,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含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③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TNF-α含量为(12.45±4.27)pg/mL,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为(10.02±3.41)pg/mL,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差异有显著性.④结论 研究表明,TNF-α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效降低TNF-α含量,减轻其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安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特点也不十分典型,1998年1月~2005年1月,我们诊治糖尿病84例,并与同期非糖尿病患者130例进行比较,两组均以胃镜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秀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难治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经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

    作者:王立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处理对策

    ①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心衰控制和心律失常控制的综合疗效.②方法 128例老年CHF患者分为两组,即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组和不并发VA组,对并发VA组在常规纠正心衰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主要是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个体化.③结果 对CHF并发Ⅱ、Ⅲ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治疗,能够尽快改善临床症状,纠正心衰,降低CHF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④结论 对CHF并发VA的患者,根据其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在纠治心衰的同时,积极控制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能改善心衰患者预后,降低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作者:闫晋康;贾竹叶;王芸芸;张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

    ①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简称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②方法 对照组32例鼻导管吸氧+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用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小时、24小时、1周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③结果 观察组治疗2小时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2小时各指标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24小时、1周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24小时、1周后PaO2有改善(P<0.05),pH、PaCO2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H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改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率(简称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优于鼻导管吸氧,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