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吗啡和小剂量纳洛酮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徐江玲

关键词:吗啡, 纳洛酮, 镇痛, 妇科手术
摘要:①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和小剂量纳洛酮在妇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②方法 ASAⅠ、Ⅱ级60例全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纳洛酮组(MN),吗啡组(M),每组30例.MN组:吗啡3mg+纳洛酮0.4mg+地塞米松10mg+1%罗哌卡因20mL;M组:吗啡3mg+地塞米松10mg+1%罗哌卡因20mL;均以生理盐水配置150mL泵内,关腹膜时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吗啡2mg+生理盐水至10mL后连接 PCA(江苏杨州市华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镇痛泵进行自控镇痛(PCA),术后2、6、12、24、46小时行VAS评分,并对有效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③结果 MN组术后12小时内 VAS评分低于M组(P<0.05);MN组PCA按压次数少于M组(P<0.05).④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强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释放有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选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白血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7位,为4.7/10万;欧美国家为6.4/10万,居各种肿瘤的第6位.

    作者:李一辉;王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巴彦淖尔市医院2002~2003年恶性肿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①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将每份病历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③结果恶性肿瘤在我市民族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城市、农村与牧区间也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 50~60岁组为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组占46.29%.因此,应加强对该组人群的检查,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

    作者:盖红卫;胡春梅;高国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1],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2].

    作者:孙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8例疗效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见的顽症之一,据统计,成年男性发病率为5%~8%.而一般治疗其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复,已成为影响男性身心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

    作者:安家利;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复杂骨折32例分析

    1989~2003年,我们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复杂性骨折患者32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白福彦;殷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加入WTO后的适应新形势所决定的.大专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更应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春燕;涂静宜;董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希罗达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①目的探讨希罗达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毒性反应.②方法 2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希罗达治疗14天,停药7天为1治疗周期,共治疗至少2周期以上.③结果 21例中1例CR,7例PR,8例SD,5例PD;有效率(CR+PR)为38.1%,肿瘤控制率为(CR+PR+SD)为76.2%.不良反应轻微,多为Ⅰ/Ⅱ级.④结论希罗达治疗老年或体质差的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惠双;万里新;孙晓;屈中玉;魏光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快速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的建立

    ①目的探讨建立快速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②方法测定细菌生长不同时间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根据蛋白质含量变化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③结果细菌生长6小时后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测定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药敏结果的新方法.

    作者:李琳;田青友;曹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

    加药、配药是注射前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护理人员在加药时经常会遇到针孔被液体瓶或药瓶的橡皮塞碎屑堵塞的现象,从而影响加药的速度,且会使碎屑进入液体内,造成可疑污染.

    作者:陈静;文辉;徐紫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作者:朱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女性偏头痛相关因素及氟桂利嗪的防治疗效观察

    ①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西比灵)与血管舒缩相关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女性偏头痛的疗效. ②方法门诊女性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比较西比灵治疗观察组与血栓通治疗对照组的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 ③结果观察组舒血管因子CGRP的含量较服药前低,而缩血管因子ET无改变,在减少头痛持续时间和减轻头痛程度方面的有效率均为93%,减少月头痛频率方面有效率均为87%,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④结论西比灵可通过降低CGRP,有效地控制女性偏头痛发作.

    作者:李隆文;左辉;黄亮平;余剑;方燕南;林健雯;黄如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直丝弓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体会

    直丝弓技术在正畸治疗拔牙病例中有两种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即关闭曲法和滑动法.这两种方法因各有不同的力学特征和移动特点,可单独或组合使用,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赵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预防脊柱骨折患者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脊柱骨折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好发部位是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在了解病因及好发部位的基础上,采取了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地杜绝了褥疮的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郑瑞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下呼吸道64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均存在,特别是儿童、癌症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带菌率较高[1].

    作者:张立江;于江;纪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种免疫双扩散法鉴别血液制品的比较

    人血制品的鉴别试验之一为免疫双扩散法,此法可以进行人血源与其它动物血源的区分,从而达到鉴别药品真伪的目的.

    作者:张智慧;崔淑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特殊静脉穿刺的选择及技巧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

    作者:王炳莲;赵瑞欣;樊秋云;吴洪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干预

    ①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抑郁状态,探讨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抑郁量表(CES-D)调查,发现62例( 76.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不作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③结果 3周后CES-D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干预组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④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可有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利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桂凤;李静娣;张四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的整体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化疗可消灭部分亚临床的转移病灶,提高生存率.

    作者:黄浩;丁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①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特性.②方法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培养4代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β-巯基乙醇预诱导24小时,再以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联合进行正式诱导6小时.诱导后的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③结果诱导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分别为84.13%和4.27%.④结论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作者:平少华;王相利;王晓勤;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疗卫生资源整合重组的研究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过剩.

    作者:陈晓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