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的护理

徐琪;杨宏;王静;贾凤芝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优点为穿成功率高,使用时间长(一般为3~6个月),感染率低,便于护理,而且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特别适用于长期输液、化疗患者.2004年10月,我科应用PICC进行化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100例临床观察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术式,我院在以色列医生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术的基础上,改良应用于子宫切除,使手术简便、快捷、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2002年4月~2004年10月,我院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100例, 报告如下.

    作者:成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腹痛患者163例的疗效分析

    腹痛是患者就诊时常见的主诉之一.能引起腹痛的疾病与内、外、儿、妇等科的疾病有关,并非是独立性疾病的专称.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及针刺麻醉理论研究成果,对急性腹痛患者的症状治疗,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荣;刘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鹿邑县部分饮食单位食用器具消毒情况调查

    近年来,因用餐而引发的卫生问题乃至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鹿邑县饮食单位食用具消毒状况,进一步加强饮食单位卫生监督管理,我们于2003年对鹿邑县部分饮食单位食用具的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勤;黄润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35例

    累及胰体尾以及发生脾门、脾动脉干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是否施行包括脾、胰体尾在内以及脾门、脾动脉干周围淋巴结的扩大根治术的疗效,目前尚存争议.1998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35例中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了扩大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力彬;张秀贵;张宪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科学决策是领导者核心工作的探讨

    科学决策是指按照决策的科学理论和健全的科学程序,运用现代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的活动.科学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位责任,又是领导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领导者为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应当做到科学决策.

    作者:冯颖;孙文静;周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康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24例疗效观察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对我院就诊的32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行氟康唑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霞;房永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意义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痴呆症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型痴呆是老年性痴呆重要的类型,约占全部痴呆患者中的60%~70%[1],其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障碍,高级认知能力逐渐下降等,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觉空间加工功能降低等,并随其发展而出现失语、失用、失认等执行功能的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其平均生存期为8~12年.因其起病隐袭,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

    作者:侯淑莲;高永春;岂云开;李石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①目的探讨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②方法对记录完整的520例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手术患者中32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520例中喉水肿13例(2.5%),气胸、纵膈气肿9例(1.9%),牙齿松动7例(1.3%),喉痉挛3例(0.6%).④结论了解手术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并熟悉其发生原因对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如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常见、凶险的并发症;基底节区出血占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60%~70%.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121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玲;陈秀花;张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呈慢性消耗,体质消瘦,临床上常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2004年,我院对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采用从股静脉处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静脉输注,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仇美健;纪海玲;李莲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EB病毒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①目的建立EB病毒感染的人胃上皮细胞细胞株,并进行鉴定.②方法将含有NEOr基因的重组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同时以pcDNA3(NEOr)空载体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同一细胞为对照,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经G418筛选,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鉴定EBV编码的核抗原1(EBNA1)的表达情况,直至获得100%表达EBV的单克隆细胞株.③结果感染EBV的GES-1细胞大部分为EBNA1阳性,而转染pcDNA3(NEOr)空载体质粒的GES-1细胞均为EBV阴性.④结论成功地建立EB病毒感染的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株,对EB病毒致胃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丽华;章广玲;周天戟;习瑾昆;赵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本文对产后出血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腔二囊管双气囊改良式注入治疗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性肝硬化常见而且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起病急,出血量大,预后差,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左右,内科应急治疗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1],其急诊止血效果显著.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内注入空气仅起压迫作用.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出血同时行二囊管内注入冷盐水,止血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赵艳;吴小霞;陈梅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22例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各科心脏病所致的中末阶段,我院心内科对22例难治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和速尿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苗玉圃;孟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高等院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科学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树立新的育人观念,切实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田家莉;马秀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年人与老年人大肠癌临床对照分析

    ①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②方法对30例青年人大肠癌与3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隐匿,误诊率高、肿痛部位低、恶性程度高,疗效差.④结论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常规检查意义的认识,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赵辉;张占东;张松林;郭万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附110例报告)

    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伤口疼痛引起机体明显应激反应,加剧了组织的分解代谢,对机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极为不利[1].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是在患者感觉疼痛时进行肌肉注射哌替啶,该方法不能及时镇痛,镇痛时间短,且镇痛药剂量个体差异大,效果欠理想.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r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忠利;郭文玲;马凤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中小学校卫生监督情况分析

    ①目的了解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中小学校卫生监督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②方法计算各卫生监督项目的合格率,并进行中小学校之间的比较.③结果教室照明、厕所卫生、环境躁声和食品卫生合格率未达到100%,中学的教室照明合格率远高于小学(P<0.01).④结论应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学校执法工作的主体,加大卫生监督力度.

    作者:王成刚;李志广;胡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年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①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36例中可找到病因者33例(91.7%),其中动脉粥样硬化15例(41.7%),心源性脑梗死10例(27.8%),颅脑外伤4例(11.1%);单个病灶27例(75%),病变在颈内动脉系统28例(77.8%);症状明显好转出院30例(83.3%).④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复杂,但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梗死为常见,临床多表现为单个病灶,病变主要在颈内动脉系统,预后良好.

    作者:黄焕章;唐开雄;周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蝶鞍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30例报告

    ①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学价值.②方法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30例ES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空蝶鞍综合征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示鞍区增大(90%),鞍内脑脊液充填(50%),垂体柄受压变扁且紧贴鞍底(50%).④结论 MRI是诊断ESS的较好方法.

    作者:高捷;赵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