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坚持教育创新管理好二级学院

田家莉;李继林

关键词:二级学院, 教育管理, 创新意识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大众化、国际化的需要,继民办高校产生之后,高等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办学模式-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介于公办和民办之间,有其独特性.对于如何管理二级学院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坚持教育创新等问题,笔者分析探讨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婚前健康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分析

    我院自1994年6月开始,对全县乡镇开展了婚前保健查体工作,使前来查体的未婚青年了解了婚前保健内容,提高了对优生优良的认识.整理我院2001~2002年婚检资料,对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洪霞;张瑞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除心功能不全外,常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速、心房纤颤、室速等,因常用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肺心病患者常有禁忌.2001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芬;马翠丽;高树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传染性肺炎胸部X线表现及相关疾病的鉴别

    1 临床资料2003年4~6月,我们确诊8例重症急性传染性肺炎(SARS),本文结合8例患者X线胸片及发热门诊收治的420份X线胸片,对其影像学的征象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方法大多数采用胸部X线片,少数为常规X线检查.

    作者:王晓会;杨景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5例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逐渐受到国内外重视的一种疾病,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部分患者术后仍有疗效欠佳,出现腭咽关闭不全,术后创口裂开,瘢痕挛缩等并发症,2000年1月~20002年4月,我院共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松;杨效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防止组织脱片的几个关键环节

    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中,操作步骤多,历时长,整个过程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完成,因此,切片易从载玻片上脱落,即出现掉片现象,不仅浪费试剂,而且还延误了诊断时间.笔者在工作中对其掉片原因进行探索,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掉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飞;陶晓钰;吴晓华;陈月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及BQ-123的干预作用

    ①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BQ-12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8组,即: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0.5、2、4、6、10小时组与BQ-123组,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P<0.01 or P<0.05);BQ-123组与再灌注4小时组比较,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1 or P<0.05).④结论 ET-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12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彭军;张连元;门秀丽;董淑云;胡永奇;杨全会;李宏杰;赵利军;赵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6例临床体会

    原发性肝癌理想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有80%左右的患者就诊时已不宜手术.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肝癌患者不宜手术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TACE很难达到完全杀死癌灶细胞的效果.据文献报道1年、3年生存率多在50%~65%和8%~14%之间[1],所以原发性肝癌需要综合治疗的观点,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2000年3月~2002年10月我们选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效梅;斋登;岳喜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慎选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并发其他疾病在高血压疾病中占90%[1].目前市场上降压药有数十种,面对种类繁多、名称各异的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应慎选降血压药物.

    作者:高瑞玲;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妊娠并发子宫肌瘤81例临床分析

    妊娠并发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肌瘤对妊娠和分娩均有影响,而妊娠对于肌瘤也有不良影响.我院1994年7月~2002年8月,收治妊娠并发子宫肌瘤患者81例,现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肌瘤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及分娩期的处理方法.

    作者:晏明;陈蔓;倪米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颈髓挫伤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2岁,因从高处坠落,伤及颈部,当即感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乏力,急来院就诊.

    作者:程曰香;孟庆波;宋维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粟粒性肺结核误诊为弥漫性肺泡癌26例临床分析

    ①目的提高对粟粒性肺结核和弥漫性肺泡癌的认识.②方法分析我院1987~2000年粟粒性肺结核误诊为弥漫性肺泡癌26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X线胸片、反复查痰、结核菌素实验、查血结核抗体、细胞学及病理学等检查.③结果 26例后确诊为粟粒性肺结核,所有病例均拍X线胸片,同时痰中找到抗酸杆菌8例,结核菌素实验阳性22例,查血结核抗体阳性16例,细胞学检查4例,活检2例,经有效抗痨药物治疗后,均获得满意效果.④结论应加强对粟粒性肺结核和弥漫性肺泡癌诊断的认识,及早做出鉴别诊断,以便临床正确用药.

    作者:陈学文;宋彦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氧化亚氮镇痛用于人工流产200例临床观察

    目前,用于终止早孕的方法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因药物流产有出血时间长、流产不全及药物副作用,并不被所有患者接受.无痛人工流产以其方法简单快捷、流产完全被许多患者接受.

    作者:田子荣;翟秀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胃肠Roux-en-Y吻合术后近期食团性肠梗阻12例临床诊治体会

    我院1990~2002年共收治胃大部切除胃肠Roux-en-Y吻合术后近期食团性肠梗阻患者12例, 均治愈出院.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磊;李圣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高校工程投资的审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投资不断扩大,加强高校工程投资的监督审计,真正使建设项目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对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投资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作者:田英华;田珊;李建英;董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足母)外翻的外科治疗综述

    (足母)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V)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足母)趾向外偏.严重者(足母)趾畸形,第二趾被(足母)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垂状趾,而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由于经常受压、磨擦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囊增厚,骨质增生,发生(足母)囊炎,继发疼痛.其病理改变归纳为:①(足母)外翻,跖趾关节脱位;②第一跖骨内翻,(足母)囊炎;③第二、三跖骨头处胼胝;④第二趾呈锤状趾;⑤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易存国;王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5例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重症监护室救治成功体会

    严重创伤所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危重病之一,其治疗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及时准确地诊断与合理的治疗直接关系到病情的终结局.对创伤性ARDS的救治能充分发挥重症监护室(ICU)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和体现ICU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水平及多学科医务人员共同协作的精神.2002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ARDS患者5例,均救治成功,体会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肺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经过抢救得以复苏,即使已停止的心脏排血和呼吸功能得到恢复,患者生命从临床死亡中抢救过来,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的危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唐亚玲;张桂洁;郑培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我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为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宫颈侧穹窿注药加腹部微波照射,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关于加强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几点认识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用科学的人生观指导学习、生活,是当前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课题.为此,我们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作者:杨振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氧化应激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①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变化.②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0.5小时组(R0.5)、2小时组(R2)、4小时组(R4)、6小时组(R6)、10小时组(R10).分别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DA、LDH、MPO检测量在R0.5、R2、R4组依次增加,在R6、R10 两组依次减少;SOD活性在R0.5、R2、R4组依次下降,在R6组有所恢复,至R10 组又有所下降.④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继发心肌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赵利军;赵琪;董淑云;门秀丽;李宏杰;彭军;胡永奇;杨全会;张连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