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一年期内疗效分析

张奕;高春锦;葛环;武连华;赵立明

关键词: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对患者1年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92例分为高压氧组和非高压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根据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组患者冉被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治疗后各评分时间高压氧组均较非高压氧组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2)神经功能缺损中型组:高压氧20 d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高压氧6个月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压氧组1年死亡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1年复发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不仪可以改善患者急性期神经缺损,而且在1年内仍可使患者受益,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联合运动再学习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脑梗死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我院自2001年开始采用高压氧(HBO)与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丽;赵育红;李海识;焦巧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乙酰唑胺引起的脑血流变化对脑型氧中毒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乙酰唑胺引起的脑血流变化对脑型氧中毒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并观察其对脑型氧中毒(central nervous system oxygen toxicity,CNS-OT)潜伏期的影响,测定腹腔注射乙酰唑胺后脑血流变化和脑组织氧化损伤状况,并观察对脑组织谷氨酸脱羧酶(GAD)含量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显著缩短CNS-OT潜伏期(P<0.05,P<0.01),增加脑血流量(P<0.01),加重脑组织氧化损伤,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显著增多(P<0.05),并减少GAD含量(P<0.01).结论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通过扩张脑血管加重氧化损伤并减少GAD,进而促进急性氧中毒的发生.

    作者:黄俊龙;肖翔;刘昀;蒋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以及埘照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HBO组和常规组进行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TNF-α及IL-1β均明显增高[分别为2.56±0.40,2.50±0.45;4.10±0.30,3.95±0.40;4.05±0.45,4.00±0.40(单位为μg/L,下同),P<0.01];HBO组和常规组血清TNF-α及IL-1β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均有下降[分别为3.00±0.20,3.05±0.35,3.20 4±0.56,3.34±0.21,P<0.01],且HBO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治疗30 d后,HBO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7.5±6.0,10.6±4.5,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HBO组优于常规组(分别为77.5%和60.0%,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性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尤志珺;李承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再出血分析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75%,病死率高,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更高.临床常规约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消失较慢.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脑梗死患者存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的同时,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再出血,亦可称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系指脑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加重,也有少数患者因起病急而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了我院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作者:吴建国;方志荣;郭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快速上浮脱险艇员心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快速上浮脱险是失事潜艇艇员主要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高压暴露时间短、调压速度和上升速度快,不需停留减压等优点,但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理、心理应激源[1].为了保障脱险艇员的安全,我们结合模拟3~3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脱险艇员进行心功能监测,以探讨快速上浮脱险的应激作用及对艇员心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提供参考.

    作者:刘庆华;方以群;袁恒荣;王海涛;马骏;许骥;王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高压氧、低气压干预对低气压环境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低气压干预对低气压环境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天蛋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CGR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作用.方法 6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1)对照组,(2)海拔3800 m(2 h)组,(3)海拔3800 m(3 d)组,(4)海拔3800 m(7 d)组,(5)高压氧f预组,(6)低气压环境干预组.首先把(2)、(3)、(4)实验组大鼠置于低压氧舱中,匀速减压使舱内压力南海平面0.1 MPa降至0.062 MPa,相当于海拔3800 m的高原低气压环境,在2 h、3 d、7 d时间点断头取血备检;对(5)组大鼠先期给予高压氧处理(0.2 MPa,1次/d,吸氧60mjn,连续5 d),第6天,再置于低压氧舱中匀速减压至0.062 MPa,2 h后断头取血备检;对(6)组大鼠先期给予低气压缺氧处理(0.062 MPa,1次/d,2 h/次,连续5 d),第6天,再置于低压氧舱中匀速减压至0.062 MPa,2 h后断头取血备检;将上述不同处理方法所得血样离心取上清,放免法测定CCRP、ET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GRP浓度随着大鼠在低气压环境中的时间延长有逐渐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预处理对CGRP无影响,低气压缺氧预处理虽然使CGRP浓度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加趋势,但也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305.26±39.66)μg/L]、低气压缺氧预处理[(309.18±25.07)μg/L]均使ET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低气压缺氧早期干预主要影响大鼠ET的变化,高压氧预处理可能具有增强机体高原适应能力的作用.

    作者:潘树义;潘晓雯;杨晨;李铭鑫;张禹;孟祥恩;刘薇;钟文;李保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0.7 MPa氮氧混合气对中枢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0.7 Mpa氮氧混合气对中枢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技术,检测了0.7 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SK-N-SH神经细胞GABA释放与摄取情况及GABA受体亲和力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GABA受体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0.7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SK-N-SH神经细胞释放GABA增强,摄取减少,GABA受体亲和力下降,GABA受体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0.7 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中枢GABA能神经功能减弱.

    作者:毕钢;李峻;杨涛;张剑;刘景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在海油职工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为常见的中老年多发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创,费用较高,且具有一定风险,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达0.15%~1.5%[1],不易为患者及其家人接受,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操作简便,无创且费用较低,较安全.笔者用本院64S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SCA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64层螺旋CT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康;邓少兵;符晓腾;许先继;陈国庆;吴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致广泛颅内积气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于2007年9月5日午夜1:00因车祸伤及头部致意识不清2 h入院.

    作者:王秋生;马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一年期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对患者1年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92例分为高压氧组和非高压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根据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组患者冉被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治疗后各评分时间高压氧组均较非高压氧组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2)神经功能缺损中型组:高压氧20 d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高压氧6个月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压氧组1年死亡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1年复发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不仪可以改善患者急性期神经缺损,而且在1年内仍可使患者受益,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

    作者:张奕;高春锦;葛环;武连华;赵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血抵抗素的影响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首次接受冠脉内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的测定结果.结果 高压氧组在治疗后血清抵抗素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分别为(26.44±5.79)μg/L和(31.47±11.7)μg/L,t=6.1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抵抗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52±10.90)μg/L和(31.27±11.50)μg/L,t=6.42,P>0.05].治疗前2组的抵抗素含量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抵抗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含量.

    作者:周永勤;黄友敏;李勇;张厚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海洋细菌增菌培养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理想的海洋细菌增菌培养方法.方法 选择不同种类的增菌培养液对海水中细菌进行增菌培养.结果 碱性蛋白胨水与嗜盐菌增菌液对海水弧菌具有良好的增菌效果,2号营养肉汤适合海水普通细菌的增菌培养,液体沙保氏增菌液能从海水中增菌培养出真菌.结论 海水中弧菌增菌应选用碱性蛋白胨水与嗜盐菌增菌液,增菌普通细菌应选用2号营养肉汤,真菌应选用液体沙保氏增菌液.

    作者:马聪;蒋学兵;刘敏;张在文;王海东;陈昌国;郭建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脑梗死150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具有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的特点,存我国脑血管病已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性疾病,幸存者中约2/3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在缺血、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已有数十年,HBO治疗脑梗死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3].笔者收集了我科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的150例HBO辅助治疗的脑梗死病例,并与同期150例不行HBO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时机及不同治疗疗程对HBO辅助治疗脑梗死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李飞;杜晓芹;郑绘春;张加莉;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海上80~100 m氦氧常规重装潜水医学保障

    为巩固和提高潜水员的氦氧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郜在某海域进行了80~100 m氦氧常规重装潜水训练,笔者对此次氦氧潜水作业实施了现场医学保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振海;姚健;赵玉平;张庆元;袁东涛;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致病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致病性研究概况

    海洋中有许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近年来,陆续有报道海洋微生物能引发人体多种疾患.为此,本文针对目前较受关注的重要海洋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致病性进行系统回顾.

    作者:付凯飞;马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渔民肺肿瘤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渔民肺肿瘤肺切除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手术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规律,为放宽老年肺肿瘤患者手术指征提供依据.方法 41例因患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4例(≥60岁)、中青年组17例(<60岁),分别于术前3~5 d和术后3~6个月在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时,采用心肺功能仪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定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氧摄取量(VO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静息和运动负荷状态下心功能参数LVEDD和SV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静息状态下HR、RR、VT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行年龄分组后,两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SV、VT均减小,CO、VE、VO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负荷状态下术后两组VO2均减少,但老年组VE减少明显(P<0.01).结论 肺切除术后静息状态时CO和VE分别通过HR和RR的增加得到补偿,保证了氧摄取量,而术后运动负荷状态下CO和VE的减少不能通过HR和RR得到代偿,老年组VO2降低主要是VE减少所致,而中青年组则是由CO减少所致.

    作者:费秀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并发尿崩症20例疗效观察

    外伤性尿崩症是由于创伤导致下丘脑-垂体后叶损伤引起的以多饮、多尿、烦渴为主,有时伴有高钠血症的一组综合征,是颅脑损伤的一个较少见的并发症,可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沂市中医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配合高压氧治疗20例外伤性尿崩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树军;薛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和生活能力的康复作用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FI)和日常牛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术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理疗、针灸治疗;高压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的ADL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比较,NF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4±6.0和9.8±4.5,P<0.05);2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有提高,治疗后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比较,Barthel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7±11.6和35.3±10.4,P<0.01).高压氧治疗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和Hunt-Hess动脉瘤分级有关.结论 术后早期积极地运用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可使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李东娟;刘金龙;司晓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气压暴露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广泛应用、娱乐潜水的逐渐普及,以及水下沉箱作业、饱和潜水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在高气压环境中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高气压暴露时,高静水压、高分压氧、高密度的呼吸气体都会对人类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从心脏电生理、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内分泌等方面,分析高气压暴露对心脏功能的实际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王岩;方以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国内外舰船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舰船在航行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统称为舰船垃圾,这些垃圾如果直接倾倒于海洋,会引起严重的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聚积毒素.食用含有大量毒素的鱼、虾等海洋生物,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严重的海洋污染还会使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本文就国内外舰艇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许林军;施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