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在非心血管领域的非降脂作用

刘德敏;崔炜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非心血管疾病, 综述文献
摘要: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方面多效性的研究已经日益深入,其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降压作用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的治疗作用.目前的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在身体其他系统疾病中同样发挥非降脂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非心血管方面的多效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镇痛分娩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使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滴注进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9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要求镇痛分娩且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出生状况.结果 镇痛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生状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母要无明显不良作用,为目前较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吴翠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研究进展

    使用传统的口腔正畸方法,牙齿移动的速度一般为1 mm/月,整体治疗的疗程普遍为2年甚至更长时间.缓慢的牙齿移动速度和漫长的疗程常使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成为多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3].目前,为了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作者:冯立晓;马文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型肺吸虫病的CT表现

    肺吸虫病是肺吸虫虫体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肺吸虫病在亚洲、非洲及南美等地广泛流行,在我国主要见于浙江、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南、福建、台湾等23个省区.本病多流行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临床主要分为肺型、皮肤型、腹型、肝型、脑型等5种类型,侵及肺部多见,侵及脑部少见.现将我院经检验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脑型肺吸虫病30例临床和CT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显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罕见巨大食管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性,17岁,主因1周前饮食后呕吐,呕吐物黑色,突然晕厥,柏油样便就诊.近2年习惯性饭后呕吐,伴上腹疼痛.患者发育不良.胃镜示距门齿20 cm,30 cm食管前壁局部膨隆,黏膜表面光滑,钳触之实质感,齿状线清晰.[收穑日期]2008-12-25;

    作者:许茜;姚淑渊;王亚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影像学检查中钙化灶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其预后较好.文献报道,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内钙化的发生率高达35%~75%,切取乳腺钙化区组织行病理检查可早期发现乳腺癌,所以乳腺钙化灶的研究对于乳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剧红娟;剧宏燕;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原因及护理研究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行科学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营养状态评价、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轻、中、重度营养不良共83例,主要有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结论 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心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贺平;郝玉杰;张凌云;唐永军;殷爱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分析

    术后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3],内固定术后的感染率约为5%~20%.而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广泛使用及术后抗生素经验治疗现象的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使得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武湘云;黄印启;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GM1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ypoxia-ischemia,HI)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情况,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single four hexose ganglioside sialic acid,GM1)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7 d龄SpragueDawley大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缺氧缺血组(H1组,36只),对照组(Control组,36只).缺氧缺血+神经节苷脂组(GM1组,36只).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采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通过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 Control组、H1组和GM1组新生大鼠血浆NO2/NO-1含量分别为(41.6±8.9)、(60.9±14.7)和(43.8±10.6)μmol/L,H1组与对照组比较,GM1组与H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数分别为(8.41±1.27)、(39.25±2.02)和(11.10±1.79)n/mm2.H1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GM1组,GM1组低于IH组(P均<0.05);GM1组与Control组比较,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M1能抑制新生大鼠H1脑损伤后NO生成以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对HI新生大鼠的脑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敬小青;岳秋菊;刘丽娜;朱长林;刘霞;侯文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成人巴特综合征并发泛发性骨皮质增生1例

    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是由Bartter在1962年首先报道的,是临床发病率很低的一种肾小管疾病,国外资料显示为1/106[1].其临床特征为低血钾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无高血压及水肿,肾活检可见肾小球球旁细胞增生或肥大.

    作者:王燕;张伟;吕海莉;支忠继;李玉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在非心血管领域的非降脂作用

    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方面多效性的研究已经日益深入,其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降压作用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的治疗作用.目前的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在身体其他系统疾病中同样发挥非降脂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非心血管方面的多效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德敏;崔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妊娠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61例病例资料.以34孕周终止妊娠为界分为2组,A组≥34孕周19例,B组<34孕周42例,就非手术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并发症、胎儿及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产次、血压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新生儿预后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预后不佳,适当延长孕周可改善围生儿预后,因此,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陈江鸿;郭剑锋;陈国伟;莫西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股骨头内植骨手术新概念(股骨头内蘑菇状植骨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广泛清除股骨头内坏死病灶的微创手术方法,使植骨区形态呈蘑菇状,扩大股骨头软骨下植骨的范围,加强对骨关节面的支撑.方法 设计制造股骨头内切骨器械、骨碎屑清除器械及碎骨块植入器械.用切骨器械在股骨头兴趣区内(坏死区)将骨质切碎形成空腔,用碎屑清除器将空腔内骨碎屑清空,用植骨器械将3mm3骨水泥颗粒植入空腔内.结果 在平小转子下方3 cm处,开6 mm微孔骨隧道,可在股骨头软骨下兴趣区挖出蘑菇状空腔,并植入骨水泥颗粒,完成模拟植骨过程.结论 应用特制器械可将股骨头坏死病灶广泛清除,扩大股骨头内的植骨范围,使植骨形态呈蘑菇状,实现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张纯朴;张奇;郭智萍;安岩;蔡鹏利;马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食管早期鳞癌中CD56、NSE、PC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分化对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食管早期鳞状细胞癌上神经内分泌指标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56、NSE在48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2.9%;CD56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无明显关系(P>0.05).NSE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NSE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P<0.05).CD56、NSE的阳性表达与PCNA相关(r=0.299,P<0.05;r=0.288.P<0.05).COX回归模型仅显示肿瘤的分化和分期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神经内分泌分化与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永军;赵娟;王珩;杜芸;王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放射配基法测定大鼠海马μ-阿片受体的方法总结及优化

    目的 建立一套安全、经济、可靠的实验条件.为检测大鼠海马μ阿片受体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 从膜蛋白提取、结合反应体系、孵育温度、孵育时间等方面,对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的实验条件进行摸索;并从环保、经济的角度考虑,对实验进行了优化.结果 发现当蛋白浓度为1 mg/mL、[3H]DAMGO 0.5~8.0 nmol/L5个浓度点、非标记配基DAMGO浓度为5 μmol/L、4℃孵育过夜的条件下,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该方法经济、可靠、重复性好,且易于掌握、污染少.

    作者:文迪;丛斌;马春玲;张雅静;于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探讨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1]硝苯地平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中,对照品溶液的溶剂为流动相,而供试品溶液的溶剂为甲醇.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同一样品用流动相作为溶剂较甲醇作为溶剂其供试品溶液中硝苯地平、杂质A、杂质B、其他杂质的峰形及理论塔板数要好,且杂质B的两图谱峰面积相差很大[2],测定结果流动相提取的是甲醇提取的2.2倍,且用不同厂家的色谱柱检验结果相差3倍.为此,我们对此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陈凤岩;李金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例分析

    患者,男性,53岁,无明显诱冈持续性腹痛5 h就诊.急性起病,腹痛剧烈,以脐周疼较明显,持续性绞痛,大便次数增多,间断血便,伴恶心,无呕吐.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高时可达29.3/18.0 kPa,有长期大量吸烟及饮酒史.

    作者:冯晓娟;田晖;王燕;赵梦婷;剧红娟;张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检验技术进步对于现代检验医学的影响

    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学与实验室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涵盖领域很广的、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它对于现代医学的作用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和报告,对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过程、病理机制提供可靠的信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周君霞;周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27和Ki-67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鉴于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给女性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故如何监测肿瘤的发展、预测其复发和转移,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变的越来越重要.P27和Ki-67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是当前研究的流行领域,现就二者在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胡美丽;李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上肢无脉症的MSCTA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leriz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在上肢无脉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无脉症的患者行MSCTA检查.所获数据传输到AW1.2工作站.进行大强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显示及高级血管分析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31例血管重建图像对尢脉症均有特征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2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4例.外伤后动脉栓塞2例.动脉内癌栓2例.锁骨下静脉栓塞不伴动脉疾患2例.结论 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上肢无脉症良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张丹;万立野;王胜林;王淑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酒精直接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

    目的 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 应用逐渐增加酒精浓度(30%~60%)和剂量(5~9 g/kg·d-1)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灌胃2次,分别于0、4、8、12、16周末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氧化应激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随着病程进展,出现肝功能受损、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肝组织病理呈现肝细胞脂肪变、小叶内坏死灶和纤维化改变.结论 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的酒精直接灌胃法可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

    作者:周俊英;周东方;王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