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邹齐慧
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治疗5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病例,采用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VEP)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了伤眼治疗前后PVEP的改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0~40岁,平均23岁。均为单眼受伤,致伤原因:摩托车碰撞致伤。患者来眼科就诊时间:伤后14~30天,平均19.2天。伤眼视力:0.01~0.1,平均0.064。健眼视力均在1.0以上。瞳孔均在正常大小,直接对光反应迟钝3例,消失2例,间接对光反应存在,屈光间质清晰,眼底镜下: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者2例,其中1例伴有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颜色正常者3例。所有病例的头颅和眼眶CT扫描检查均未见异常。除外眼眶、鼻旁窦、视神经的炎症及前、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的病变、屈光不正等。随诊观察3年。
作者:张坤丽;康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其中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占第三位,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由于卵巢恶性肿瘤Ⅰ、Ⅱ期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70%~75%)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5%~15%),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目前超声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诊断卵巢肿瘤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现将超声技术在诊断卵巢肿瘤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月香;赵玉珍;金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叠氮磷酸二苯酯是重要的有机磷试剂,英文名称diphenyl azidophosphate或diphenyl phosphorylazide缩写为DPPA,结构式为:该试剂为无色无爆炸性油状液体,b.p.134-136℃/0.2 mmHg,d204=1.28,n20D=1.5518.该试剂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遇光和接触湿气发生颜色变化和分解.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有机化合物和药物合成中.国外该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用途很多,在医学和药物研究上非常广泛,但国内很少报道.现就主要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武引文;梅和珊;陈子明;米志华;颜廷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 对患者在基因水平上作出诊断.方法 应用dystrophn cDNA14kb探针(包括6个亚探针1-2a,2b-3,4-5a,5b-7、8、9-14)与1名18岁的临床表现温和肌营养不良患者及2例对照者[1例正常25岁男性及1例12岁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患者]的基因组DNA/HindⅢ片段进行Southern印记分析.结果 患者在与亚探针5b-7杂交中,发现其1.5kb,0.5kb杂交带缺失,在与亚探针8杂交中,发现10.0kb杂交带缺失.DMD对照者在与5b-7杂交中,发现0.5kb杂交带缺失.正常对照者在与全部探针杂交中,未发现杂交带缺失.结论 这三个Hd片段分别含有基因的45,46,47号外显子,证明患者缺失了45,46,47号外显子,故诊断该患者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从而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获得了可靠的资料.
作者:王讳;余龙;邱维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6~1999年4年中我院针吸细胞学共诊断4例神经母细胞瘤,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性,37岁.患者系鼻腔内息肉样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半年,发现锁骨上肿物3天就诊,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例2,女性,5岁.发现患儿腹部肿物10天.B超示肿物15 cm×10 cm,实性,考虑为腹膜后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行肿物切除后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杜芸;胡瑞素;李彦群;于凤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2岁,农民.因肢体肥大10年,伴胸闷气短不能平卧1个月于2000年5月7日入院.入院前10年开始出现指趾、手、足掌增厚变宽,外鼻及舌体增大,下颌延长.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腺垂体瘤,肢端肥大症,但未系统治疗.近1个月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尤为明显,夜间不能平卧,故来我科住院治疗.入科查体:Bp 16/12 kPa,高枕位,面容粗陋,外鼻宽大,舌体增大,下颌肥大.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呈桶状,双肺底叩浊,可闻及湿性音.叩心界双向增大,心率120次/min,心音低钝,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不大,腹水征阴性.脊柱后凸畸形,双下肢轻度浮肿,指趾、手及足掌均增厚变宽.头颅CT提示蝶鞍内结节状高密度影,CT值38Hu,增强后病变有明显强化CT值52 Hu,考虑垂体细胞瘤.
作者:曹雪滨;沐贤友;崔英凯;张刚;汪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内科疗法治疗病死率高,存活者中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CT定位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有效地减低了病死率与致残率.该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抢救,已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段,我科自1992年起开展了此项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年龄36~79岁,50岁以下8例,51~60岁31例,60岁以上17例.男性35例,女性21例.4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作者:瞿学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我科采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天普洛欣尿激酶,快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6例,再通30例,再通率83.3%,并且副作用少,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1人选标准1.1.1对象:36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33~76岁,男性22例,女性14例.1.1.1.2具备下列情况:①持续胸痛≥30 min,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部导联>0.2 mv.③发病<6 h.本文中有6例仅在心电图检查为超急性期,肌钙蛋白T或I阳性,心肌酶无改变时进行溶栓治疗.
作者:王强;邹齐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序列,并在原核细胞表达.方法 按文献报道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将PCR扩增片段亚克隆到pBV22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导人到大肠杆菌后热诱导表达目的 蛋白.结果 从大鼠肝脏的RNA中扩增到长约400bp的肝再生增强因子cDNA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重组克隆经热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15 kD大小的蛋白质,与预期值一致.结论 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成功克隆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并获得了原核细胞高效表达.
作者:黄志刚;刘殿武;张辉;杨维青;刘树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性,20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不伴有头痛、咽痛及寒战等症状.热型不规则,出汗较多.曾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于2000年7月24日人院.体检:T 38.1℃,Bp120/75mmHg(人院后每日测血压2次均在正常范围).消瘦体型,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75 g/L,RBC 2.90×1012/L,WBC 7.0×109/L,N0.69,PLT 432×109/L.尿粪常规均正常.血沉142mm/hc.空腹血糖6 70 mmol/L,肝肾功能、血T3、T4均正常.腹部B超示:肝右肾之间实质性占位.X线胸片正常.CT平扫:右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5 cm×4.5cm×3.5cm大小,界限清楚,密度均匀,CT值43 Hu.临床诊断为右肾上腺肿瘤.查尿VMA 94.1μmol/24h,血浆总皮质醇8时996 nmol/L,16时470 nmol/L.转外科行肿瘤摘除术.
作者:吕秀芹;王俊祥;何学峰;刘俊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是近年来发现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和接触的一类分子,大都为糖蛋白,按分子结构特点可分为四类: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②整合素家族;③选择素家族;④钙依赖粘附素家族.此外,还有未归类的粘附分子如CD44、CD15、CD36等.它们均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细胞-基质-细胞间的粘附,从而引发如细胞活化和增殖等一系列细胞事件.
作者:孟凤苓;南国珍;苏胜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0岁,因患糖尿病20年于2000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视力双眼0.4,眼底:乳头边界清,色正常,动脉细,静脉迂曲,视网膜后极部少数黄白色硬性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造影前常规检查血压140/90mmHg,血糖146 mmoL/L,心肺(-).术前口服苯海拉明25 mg,VitB620 mg.待散瞳后开始摄取普通眼底像,后常规操作,1%荧光素钠稀释液10ml静脉缓缓注射,观察患者无反应后即快速推注20%荧光素钠3ml,并开始拍照.在静脉造影后期约10分钟,患者出现打喷涕,随后全身搔痒,颜面及四肢出现大小不一荨麻疹.即刻给予苯海拉明25 mg肌注,检查心率100次/min,血压130/90 mmHg.5分钟后患者症状仍未缓解,出现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但神清合作,即刻送急诊室抢救治疗.经内科及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考虑为荧光素钠所致过敏性喉头水肿,马上给予5%葡萄糖500ml,甲基强地松龙40 mg,静脉点滴即刻,同时药物控制血糖,并给予氧气吸人.半小时后患者症状缓解,一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周家凤;史丰;杨爱琴;李素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3~2000年,在门诊收治了123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患者,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3例患者中,40~45岁者33例;46~50岁者48例;51~55岁者42例.1.2症状:月经周期紊乱,经期时长时短,流血量或多或少,亦偶见大量出血.妇科检查常无特殊发现.1.3治疗方法:①诊刮、妇康片止血:先刮宫送病检,后服炔诺酮5mg,1次/8h,血止后开始减量,每次减前量的1/3,每减1次量维持3天,逐渐减至日维持量2.5~5mg,自血止算起,连服20天停药,等待撤药性出血.
作者:孟维芳;王月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亚群的区分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认识,Th1/Th2细胞功能的平衡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1],为研究Th1/Th2细胞因子与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和依据,我们对9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测定,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作者:赵彩彦;冯忠军;周俊英;甄真;刘金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例1,患者,女性,51岁,持续性发热4月余入院.查体:T 39.2℃,皮肤于穿刺部位可见明显瘀斑,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I度指凹性水肿,患者肌力无异常,但易疲乏,运动耐性降低,多次血常规检查示贫血,多次尿常规示蛋白(卅),血(卅);肝功能示ALT 170 U/L,AST 162 U/L,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均异常;ESR 40 mm/h;CRP 69.3mg/L,LDH 1317U/L,HBDH 1333 U/L,多次血培养均阴性,多次ENA多肽抗体及抗ds-DNA(-)、ANCA(-).胸部CT示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左房稍大.诊断为:显微型多血管炎,给予强的松40 mg,1次/d口服,但患者仍发热,在病程近5个月时出现右上眼睑紫红色斑伴眼眶周围水肿,肌电图示肌源性异常肌电图;肌肉活检示肌纤维明显萎缩,间质水肿,散在中性粒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肌纤维间小血管增生,间质中血管Ca++,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肌源损伤.诊断为肌源性损伤,结缔组织病变.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成人皮肌炎,给予强的松60 mg,1次/d,3天后患者体温完全正常,后一直未再发热.
作者:刘英辉;李兵顺;尹洪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引流方法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粗管道十二指肠镜,对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10Fr进口塑料胆管支架.结果 61例患者中,成功45例,除2例肝门部肿瘤患者存活不足3个月外,其余患者均存活7个月以上,长者已超过22个月.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推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法 进行内引流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术前准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代替旁路引流手术.
作者:王林恒;魏丽;侯森林;魏兰坤;韩书明;房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引起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增高的原因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脑炎、伴多发性神经炎和内分泌症状的浆细胞疾患等,但目前还未见良性高颅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增高的报道.现报告1例.患儿,女性,13岁,因视物成双20余天人院,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复视,向左注视时为差,伴随症状少.查体:身体肥胖,视乳头水肿,左外展不全,CT及MRI未发现占位病变,腰穿压力53.3 kPa,其余阴性.实验室检查:尿17羟、17酮排出量增多,末梢血WBC11.1×109/L,中性粒细胞0.77,淋巴细胞0.20,嗜酸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2,血小板265×109/L;脑脊液生化:潘氏反应(-),蛋白质105mg/L,糖3.4 rmmol/L,氯化物121 mmol/L,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放免法)IgG 39 mg/L,IgA6.12 mg/L,IgM19 59 mg/L,肾上腺类固醇节律正常.
作者:贾月萍;曾丽萍;胡有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综合医院中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易发生感染和感染流行,因此防治新生儿医院感染更有其特殊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报道加以综述.1新生儿的易感因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其易感因素有下面几种.1.1新生儿皮肤和粘膜对外源性抗原有更高的通透性.足月新生儿生后两周以后皮肤角质层才逐渐发育完全.因此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也是细菌侵入的常见途径,除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外并可发生败血症.
作者:赵桂荣;杨静;崔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儿童弱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者1986年以来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78例(122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122眼弱视儿童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3~18岁,双眼弱视44例,单眼弱视3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9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8眼,斜视性弱视14眼.重度弱视(视力<0.1)22眼,中度弱视(0.2~0.5)65眼,轻度弱视(视力0.6~0.8)35眼.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按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外眼及眼底正常,无眼球器质性病变.
作者:杨洪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内区域性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适应症、方法 、效果.方法 对本科2年来14例肝内区域性胆管结石实行肝叶切除术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伴有肝内胆管狭窄、胆管慢性炎症、肝实质受损表现;肝叶切除后,结石清除率达100%,手术后症状很快缓解,围手术期渡过平稳,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肝内区域性结石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彻底的治疗方法 ;对伴有肝内部分胆管狭窄梗阻的,有胆管炎症状的,有肝组织受损的患者应尽早实施.
作者:张凤瑞;彭利;王顺祥;刘冀红;张燕;赵亚平;薄慕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