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马宏达;郭涛
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基因组学应用于临床药学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临床药师作为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实践间的信息中介,恰好成为从事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本力量.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于临床药学是合理用药深入发展乃至实现个体化用药的必经之路,对于深入解释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等有重大意义.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2周,加重伴发热,并痰中带血,全身酸痛1 d,于2009-02-18来解放军第91930部队卫生队就诊.此前曾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3次/d;阿奇霉素片0.5 g/次,1次/d.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8 ℃, 心率9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4.7/10.7 kPa),呼吸20次/min.血常规:白细胞 10.6×109/L,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阿奇霉素0.5 g(商品名红奇,浙江亚太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g/支,批号08051801)静脉滴注.
作者:王英;高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药品.放射药品目前由核医学科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管理,药剂科负责监督管理.随着特殊药品使用量的与日俱增,如何管理特殊药品成为医院药剂科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医院各项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在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上海市医疗机构A型肉毒毒素使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加强对本院特殊药品的管理,保证特殊药品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并就零库存模式的特殊药品库房管理进行了探索.
作者:张智艳;严自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立合理的药动学筛选模型不仅可以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并且可以在新药研究早期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对当前常用的高通量筛选药动学模型作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了合理的药动学筛选模型在寻找新药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药动学筛选模型的紧迫性.
作者:许勇;苏永庆;姚运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莫达非尼(modafinil)[1]是一种新型非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化学名称2-(二苯甲基亚硫酰)乙酰胺,该药略溶于甲醇,在乙醇或乙酸乙酯中微溶,几乎不溶于水,它具有良好的中枢兴奋作用,能改善因长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导致人体疲劳困倦程度增加,以及由认知能力下降产生的不良影响.临床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改善病人白天嗜睡症状,维持正常工作,却不会出现异常兴奋[2].有研究认为合理使用该药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应对灾情、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具有应用价值[3].有文献报道莫达非尼存在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并成为常见的停药原因[4].将莫达非尼制备成肠溶片,在全肠道吸收良好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颜鸣;马宏达;郭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异常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是由多基因遗传因素和多环境因素刺激所诱导.其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等,而且其皮损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为了阐明银屑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开展药效学研究,国内外的学者探索建立了多种不同的银屑病动物模型,其中包括转基因动物模型,它们可以模拟人银屑病的某些病理特征并解释其部分病因,但是不能够反映该病的所有相关潜在因素,所以建立一个合适、理想的动物模型尤为必要.
作者:赵香花;黄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白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剧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现象已经成为药物治疗的严峻挑战.目前已经明确的耐药机制包括:膜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药物作用靶酶基因过度表达或突变,甾醇合成通路中其他酶的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小囊状空泡的影响等.本文对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孙德好;祝绍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与化疗药物不同,细胞毒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来说未必适用,因此寻找和选择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来说十分必要.目前一些与血管生成相关的蛋白质、内皮细胞、微血管密度等已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围绕以上这些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手段,以及它们在剂量指示、早期临床受益、耐药性出现和二线治疗选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景霞;郭青龙;卢娜;徐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芥子气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芥子气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法检测芥子气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法考察芥子气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1(TRAILR1)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芥子气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随着芥子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免疫组化考察结果表明,在芥子气的作用下,TRAILR1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膜和胞浆成强阳性表达.结论:芥子气可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该效应可能与芥子气促进TRAILR1的表达有关,从而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作者:杨积顺;胡晋红;朱全刚;刘继勇;田泾;石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聚集蛋白聚糖酶在关节软骨破坏中起重要的作用,对聚集蛋白聚糖酶-1和聚集蛋白聚糖酶-2的双重抑制能有效防止关节软骨的破坏.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活化T细胞核因子、转录因子Runx、制瘤素M、IκB激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抑制物、α2巨球蛋白、环孢素、雷公藤内酯、n-3脂肪酸和血小板反应蛋白结构域单元等,在基因转录、基因剪切和蛋白质翻译,以及翻译后的活化等水平上对聚集蛋白聚糖酶进行调节,它们对关节软骨的代谢作用可能成为关节炎性病变防治的一个新颖切入点.
作者:谢伟林;管剑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药物色谱分析是高等学校生物医药及食品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阐述色谱分析方法原理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色谱分析相关领域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物色谱分析的新技术也不断涌现.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是近1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液-液分配色谱技术.
作者:周婷婷;闻俊;范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考察象形图在国内外药学患者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象形图在患者药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患者用药教育材料中引入象形图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患者乐于接受.结论:象形图是患者教育的有效工具,值得在我国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璐;翟所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8抗癫痫药物为何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其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抗癫痈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使用,其中有些药物治疗指数低、副作用较大、个体差异大或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因而具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例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乙琥胺等.
作者:石力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药饮片小包装是指将加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按临床常用剂量包装,因其有剂量准确、发药快捷、改善工作环境等明显优势[1],因此受到医院药房和病人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病人自行拆药包装数量多时较麻烦、长时间保存易霉变、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对环境造成污染等.据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吸取同行的调剂经验并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在中药房实行了部分中药饮片小包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作者:高燕萍;周月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合理用药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的核心问题.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1].为促进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合理用药,现对本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徐小芳;何艳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菌药物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确有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学、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机理与表现,以及微生态制剂在防治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作用.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可减少抗菌药物所致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陆武;沈红芬;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伴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并发展为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耐药性已成为困扰临床抗真菌治疗的严重问题.为克服真菌耐药,广大医疗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针对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真菌耐药的流行病学、真菌耐药的机制,以及克服真菌耐药的策略四个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王彦;黄海;李健峰;温旭东;姜远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复方金霉素涂剂中盐酸丁卡因和盐酸金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波长为309 nm,参比波长为35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金霉素含量,测定波长为368 nm.结果:盐酸丁卡因在3.12~7.2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0.70%,n=3).盐酸金霉素在15.60~36.4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 98.37%(RSD=0.90%,n=3).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黄荣飞;宋钟娟;王沛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疗机构中用药差错比较普遍,而调配和给药错误在用药差错中占有较高比例[1].美国的研究表明,虽然总体上调配和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比较低,但是由于医疗机构中药品使用量大,一个比较繁忙的医疗机构药房7个月内共发生5 075次差错,其中79%被发现[2].另有研究指出,备药和发药错误占用药差错的11%~21%[3].我国对调配和给药错误尚缺乏全国性的实证数据,但个别医院的研究表明,调配和给药错误对病人安全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本文从调配和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国外减少相关差错的先进技术与干预措施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国内药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马海英;杨悦;刘亚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用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盐酸纳洛酮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脑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盐酸纳洛酮组脑血流动力学Vs和Vm值, 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6个月后, 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GCS评分和KP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娅茹;杨涵铭;黄昊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