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乙二醇胸腺肽α1和胸腺肽α1对肝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比较

张晓芳;黄矛;袁伯俊

关键词:聚乙二醇胸腺肽α1, 胸腺肽α1, 免疫性肝损伤
摘要:目的:比较聚乙二醇胸腺肽α1(PEG Tα1)和胸腺肽α1(Tα1)对免疫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观察Tα1经PEG修饰后药效学特征是否改变.方法:大鼠连续iv卡介苗(BCG)11d后,第12天iv脂多糖(LPS),造成大鼠免疫肝损伤,自造模之日起分别每隔3 d sc PEG Tα1 1次(第1、4、7、11天)和每天sc Tα1,LPS注射16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水平,并解剖动物,计算肝、脾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液学、免疫学及病理学指标统计结果都表明PEG Tα1和Tα1对肝损伤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两者的抗损伤活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结论:PEG Tα1与Tα1相比,在保持抗损伤活性的同时,给药频率降低.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专业管理及教育水平,促进我国临床药学发展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使以提供药物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面临生存危机,以服务于病人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将成为未来我国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解决临床药师缺乏的问题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转变的关键,临床药师的培养成为药学教育的迫切任务.高等医药院校应针对临床药物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课程设置上的迫切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对临床药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建议政府加快制定相关法规,明确临床药师的定位,促进我国临床药学的全面发展,以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徐位良;罗娇艳;卢丽霞;张德志;周宏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酮外用酊剂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黄酮外用酊剂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效学.方法:将黄酮提取物配成0.2%(含25%乙醇)的酊剂.通过体外抑毒实验,小鼠抗炎、止痛、止痒实验,大鼠肉芽肿实验,及初步临床治疗116名外阴白斑患者,探讨了黄酮酊剂与治疗外阴白斑有关的药理机制和初步临床疗效.结果:该药具有明显止痛、止痒、促进损伤组织愈合、抗慢性肉芽肿、抗急性炎性渗出和抗病毒的功效.结论:黄酮酊剂治疗外阴白斑药效确实,见效快,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作者:李守祥;张学君;孟红;韩茹;吴红英;郑云霞;马金凤;朱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治疗药物监测中的质控图的应用

    目的:加强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监测环孢素A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过程进行预防性和回顾性质量控制.结果:绘制质控图很重要,若质控测定存在系统误差必须重做标准曲线;质控测定值超过指定值的±15%(失控线),则本次测定无效;更换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必须重新制备标准曲线;质控样品超过有效期,不得继续使用.结论: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有决定性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裴云萍;张晋萍;凌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氯沙坦合用常规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影响.方法:62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2.5 mg/次,2次/d)和氯沙坦(5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8周.结果:治疗组TNF-α、IL-6、IL-8比治疗前分别下降了30.7%、42.7%和39.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能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林娟;任冬梅;刘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查阅国内外近期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和分析.文献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其治疗药物是不同的,多种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剑;肖忠革;金芝贵;吴飞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04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规定>)[1],进一步加强了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要求,规范了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既保证了药品临床合理需求,又严防了其流入非法渠道.

    作者:赵庆华;牛丽朝;刘祥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胸腺肽α1和胸腺肽α1对肝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胸腺肽α1(PEG Tα1)和胸腺肽α1(Tα1)对免疫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观察Tα1经PEG修饰后药效学特征是否改变.方法:大鼠连续iv卡介苗(BCG)11d后,第12天iv脂多糖(LPS),造成大鼠免疫肝损伤,自造模之日起分别每隔3 d sc PEG Tα1 1次(第1、4、7、11天)和每天sc Tα1,LPS注射16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水平,并解剖动物,计算肝、脾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液学、免疫学及病理学指标统计结果都表明PEG Tα1和Tα1对肝损伤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两者的抗损伤活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结论:PEG Tα1与Tα1相比,在保持抗损伤活性的同时,给药频率降低.

    作者:张晓芳;黄矛;袁伯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给药方法药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结肠的生理特点,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原理和常用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有多种药剂学方法可实现结肠给药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时间依赖型、pH依赖型、酶解型等系统.结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作为现代药物剂型的高新技术之一,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市场前景.

    作者:李妍;李宏建;宋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冬虫夏草及其伪品

    目的: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冬虫夏草及其伪品.方法:石英毛细管70μm×60 cm,电解缓冲液30mmol/L硼酸盐溶液(pH 8.5)、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0 nm.结果:在该分离条件下,15 min可获得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特征性电泳图谱,经电泳图谱解析可鉴别两者.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中药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有效鉴别方法.

    作者:古今;刘萍;冯建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长效注射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长效注射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和生物活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法(w/o/w)制备了载GLP-1的聚乳酸-乙醇酸嵌段共聚物(PLGA)微球;考察微球的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特性和体外释放特性;采用在体动物法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中GLP-1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外水相中NaCl浓度为15%(w/v)时微球包封率在85%以上,微球圆整,表面致密,平均粒径30μm.使用低黏度PLGA并在油相中加入10%(w/w)的PEG 6000,显著提高了药物在1个月内的累积释放,可达83%.微球的制备工艺不影响GLP-1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外释放过程中GLP-1的生物学活性明显下降.结论: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可以将GLP-1制备成缓释1个月的注射微球.

    作者:尹东锋;吴诚;鲁莹;杨凌;钟延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二仙汤中淫羊藿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考察二仙汤在煎煮过程中淫羊藿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RDS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80:7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同单味药材比较,观察不同煎煮时间对二仙汤中活性成分淫羊霍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淫羊藿苷的线性范围为0.51~51μg/mL,r=0.999 9.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6±2.60)%、(99.17±1.17)%、(100.82±1.89)%(n=5).二仙汤中淫羊藿苷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终达到动态平衡.结论:煎煮时间直接影响煎煮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制备过程应避免过热.

    作者:年华;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化疗的不良反应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8例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生脉注射液静滴,生脉注射液60 mL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连用10d;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化疗方案.4周为1个疗程,计6个疗程.观察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血清IL-6和TNF-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第6个月未见CA242复升者,未见明显转移灶;对照组术后第6个月CA242复升者2例,其中1例出现肝脏转移灶,复发率2.7%.治疗组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都发生变化,治疗组平均评分上升,对照组平均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显著减轻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加强化疗疗效,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葛成华;范成美;王世伟;陈晔;顾文军;陈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致放射性肩背痛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患高血压,自行间断性口服尼群地平片10 mg,1~3次/d.数日前头痛、头晕加重,测血压170/100mmHg,开始服用卡托普利片(山东德州颜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217)25 mg,3次/d;尼群地平片10mg,2次/d;倍他乐克片12.5 mg,2次/d;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肠溶阿司匹林50 mg,1次/d.

    作者:李叶;杨凌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双周期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各200 mg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两次服药间隔为1周.血药浓度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结果和结论: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低检测浓度为0.1μg/mL,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0.4±6.46)%、(101.1±4.79)%、(101.3±2.980)%,日内RSD分别为6.43%、4.73%、2.94%;日间RSD分别为11.34%、8.03%、3.23%.与参比制剂比较,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100.57±10.42)%、(100.11±10.51)%,表明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采用非参数法检验评价口服两制剂后的tmax生物等效性,试验制剂达峰速度要明显快于参比制剂[(0.82±0.39)h对(1.23±0.57)h].

    作者:徐贵丽;尚北城;徐帆;尹玉琴;唐斌;余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微球的制备及其评价

    目的:建立胸腺肽α1(Tα1)微球的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嵌段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法(w/o/w)制备Tα1长效注射微球,考察其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采用RP-HPLC法测定微球中Tα1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20:80),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50μL,检测波长210 nm.结果:Tα1微球球形圆整,包封率在80%以上.Tα1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以Tα1的峰面积(A)对浓度(c)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24 179 c-10 967.结论:Tα1微球的制备工艺合理,评价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朱艳;鲁莹;陈文娅;钟延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

    本文介绍了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基础包括:(1)病情:尤其是引起咳嗽的病因和咳嗽、咳痰的特点.(2)药物:要掌握常用止咳祛痰药的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3)病人:了解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情况等.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要点:(1)药物的选择;(2)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3)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4)治疗无效的原因.

    作者:陆明;蔡映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师下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探讨药师下临床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进行方式.方法:以笔者临床工作实践和经验为基础,对药师下临床的意义及本院临床药师工作特点进行阐述.结果和结论:药师必须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型,做好临床工作.

    作者:何洪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左卡尼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改变及左卡尼汀对其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窒息合并0.5 mol/L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肺复苏后3、12、24、48、72 h组,心肺复苏后左卡尼汀干预3、12、24、48、72 h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1 g/支的左卡尼汀溶于100 mL 0.9%NaCl注射液,按100 mg/kg的剂量给大鼠腹腔注射.取脑组织测定线粒体呼吸Ⅲ、Ⅳ态及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结果: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RCR和P/O明显下降;随着复苏成功后时间的延长,线粒体RCR和P/O维持在低水平;使用左卡尼汀干预后,RCR和P/O能接近正常.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左卡尼汀对脑细胞呼吸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雷;林兆奋;缪明永;杨兴易;马宇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剂的含量

    盐酸左西替利嗪为新一代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1,2].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剂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结果重现性好.

    作者:张蓉;卢来春;邢茂;曹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目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感染目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药师在临床工作中解决的有关目标治疗.结果:临床药师应关注药敏试验报告中病原学诊断是否准确;合理地分析和引用药敏试验结果;监测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耐药性;结合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确定临床用药和用药方法;参与药敏试验备选品种的确定.结论:临床抗感染不再是单一学科可以处理好的工作,药师在抗感染目标性治疗中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雍小兰;景莉;李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主管:第二军医大学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