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探讨

王敏;崔云竹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中医体质学, 辨体、辨证结合, 治未病
摘要:目的:对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依据中医学体质学说,查阅近现代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报告、甲状腺结节患者体质的调查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探讨体质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体质和证型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结论: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在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的64.29% (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效果显著.

    作者:易献春;张群华;袁锋;高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症状“不寐”与病证“不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目的:探讨作为症状的“不寐”与作为病证的“不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寐”“病证”“症状”三者的含义以及症状“不寐”与病证“不寐”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上的区别与联系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症状“不寐”与病证“不寐”二者的含义不同,后者在临床表现中可以包含前者;在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上,二者有异有同;阴虚火旺是其常见的共同病机;补虚和清热是其治法上的共同点.结论: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临床“不寐”的治疗提供针对性的思路.

    作者:闫永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统计

    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法:统计《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所有药物,按类别归纳总结.结果:《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共计57味,占总数的15.6%.结论:《神农本草经》对中药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医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陈慧;张治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探讨

    目的:对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依据中医学体质学说,查阅近现代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报告、甲状腺结节患者体质的调查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探讨体质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体质和证型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结论: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在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王敏;崔云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肿止痛贴配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贴贴脐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消肿止痛贴贴脐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对照组内服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贴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作者:吴积华;刘天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服用自拟抗眩汤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治疗,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作者:齐作战;杨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奔豚病验案介绍与临证心得

    目的:探讨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思想,总结治疗奔豚病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方法:在笔者的临床资料中通过循证的方法,选取奔豚病的5个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案例有其代表性,足可说明奔豚病的特点、类型及其治法.结论:奔豚病从“惊发得之”者主要为肾气奔豚;肝气奔豚有复杂难治之证,李根白皮降奔豚气有独特疗效;肝火旺性躁之人可引发肝火肝气上冲之奔豚;奔豚病可与其他病并发,急跑致胸中瘀血可并发奔豚病,惊恐病亦可并发奔豚病.

    作者:徐成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杨景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验案举隅

    目的:总结杨景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水、历节、瘰疠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案,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杨师经验.结果:杨师用仲景之法而不因循守旧,灵活应用,见证知机,故临床疗效甚佳.结论:杨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对从事临床工作者启迪良多,足资效法.

    作者:梁瑜;杨景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肠胃作痒验案1则

    肠胃作痒,临床并不常见.《中医奇证新编》一书记载各种痒症,唯独肠胃作痒少.《奇病方》有载:有人觉肠胃中痒,而无处抓搔者,只觉置身无地.此乃火郁结而不散之故,法当用表散之药,服化痒汤数剂自愈(化痒汤方[1]:柴胡、炒栀子、天花粉各三钱,白芍一两,甘草二钱).

    作者:王景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及外治法治疗失眠概况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刺及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外治及针刺外治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针刺及外治疗法能够缓解失眠症状.结论:针刺及外治疗法治疗失眠症起效快、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方险峰;谭学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心主神明论治郁证的理论探讨

    目的:从心主神明入手探析郁证的诊治规律.方法:将古代较有影响的相关理论加以挖掘整理,分析古代医家对郁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和前期的实验初步结论.结果:医家多从心主神明入手论治郁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可以统帅九窍,更可以主宰情志思虑等人体的精神活动,随着“心神一体”观的成熟,历代医家用心主神明的思想指导郁证等与神志有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心主神明对郁证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悦;徐雅;关梓桐;刘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谢晶日教授运用“消”“补”二法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经验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消”“补”二法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在谢师门诊收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病例,对谢师所处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出谢师用药思路及方法.结果:此法在临床上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胆囊壁毛糙情况改善,结石随着用药周期延长而慢慢变小,甚至消失.谢师认为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单纯运用消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合并补法,消补二法同调,才能根治本病.治疗时强调既要辨证、辨病,更要辨年龄、体质;既要重视整体观念,也不能忽视个体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结论:谢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孙连博;谢晶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实施中医方法治疗;取同期常规对症治疗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83,P<0.05);在中医疗效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前为(7.5±1.2)分,治疗后为(3.6±1.2)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6±1.1)分,治疗后为(5.8±1.3)分,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崔桐华运用五行相关理论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崔桐华教授运用五行相关理论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近1年本院门诊就诊的12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崔桐华教授自拟冠脉回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崔桐华运用五行相关理论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段传皓;张松青;王震;辛雪艳;李云飞;崔桐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素髎穴促醒因脑出血致昏迷验案2则

    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功能清热醒神开窍.由于素髎穴位置特殊,故临床应用甚少,除治疗局部鼻疾外,很少涉及其他病症.笔者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病房实习期间跟随吕建明主任医师收治2名脑出血致意识障碍患者,通过针刺素髎穴促使其苏醒,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娇娇;周萍;石涛;吕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张仲景文化的南阳基因

    目的:探讨1800多年前张仲景崛起南阳的必然性及产生仲景圣医思想的唯一性和仲景圣医圣药的道地性.方法:对南阳当地民俗风情、天文气象、地质地貌、人文物候及仲景时代南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结果:仲景其人、其事、其术、其业及其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是有其一定根脉渊薮的.结论:仲景一生之所以能够折射出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等诸多文化元素,无不得益于南阳区域文化基因.

    作者:刘世恩;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辨证应用中成药在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中的评价性研究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蓝芩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肠泰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感冒患儿,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5例,并对其辨证分型,分别服中成药(蓝芩口服液等)及抗病毒类西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的退热起效时间要优于中成药(P<0.05),但中成药的体温恢复时间、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都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应用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虽起效时间较西药慢,但整体疗效较西药更为显著,该结果为中成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特优势提供了佐证,也为其他证型感冒的中成药治疗研究与评价提供了临床思路.

    作者:叶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36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中治愈13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6例中治愈3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呃逆复发1例,复发率为2.78%;对照组呃逆复发8例,复发率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症状及呃逆症状,并降低呃逆复发率.

    作者:李勤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中风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风症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贾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桃红四物汤合刺血疗法治疗扁平疣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穴位刺血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合穴位刺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合他扎罗汀乳膏外涂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06%、87.10%,对照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5.48%、67.74%.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穴位刺血疗法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远峰;孙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