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浅探

李晓辉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 教学方法
摘要:<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基础学>之后的一门重要课程,既是对<中医基础学>的深化,也是对<中医基础学>的运用,是关于运用中基理论,研究诊察疾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其介于中基和中医临床各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其教学既要涉及理论分析,又要涉及到对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讲解和应用.因此,<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浅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CF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它的产生涉及体力、脑力活动的长期过度紧张,即精神情志过度劳累,导致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调节失常,临床出现以疲劳为主的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症状.CFS是现代医学新近认识的一种疾病,亦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预测,慢性疲劳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吴云川;金宏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视中医教育中人文教育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药是具有浓厚人文文化色彩的自然科学技术,既需要现代科技提升学科水平,又不能割裂人文传统.其学科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与结晶,同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从微观着手、研究生命现象的现代医学有着很大区别.中医药学的这种学科特色决定了中医教育有自身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在中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遏了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振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06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CG)106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杰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43例

    紧张性头痛指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头痛病人的40%[1].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常反复发作,多在劳累、情绪不畅时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理气活血法治疗本病43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1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25例临床观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其中痉挛型双瘫是常见的脑瘫类型,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融入社会,已成为每一位康复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我科采用常规康复配合中药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25例,并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的20例相对比,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跃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伤寒论》的古与今(续)——围绕《太平圣惠方》与《宋版伤寒论》展开的话题

    15 阴病用附子起于何时牧角:<太平圣惠方>卷八中所述之广义伤寒,实即论述热化明显的伤寒.阳病使用附子发汗的情况没有见到,亦未见到用附子温里,但出现了补益的处方.阴病用附子剂、四逆汤温里,是对隋唐以前阴病基本治法吐下法的补充.阴病不仅针对邪实的治疗,还针对正气虚损采用温补法,这是北宋导入的新的方法.作为温里法的初使用,在<太平圣惠方>卷八中是人参,至于使用附子温里,是<宋版伤寒论>.

    作者:小高修司;冈田研吉;牧角和宏;杨文喆;张再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浅探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基础学>之后的一门重要课程,既是对<中医基础学>的深化,也是对<中医基础学>的运用,是关于运用中基理论,研究诊察疾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其介于中基和中医临床各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其教学既要涉及理论分析,又要涉及到对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讲解和应用.因此,<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张照兰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

    张照兰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其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笔者跟师学习,颇具心得,现将其整理如下.

    作者:韩雪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拟调肝复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内科常见、多发病.我们自2003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自拟调肝复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2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素银;贺子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议中药名称与基源的同异交叉现象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历来是中药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中药名称与基源中的同异交叉现象就更为复杂,不但初学者易搞错,就连一些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员也有可能搞不清来龙去脉.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医疗、科研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在中药材品种鉴定、科研选题、选材及教学等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马骥;刘传明;红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中药新药筛选概述

    酪氨酸激酶简称PTKs(protein tyrosine kina se),是很大的一种酶类,具有催化A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许多重要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使酚羟基磷酸化而活化的作用.PTKs在细胞增殖甚至恶性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TKs包括受体型PTKs(即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s)和非受体型PTKs两大类.

    作者:欧阳竞锋;周小琳;林美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中风的成因及活血化瘀治疗

    中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人们的生命.血瘀是中风的致病因素,并贯穿整个病程.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中风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长德;黄显章;周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术后45例

    自2002年1月~2008年8月,我们以复方参茸七胆口服液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术后4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5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岳江涛;袁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论运气学说在传染病诊治中的作用

    历代中医在传染病的治疗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现代医学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在某些传染病的治疗上仍有着突出的优势.<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在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和研究运气理论,将会使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也能使中医理论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李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祖国医学对燥的认识

    燥为六淫之一,为秋季主气,五行属金,在脏为肺,其化为敛.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对燥的因、机、证、治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

    作者:宋雅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48例疗效观察

    下肢肿胀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症状,由于肿胀消退缓慢,使得肢体功能康复减慢.自2002年3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48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46例相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45例临床观察

    上消化道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较多.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5月,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配合西药雷尼替丁等治疗该病4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5例相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2例

    过敏性鼻炎是由各种特异性过敏源所引起的多发性鼻病.笔者自2001年4月~2007年8月,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瑞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地方名药苍山贝母

    苍山贝母又名贝母、川贝母、灯笼贝、卷叶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m的鳞茎,多分布于以大理州苍山为中心的云岭南部,生于海拔2700~3800 m的冷凉阴湿的竹林或阔叶混交林下,林内透光度为30%~60%,土壤多为富含腐质的棕色森林土.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

    作者:赵爱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吕雄主任中医师治疗糖尿病经验简介

    吕雄主任中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数十载,疗效卓著.笔者有幸参与其指导的临床工作,得其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仅就吕师治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作者:卢洪梅;莫伟;陆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