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谭万信
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学亦不例外.此仅就其对<黄帝内经>养生防病观的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黄海量;李君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2000年4月~2002年5月,在住院的3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型)中,应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昧治疗,并与综合疗法治疗的21例进行对比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孟永利;唐玲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代谢失常性疾病,具有难根治、并发症多、发病率较高的特点,现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1].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上,从整体调节人手,立足辨证论治,具有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近年来糖尿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鲁科达;张冰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在产后妇保期阴式分娩的900例产妇中发现4例阴道出血较多,同期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7周内早孕780例中发现阴道出血较多36例,共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之,取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青;韩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定量指标,研究吴茱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有显著影响.结论:佳提取工艺为药材18倍量水煎煮,每次90min.
作者:陈亚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一般资料2002年7月~2003年6月,按统一诊断标准于妇科门诊收治萎缩性阴道炎患者85例,年龄65岁以下,自然绝经或手术绝经6个月以上,阴道检查证实为萎缩性阴道炎(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五版标准),FSH>40IU/L,E2<110nmol/d.所有病例均排除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内膜增生、肝肾功能不良、血栓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6.4岁(40岁~65岁),平均绝经年限9.31年(3年~19年);对照组平均年龄57.3岁(36岁~64岁),平均绝经年龄9.35年(4年~20年).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病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震霞;郭晓红;齐爱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笔者自1997年~2002年用加味二仙汤治疗中老年失眠患者4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在临床用药上以轻灵见长,在论治疾病时非常重视宣通气机,这一特点在他撰写的论文及医案中均有体现.余反复研读,获益匪浅,今特将赵老注重宣通气机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彭草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笔者运用自拟三金胡桃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7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洪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从陈克恢等在麻黄中提取分离到麻黄碱开始,经过曲折的80年,有许多卓著的成果,也走了不少弯路.数代人在这一领域前仆后继,孜孜不倦地追求,从当初摒弃中医理论,到解释中医理论,现在又提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现代研究.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中医药现代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
作者:徐圣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常产生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如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将严重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45例,并设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长期静脉留置针易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于手背、手腕、前臂、下肢内踝部位.轻者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呈静脉条索状硬化,周围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我们采用五虎丹加酒精湿敷治疗静脉炎52例,临床治愈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颖;魏艳霞;惠瑞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50例中,年龄小17岁,大39岁;未婚者12例,已婚未孕者3例,有生育史者35例;病程短2个月,长3年余.均有阴道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的出血症状,经B超和妇科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作者:马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慢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患者胃脘的嘈杂、泛酸、嗳气、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隐痛等症状会再度出现,有的患者还发展成萎缩性胃炎,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9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相对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灵;张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小25岁,大73岁;病程短6个月,长3年.其诊断以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主症,并排除慢性结肠炎等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泻.
作者:周祥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72例患者均选自住院病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而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并排除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12±9.83岁.治疗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23±9.46岁.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相似,病情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高立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疑虑焦躁,抑郁偏执,不同程度的妄想和行为古怪.西医学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症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玉笈;刘珍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痹之为病乃风寒湿三气杂至相合而成,<内经>详矣.然开痹证辨证论治之先河者,当推医圣张仲景,其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痹证的条文近30条,主要论述了湿痹、风湿、寒痹、历节、血痹及胸痹等的证治.由于这些内容至今仍对痹证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故笔者特就<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个方面加以浅析.
作者:何文清;樊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通过分析中医理论对抑郁症的认识,提出古方越鞠丸治疗抑郁症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认为越鞠丸用于治疗抑郁症应以川芎、栀子为君药;另外,越鞠丸宜用于以气郁为主的实证,虚证抑郁不宜单独使用.
作者:蒋麟;张廷模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