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20例临床观察

颜玲;刘培民;张严周

关键词:肝性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主要由于肝功能衰竭时,毒性代谢产物(如血氨)无法清除,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利尿、大量摄食蛋白质食物、大量放腹水、手术等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原因.早期表现精神欣快或烦躁、白天倦睡、夜间失眠,进而精神失常,扑翼样震颤及锥体束征,严重者则昏睡、昏迷.由于本病以不同程度的昏迷为特点,口服药物治疗难度极大.我们尝试用中药静脉点滴、灌肠、敷脐、针灸四联疗法介入西医的综合疗法中,提高了本病的救治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癔病性抽搐发作的治疗与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时突然倒地,全身僵直,角弓反张,有时四肢呈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烦躁,表情痛苦,双目噙泪,每次发作可持续10min~2h,病情随周围人的暗示而变化;发作结束后昏睡,或双目紧闭,若强行撑开眼睛,可见眼球上吊或左右转动.发作时无咬伤唇舌、跌伤、大小便失禁等.

    作者:谢秋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拟舒平更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3例

    1临床资料本组93例中,年龄45岁~55岁,平均51岁;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型82例,脾肾阳虚型11例.

    作者:陈淑萍;杨利敏;冯静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蒲兰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肾炎36例

    1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为1993年以来用自拟蒲兰五苓散加减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0岁~60岁,平均35岁;病程1年~8年,平均4.5年.根据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临床分型意见,分为普通型20例,肾病型10例,高血压型6例.

    作者:张西相;徐淑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黄含漱液治疗癌症化疗后口腔溃疡18例

    自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三黄含漱液治疗癌症化疗后继发口腔溃疡1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禚洪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42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2例,均符合1993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急性肾炎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3岁~13岁,平均7.5岁;病程3周~11个月,平均8.6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5岁~12岁,平均6.2岁;病程2周~10.5个月,平均7.2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希云;魏玉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探析

    急性缺血性中风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而急性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75%,因此,对急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10年来,通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略作如下分析探讨.

    作者:高祖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香砂枳术汤加味促进肛肠术后排便80例疗效观察

    排便困难为肛肠科术后病人常见并发症.笔者自1996年~1999年,运用香砂枳术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病人8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尹玉锑;辛学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五脏功能系统略图

    观其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或是历代医家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专著,或是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论文,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图示,也有经络系统图示,有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又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但未曾见到五脏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图而概之者.

    作者:刘丹卓;赵新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辨证敷脐治疗小儿腹泻85例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夏秋季节,西医常采用抗菌和液体疗法,效果均不甚理想,且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我们自1997年~2000年,采用中药敷脐治疗该病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金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探《伤寒论》养阴十法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论述了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治疗以温阳法占主导地位.但寒邪化热亦可耗损阴液,故治疗又当滋养阴液.温阳与养阴,各有所宜,不可偏废.兹将《伤寒论》之养阴措施归纳为十法浅探如下.

    作者:李素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人中穴合推拿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症80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为1997年~1999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小15岁,大60岁,平均32.5岁;病程短1天,长7天.所有病例均经X线诊断排除骨病,均无明显外伤史.

    作者:贾仰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疱疹净散治疗带状疱疹有奇效

    1药物组成雄黄、青黛、黄柏、生大黄、冰片,配伍比例为1:1:1:1:0.2.2制用方法上药共为极细粉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稠糊状,用时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作者:陈玉贵;张凤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脘痛辨证施护体会

    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穴位贴敷和兜肚护理等方法对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作了临床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小结如下.

    作者:张芳;王会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及分型论治探讨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特征为:有糖尿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渗出,微血管瘤增殖,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病变等.属祖国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血灌瞳神、暴盲等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DR是糖尿病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与高血糖、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血液动力学障碍、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之外,还与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密切相关.早期主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微血管瘤增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进一步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动静脉改变,乃至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增殖.

    作者:刘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蝼蛄粉内服治截瘫后尿潴留7例

    笔者从《江苏中医》1997年第7期翟锦芳报道《蝼蛄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文章中得到启发,于1998年起尝试用蝼蛄粉治疗截瘫后尿潴留7例,均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升华法鉴别天南星

    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均为天南星科不同属植物的块茎.三者个头相似,从外形上不易区分,制成饮片后更难分辨.笔者根据天南星中含有安息香酸具有升华的特点,利用微量升华法可从三者中区分出天南星,反应明显,操作方便.

    作者:李绍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天麻乌头酒制备工艺介绍

    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自制天麻乌头酒治疗风湿痹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药酒制备工艺介绍如下.

    作者:杜友明;张震;孙连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智能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28例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药物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副反应,以面部或肢体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点,睡眠时可消失,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笔者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阚瑞云;马玉红;林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克栓散内服配合艾灸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46例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深部静脉阻塞性疾患.本病多由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阻脉络而形成.2年来,我们运用自制克栓散内服,同时配合艾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崔书克;陈登朝;刘成藏;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远昭老中医治疗杂病经验举隅

    远昭老中医系内科副主任医师,生于世医之家,幼承家学,业医50余载,擅长治疗中医内、妇科杂证,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现择其验案4则,介绍于下.

    作者:远中熙;秦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