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玉萍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药物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副反应,以面部或肢体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点,睡眠时可消失,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笔者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阚瑞云;马玉红;林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穴位贴敷和兜肚护理等方法对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作了临床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小结如下.
作者:张芳;王会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一般资料1998年10月~2000年2月,我院共收治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均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1].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中,男19例,女7例;入院日龄《24h者23例,24h~72h者3例;出生1min阿氏(Apgar)评分0分~3分者21例,4分~6分者5例;5min阿氏评分≤3分者7例,4分~6分者19例.对照组24例中,男15例,女9例;入院日龄《24h者19例,24h~72h者5例;出生1min阿氏评分0分~3分者17例,4分~6分者7例;5min阿氏评分≤3分者8例,4分~6分者16例.两组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朱凤兰;樊纪民;王波;高瑞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论述了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治疗以温阳法占主导地位.但寒邪化热亦可耗损阴液,故治疗又当滋养阴液.温阳与养阴,各有所宜,不可偏废.兹将《伤寒论》之养阴措施归纳为十法浅探如下.
作者:李素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自制天麻乌头酒治疗风湿痹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药酒制备工艺介绍如下.
作者:杜友明;张震;孙连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时突然倒地,全身僵直,角弓反张,有时四肢呈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烦躁,表情痛苦,双目噙泪,每次发作可持续10min~2h,病情随周围人的暗示而变化;发作结束后昏睡,或双目紧闭,若强行撑开眼睛,可见眼球上吊或左右转动.发作时无咬伤唇舌、跌伤、大小便失禁等.
作者:谢秋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小8个月,大3岁;积滞伤脾型15例,气血两亏型5例.
作者:唐垂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通过对现代免疫解剖学、生理学与祖国医学针灸经络学说比较研究,分析推测认为,经络实质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循行通路,是免疫系统信息调节传输渠道,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灸即是以无毒、无感染力的毫针刺激调控免疫系统并进而恢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协调平衡的治疗方法.针灸可能是通过有丝分裂原途径激活免疫的,细胞因子则是针灸效应的中介物质.
作者:周东浩;周明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97年~2000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因减肥而节食所致闭经病人7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波;焦光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从《江苏中医》1997年第7期翟锦芳报道《蝼蛄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文章中得到启发,于1998年起尝试用蝼蛄粉治疗截瘫后尿潴留7例,均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3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其中顽固性心绞痛48例,经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能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书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风一病,发病急骤,复杂多变,预后险恶,被列为内科四大证(风、劳、臌、膈)之首.历代医家靡不重视,对其探究总结出很多经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无效病例教训总结较少,现就我院1996年~1999年住院治疗无效的26例中风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王德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观其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或是历代医家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专著,或是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论文,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图示,也有经络系统图示,有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又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但未曾见到五脏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图而概之者.
作者:刘丹卓;赵新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6年以来所治病人,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26岁~72岁,平均42岁;病程短8天,长20年.全部病例均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经B型超声探查而确诊为胆囊炎、胆石症,其中急性胆囊炎10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6例.伴见胆石症者34例.
作者:李秀年;王杰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112例为1995年1月~2000年11月所治病例.年龄20岁~25岁者12例,25岁以上~35岁者59例,35岁以上~45岁者38例,45岁以上者3例;已婚105例,未婚7例.据自述症状分为3型.轻型:多无症状或自觉症状较轻,52例;中型:白带量多,色浊质厚,夹有血丝,49例;重型:白带量多,赤白相兼或有腥臭味,阴部瘙痒甚至灼痛,伴见腰骶部酸痛,小腹隐痛,体倦乏力,11例.
作者:马巧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双银球电极-应变片记录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的电-机械活动,发现脾虚组慢波(P<0.05)和运动平均频率(P<0.025)增高,快波明显增多,幅度略有增强.自然恢复组慢波、运动频率及振幅与脾虚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10).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较脾虚组运动振幅显著下降(P<0.05),快波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加味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活动功能亢进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作者:郭华;曲瑞瑶;孟旸;王伟;曲柏林;曾文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远昭老中医系内科副主任医师,生于世医之家,幼承家学,业医50余载,擅长治疗中医内、妇科杂证,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现择其验案4则,介绍于下.
作者:远中熙;秦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均为天南星科不同属植物的块茎.三者个头相似,从外形上不易区分,制成饮片后更难分辨.笔者根据天南星中含有安息香酸具有升华的特点,利用微量升华法可从三者中区分出天南星,反应明显,操作方便.
作者:李绍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近年来共治疗我院门诊急诊患者109例,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小3岁,大65岁,平均35岁;病程1天~7天32例,7天以上46例;急性支气管炎者33例,慢支急性发作者45例.对照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76例均依据临床症状、X光片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88例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26岁~35岁者8例,35岁以上~45岁者28例,45岁以上~55岁者44例,55岁以上者8例;病程短者2个月,长者2年;单纯眩晕症38例,伴有右肩及右上肢症状者22例,左肩及左上肢症状者28例.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病位等方面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朱立正;王晓伟;郭建韬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