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目的::观察自拟更年疏肝健脾解郁汤、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肝气郁结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及患者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自拟更年疏肝健脾解郁汤、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更年期 kupperman 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更年期 kupperman 评分、SAS 和 SDS 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 <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更年疏肝健脾解郁汤、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冰;赵瑞君;张桂敏;彭晓侠;李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为98.50%,对照组为87.7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亚娟;轩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脂肪肝患者做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体检科正常体检的健康受检者52例做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别进行检测,分析其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SL、ATL 水平以及 TG,T 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 ASL、AT、TG、TC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通过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为脂肪肝的筛查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桂瑞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 VAS 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定与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后随访第6个月进行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与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刘艳伟;孟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溶栓治疗前,先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再灌注率为86.67%,研究组为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0.97%,对照组为74.41%,且对照组室颤发生率为22.44%,研究组为7.84%,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再灌注死亡率为12.24%,研究组为1.96%,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通率无影响,但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涛;武靖华;叶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儿科1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宣降活血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两组入院后均常规监测血气分析。两组病程均在1~3月,平均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儿童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喘鸣音、哮鸣音、水泡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结论: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尚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椎旁注射不同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分为 A、B 两组。 CT 引导下行椎旁注射,A 组注射药物为阿霉素+复方倍他米松,B 组注射药物为神经妥乐平+甲钴胺+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T0)、术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对患者进行 VAS 评分及 SIS 评分,并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前 A、B 两组 VAS 评分、SI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A、B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 VAS评分及 SIS 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 两组 VA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 组 SIS 评分低于 A 组;两组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T 引导下阿霉素+复方倍他米松椎旁注射及神经妥乐平+甲钴胺+复方倍他米松治联合椎旁注射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疱疹区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张海芳;周国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病例摘要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作者:李春华;张铁军;柳国锋;鲍承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临床应用子宫全切术和 LEEP 刀锥切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4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全切术,观察组患者应用 LEEP 刀锥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5,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01,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 LEEP 刀锥切术治疗宫颈原位癌较传统的子宫全切术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 ASD 患者,A 组为经导管封堵术,B 组为经胸微创封堵术,C 组为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相比 B 组与 C 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B 组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 ASD,而经导管封堵术相比其他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作者:艾成;陈有东;程远建;兰建军;江汝健;付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某精神病院急诊科重性精神病疾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精神疾病患者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某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41例精神疾病患者,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次数、服药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发病特征。结果:共调查精神疾病患者1641例,患者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41.6±10.2)岁。其中首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583例,占35.53%;复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1058例,占64.47%。外伤患者138例,给予包扎止血处理;肌肉注射411例;静脉输液286例。所有患者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其中精神科1338例,外科91例,内科169例,妇科43例。治疗后出院1292例,转院113例,236例转精神科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精神分裂、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8.52%、23.28%以及20.48%。其中除感情障碍外,其他类型疾病男性发病率均略高于女性。精神疾病发病年龄段以18~60岁多,共1232例(75.08%),其中多数患者为已婚患者,共1184例(72.15%),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患者多,共983例(59.90%),多数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院就诊,共1397例(85.13%)。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类型及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减少患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璐君;胡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产道分娩率86.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259.03±33.47) mL,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378.14±39.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纯母乳喂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母婴健康。
作者:廖红;李婉容;李明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结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4年内成功救治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采取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在1周内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3个月后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的整合模式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应长期坚持对家属的指导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
作者:杜鸿燕;娄丽华;苏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儿童 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2例 EB 病毒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使用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对比两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阿昔洛韦和裸花紫珠胶囊胶囊均能有效治疗儿童 EB 病毒感染,但是裸花紫珠胶囊治疗速度快,疗效明显,且相对于阿昔洛韦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儿童脾虚证与儿童饮食状况的关系,以阐明儿童日常生活饮食对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1~6周岁小儿脾虚证患儿为病例组,并以同一调查地点的1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走访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对患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饮食方式进行总结,从而分析喂养方式与脾虚证之间的关系。结果:5月龄内患儿的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比例分别为19.8%、38.7%、41.5%,有86%的患儿经常在睡前1h 内进食,74.8%的患儿具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单因素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有关( P <0.05),缺乏运动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无关(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非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无关因素。结论:小儿脾虚证形成与夜间喂奶、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食物偏寒凉有着密切的关联。家长应改变错误的喂养方式。
作者:龙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采用改良的四血管(4-VO)阻断法。采用 TUNEL 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RT-PCR 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 caspase-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 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caspase-3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孙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皆达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根据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时间不同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LAM 初始联合 ADV 治疗方式的为观察组,而 LAM 变异后联合 ADV 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疗程皆为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以及血清 HBV DNA 定量测定,检查时间分别为用药基线时间以及治疗后第4、12、24、48周,并对所有患者检查治疗情况进行 Child-Pugh 评分。结果:在治疗4、12、24与48周时无论是观察组与对照组 ALT 以及 TBil 都要好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抗病毒治疗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90%(18/20)与40%(8/20),HBeAg /抗-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0%(12/20)与20%(4/20),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为初始联合药物治疗,在48周时进行 Child-Pugh 评分较变异后联合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治疗初始阶段应用 ADV 联合 LAM 治疗较变异后联合治疗无论在抗病毒方面还是在临床状况改善方面都具有优势。
作者:王金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护理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两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1个月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个月和3个月,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入组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作者:李利华;李莉;魏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麻疹暴发流行状况。方法:对2014年报告的374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 IgM 和风疹 IgM 抗体。结果:在3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麻疹299例(79.9%),在48例承德双桥区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风疹9例(18.7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93.6%无免疫史或免疫是不详。结论:应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
作者:姚淑华;白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