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乐;杨利学
针刺治疗脑梗死主要是通过其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对缺血再灌注后各物质的影响,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对海马相关物质的影响,对中枢神经其他相关物质的影响来实现的.然而针灸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沟通;动物实验穴位有限,不能很好地贴合临床等,故应尽可能统一实验模型,集中研究某个穴位,紧密贴合临床,方可为针刺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证据.
作者:庞德;周智梁;徐嘉营;武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芪化瘀散加味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化瘀散加味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510.25±23.72) mL,宫缩乏力发生率为6.98%,胎膜残留发生率为6.98%,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765.88±58.05) mL,宫缩乏力发生率29.27%,胎膜残留发生率19.51%,产褥期感染发生率21.9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产后各时间段恶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化瘀散加味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虚证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虚证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各28例.低频组按中医头痛病取穴,予普通常规针刺后,接2组电针治疗,治疗仪频率调为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暂停1天,共治疗3个疗程.高频组除电针频率调为90 Hz外,其他均同低频组.结果:低频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头痛指数均优于高频组(P<0.05).结论:低频率电针治疗虚证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较好.
作者:王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能调节督脉气血运行,调诸阳经,使清阳之气得以舒展,主要用于治疗落枕、汗症、头痛等.
作者:边宁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双侧风椎穴针灸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结果:两组NPQ评分、McGill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显著.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近3 a治疗颈性眩晕的国内文献,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其他疗法4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单一疗法比较有效,但多数医师更倾向于两种或多种疗法相结合,效果也更加明显.结论:无论是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其他疗法,都能够对病情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者:王玉华;杨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冉雪峰认为感冒的主要病机为外有表郁,内在营滞之表里失和,对其辨治应当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去痰务尽.用于“疏内”的药物主要为理气、化痰、行血、养阴和清火者,用于“解外”的主要为薄荷、柴胡等发散风热者.
作者:李家祥;李勇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治未病”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活跃五脏气机、提高机体免疫力、协调物质的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扶助正气,达到未病先防、早期诊治、已病防变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因此女性在更年期到来之前就应积极地开始进行防治,以推迟更年期和衰老的到来,减轻更年期的各种不适症状,阻止更年期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娜;王洪彬;崔建美;刘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虎汤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急性高血糖患者52例,按收入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加强方案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虎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tin)、脂联素(APN)水平,评价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HS-CRP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Leptin、APN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结论:白虎汤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高血糖疗效显著.
作者:李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脑血管功能筛查,按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进行分类,积分值低于75分的患者给予针刺配合脑安胶囊治疗,以3个月为1个干预周期.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积分值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针刺配合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异常疗效显著,有利于脑血管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万清;马艳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周学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凭借自己的理解撰写出《三指禅》,本书以缓脉定平人脉象,又立浮、沉、迟、数四大纲,将26病脉对比来记忆,易于理解记忆.在脉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卢丽萍;滕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活血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结果:60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4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陈彩红;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咳嗽为临床常见症状,或见于外感,或见于内伤杂病,五脏六腑均可累及于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及肝脏均有密切的关系.小柴胡汤具有抗炎清热,调节免疫,抑制组织胺、5-FU所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李恩宽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胃郁热证、湿热内盛证及气虚证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郑小利;薛莎;李恩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研磨成粉,加入适量醋调和为泥状物,制备为类似扁豆的药丸并于曲池等特定穴穴位贴敷治疗,日1次,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辅助手段.
作者:牛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KM小鼠60只,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生理盐水组、泼尼松组与加味四物汤组各15只,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建立免疫性ITP模型,并用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含量及胸脾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生理盐水组比较,泼尼松组与加味四物汤组外周血WBC、PLT计数均显著升(P<0.01),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含量较显著下降(P<0.01),泼尼松组与加味四物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加味四物汤组脾脏指数明显下降优于泼尼松组(P<0.01).结论:加味四物汤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生成来实现治疗作用的.
作者:冯晓燕;顾鸿;杨长福;施建南;宋青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为基石、以五脏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明确指出阳为阳经之卫气,阴为五脏之卫气(即脏气),卫气在阴阳中运行,卫气行于阳则阳气盛,行于阴则阴气盛,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
作者:陈长龙;崔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天王补心丹治疗,每次9g,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1例中治愈18例,显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1%,对照组21例中治愈5例,显效16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2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天王补心丹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院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改良推拿手法防治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Ⅰ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后的推拿手法Ⅱ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随访1 a患者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6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 a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推拿手法防治髌骨软化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复发.
作者:周红军;孟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100例中治愈48例,占48.0%;好转52例,占52.0%.治疗组100例中治愈62例,占62%;好转38例,占38%.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侯爱贞;王利平;杜鹃;方玉秀;徐玉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五味子作为补益类中药,在护肝、提高免疫等方面已受到多项证实;而其多糖和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降糖、降脂和降压等作用对临床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王佳丽;杨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