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铜华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各分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行中药灌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病例41例次,记录灌肠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41例次中药灌肠的总有效稳定率为58.54%,其中肾功能衰竭期患者的总有效稳定率为75.00%,该期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选掸以通腑泄浊、活血祛湿、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对延缓肾衰进展有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丽;张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糖络宁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病理的影响.结果:组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2、4、8、12周时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减慢(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在4、8、12周可以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在各周均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P<0.05或P<0.01);与西药组比较,高剂量组在12周时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神经纤维变性及断裂均明显减少,其中中剂量组改善为明显,神经纤维断裂及变性均很少,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其次是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后是西药组,虽然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但仍出现不少神经断裂及变性;结论:糖络宁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
作者:张涛静;高彦彬;周晖;关崧;谢培凤;商学征;易文明;盛彤;张清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高脂肥胖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风险相关细胞因子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选择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等8个细胞因子国内外近10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并且对干预高脂肥胖T2DM心血管风险这些因子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①CRP是国内外研究重点,APN是近年研究热点;②ET研究国内显著高于国外,是否提示ET在人种之间存在差异;③中药干预以清热、滋阴、益气、活血化瘀为主;④ET、NO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中药干预高脂肥胖T2DM心血管风险细胞因子有一定成效.
作者:黄苏萍;衡先培;邱彩霞;陈龙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化痰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刘氏法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模型鼠又随机分成3组,即胰苏灵组、罗格列酮组、模型组,分别于给药后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受体数目与结合力,4N后禁食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并剪取肌肉、肝、脂肪等组织以检测GK、PEPCK以及脂肪组织TNF-α mRNA表达、肌肉组织GLUT-4mRNA表达、肝细胞GK的mRNA表达.结果:胰苏灵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降糖、降脂、降低FFA等指标方面与罗格列酮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胰苏灵可减轻大鼠体质量,研究发现T2DM大鼠模型肝GK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脂肪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PCK的蛋白定量及GLUT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提示T2DM大鼠IR与与肝葡萄糖激酶活性降低、脂肪源性TNF-α mRNA高表达、PEPCK活性减低及GLUT4的表达降低密切相关.胰苏灵可以提高T2DM大鼠模型肝葡萄糖激酶活性、脂肪源性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EPCK的活性和GLUT4的表达,且与对照药罗格列酮效果相当.结论:具有化痰活血功效的中药制剂胰苏灵是通过提高T2DM大鼠模型肝葡萄糖激酶活性、脂肪源性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PEPCK的活性和GLUT4的表达,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的.
作者:冯建华;姜国胜;徐云生;郭宝荣;唐天华;温培娥;董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病人的一个晚期并发症,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此,重温经方半夏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的作用,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姚沛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CK)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为糖尿病心肌病变防治提供新治法新思路.方法: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桂枝汤组、黄连解毒汤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各组血糖、酶免法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计算胶原Ⅰ/Ⅲ比值,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结果:黄连解毒汤组、二甲双胍组血糖下降;桂枝汤组与GK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胶原Ⅰ明显下降,胶原Ⅲ明显升高,胶原Ⅰ/Ⅲ比值明显下降;桂枝汤组、黄连解毒汤与GK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心肌匀浆AT-Ⅱ含量均有下降.结论:桂枝汤能降低GK大鼠心肌匀浆胶原Ⅰ、AT-Ⅱ含量、升高胶原Ⅲ含量,降低胶原Ⅰ/Ⅲ比值,可明显防治GK大鼠心肌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黄连解毒汤可降低AT-Ⅱ含量、对胶原Ⅰ、胶原Ⅰ/Ⅲ比值有降低趋势,对心肌胶原重构有一定改善作用.调和营卫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新治法、新思路.
作者:李晓;姜萍;徐云生;张勇;姜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作者:庞国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常由于人体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与其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修洋;李敏;常柏;甄仲;宋军;赵林华;姬航宇;刘文科;秦培洁;冀博文;瞿彬;仝小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糖尿病病人,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临床常见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并进一步研究常见证型与客观指标(如并发症史、血脂、尿MA/CR等)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大化正交旋转与样品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由临床专家根据聚类结果判别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分型结果与一些客观指标(如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尿MA/CR等)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对调查表中137个中医症状体征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50个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分析判别,获得的糖尿病中医证型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可归纳为4个主要复合证型:气阴两虚、瘀热内蕴型77例,肾气亏虚型54例,肝阳上亢夹瘀型39例,湿热夹瘀型10例.进一步对分型结果与一些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不同证型与血脂、尿MA/CR等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气阴两虚、瘀热内蕴型是糖尿病常见的证型.中医证型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MA/CR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毛竹君;董颖;栾洁;徐隽斐;陶枫;姚政;陆灏;沈远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和中药复方糖心康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用Eve gree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定量检测骨甘氨酸(Ogn mRNA)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①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②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结果:仅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谱中的Ogn mRNA进行报告.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Ogn mRNA在心肌组织表达量增多,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经糖心康治疗后大鼠心肌组织中Ogn mRNA表达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Ogn mRNA在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组织也有表达,并且表达上调,而中药复方糖心康可使其下调,这也是中药复方糖心康对糖尿病性心肌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德友;王兵;刘春红;柳成刚;周雪明;王俊霞;解颖;江正龙;张海丽;王书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及热量的摄入有助于血糖的控制,降低致死、致残率,减少医疗费用.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认为调理体质、改善体质,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1],而饮食性味凉热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明确的规律可循[2].
作者:武琳;亓海萍;李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除有糖尿病的一般症状外,还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进行性肾功能损伤的多种表现.
作者:白振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开郁清热方对自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自发T2DM大鼠OLETF为研究对象,其同品系非糖尿病大鼠LETO为正常对照,给药12周,检测其糖脂代谢,并以正糖钳夹试验评价其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开郁清热中药可降低OLETF大鼠口服糖耐量血糖曲线下面积,改善正糖钳夹实验葡萄糖输注率,下调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结论:开郁清热中药能有效调节自发T2DM大鼠糖脂代谢水平.
作者:甄仲;常柏;李敏;李修洋;于波;刘文科;仝小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文章从浊毒之内涵、糖尿病由浊致毒的变生过程和病理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糖尿病之血脂异常及脂毒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实践认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脂毒性所致之胰岛素抵抗、β细胞的凋亡等病理实质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阶段,与中医学浊淤致毒的病理基础,和浊毒内蕴与痰热湿瘀互结,入络内伤则变证丛生的病机转变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期为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吴深涛;闫冬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流行的程度,其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且一旦发展成显性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这给世界卫生保健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现有的研究也证明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但在预防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文章讨论了目前糖尿病预防措施的不足,分析了中医学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及优势,并提出了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药疗法可能是预防糖尿病的好预防措施;另外,今后的研究应持续更长的时间,以区分究竟是真正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只是延缓或是掩盖了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李学军;杨叔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以颈背痛为主症就医的门诊病人中,约有1/6的病人有高血糖甚或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等.这类病人的颈背痛以菱形肌、斜方肌、竖脊肌条索、压痛为特点,以第7颈椎棘突高凸为特征.
作者:毛书歌;秦德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教训,笔者就糖尿病中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个人体会,从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目的、设计方法、入组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对照药的选择、安全性指标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中医药的疗效评价及临床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和思考.
作者:魏子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文章通过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病机特征分析,结合血糖控制目标,提出了老年糖尿病中西药合理应用策略:①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②重视饮食和运动,提高临床疗效;③采用个体化治疗,合理使用降糖药;④用药方法应简单,可操作性强;⑤重视药源性低血糖症;⑥多种疾病并存,注意配伍禁忌;⑦避免漏服与重服降血糖,做好补救措施;⑧超重或肥胖患者,重视减肥治疗;⑨重视老年病机,辨证用药.
作者:刘铜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中药葛根提取物葛根素与葡萄糖耐量因子(GTF)均参与并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本实验旨在观察葛根素与GTF分子水平络合物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影响.方法:将肥胖模型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为肥胖模型组、阳性药组、葛根素+GTF小、中、大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同时给药4周,测定每周体质量及血脂水平.结果:给予葛根素与GTF分子水平络合物4周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减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肥胖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中药葛根提取物葛根素与GTF分子水平配伍后可缓解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刘亚明;李津;杜道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瘀互结证与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痰瘀互结证在代谢综合征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辨证代谢综合征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54例,根据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25例)和非痰瘀互结型(29例)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RP、TNF-α、血脂等,分析上述指标与MS痰瘀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胰岛素、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患者两组比较,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CRP、HOMA-IR均高于非痰瘀互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FIns、HOMA-IR、CRP、TNF-α、TG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作者:李惠林;肖语雅;张志玲;赵恒侠;董彦敏;汪栋材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