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疗效对比

笪红英

关键词:产后恶露不绝, 辨证论治, 补中益气汤, 生化汤, 缩宫抗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按辨证分型)治疗7d(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西力欣缩宫抗炎治疗.将两组总体疗效、症状改善及平均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改善及止血时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安全、有效,与西医缩宫抗炎治疗疗效相当.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通督醒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25例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醒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口服尼莫地平,静滴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补肾醒脑汤口服配合通督醒脑针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补肾填髓,通督醒脑,启迪神志之功.

    作者:王强;胡蓉;仲秀艳;朱广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椎病2例误诊分析

    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关节病变引起的脊髓神经、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一组临床症候群.以神经根型及交感型为主要症状者,常与心脏病、心绞痛产生的症状相混淆.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为提高诊疗水平, 现将2例颈椎病误诊为心绞痛的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何进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

    不孕症为疑难杂症,其中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比例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通络、解毒等功效的中药,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并以输卵管通液术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萍;张桂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国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北京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仍然面临生存危机,但又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医药学,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是这项工程的脊梁,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源于自身体系特点,二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其学术内涵与特征,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探索研究新路,稳健求进,整体布局,局部突破.

    作者:烟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清热化痰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症36例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化痰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热化痰安神颗粒,对照组服用乌灵胶囊.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治疗后PSQ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乌灵胶囊.结论:清热化痰安神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崔应麟;王松龄;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54例

    目的:观察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54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54例,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22%,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药.

    作者:和传霞;黄异飞;董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气丸与右归丸补肾机理异同辨

    肾气丸与右归丸同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但两方配伍不同,故在临床上应用各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5次,均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在<景岳全书>应用虽广,但无非温补肾阳以恢复肾主藏精.肾气丸多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多用于恢复肾主藏精,两方针对恢复肾的不同的生理功能,应用时应该加以区别.

    作者:刘鹏;陶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少阴少阳枢机证治异同论

    少阳少阴枢机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枢转邪气、枢转阴阳、枢转气机、枢利水道等方面.少阴少阳枢机失常,其相同之处表现在升降反作,水道不利,气机滞塞等,不同之处在于少阴枢机不利,具有明显的阴阳敷布失常的表现,而少阳枢机不利则有明显的经气不舒的症状.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

    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 例,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6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双人迎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见于约45%的卒中住院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可能导致死亡,与重度卒中和转归不良有关.误吸的存在,可增加卒中后发生肺炎的风险[1].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应用电针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汉秋;李凌云;岳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

    当前,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CHD)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50%,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300万人,其中美国多,占70~1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共占700万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缺乏以上危险因素[1],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目前研究认为,在冠状血管内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蛋白、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 其中CRP、IL-6、TNF-α对CHD的发生发展起的作用较大.相关研究显示,中医相关证候与炎症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文就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汪云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作者:桑希生;吕凤娟;王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把影响针刀疗效的众多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有关因素主次地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选择出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青民;陈跃;董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桂枝汤加味治疗遗精50例

    遗精指男子睡眠因梦,或无梦,甚至清醒时产生不能自主的泄精,称为遗精 .这里所说的遗精是病理性的,每周在二次以上,甚至清醒时亦流精,并伴有头昏,精神萎靡、失眠、腰膝酸软等症.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

    作者:宋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穴位植线治疗神经性头痛45例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取主穴三阳络药物埋线治疗神经性头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鑫;周安青;李亚楠;姚传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不同证型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湿热瘀阻组35例,脾虚血瘀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抽取静脉血液检测D二聚体含量,观察其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前脾虚血瘀组D二聚体含量较少,与湿热瘀阻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先升后降,两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D二聚体含量在治疗前有差异,治疗后无差异.

    作者:张建文;李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愈心定痛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笔者近年来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采用自拟愈心定痛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刺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并服用寒痹康汤,并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3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71.9%,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RA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巩志富;卢阳佳;庞学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日医药交流源远流长

    2007年四月,温家宝总理的赴日访问是中日友好交流历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了正式往来,历经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从未中断.公元552年,中国就赠送给日本国<针经>一套,对日本针灸医学的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在日本政府即将派遣两万名青年访问中国之际,重新回顾中日两国的医药交流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治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6例

    笔者自1989年至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年龄小42岁,大81岁;其中42~50岁16例,50~60岁28例,60~70岁43例 ,70~81岁19例;病程短1 a,长28 a,平均8.5 a.尿潴留62例,合并肾积水3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7例.

    作者:贺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