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

汪云翔

关键词:CRP, IL-6, TNF-α, 冠心病, 中医证候
摘要:当前,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CHD)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50%,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300万人,其中美国多,占70~1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共占700万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缺乏以上危险因素[1],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目前研究认为,在冠状血管内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蛋白、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 其中CRP、IL-6、TNF-α对CHD的发生发展起的作用较大.相关研究显示,中医相关证候与炎症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文就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综述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日医药交流源远流长

    2007年四月,温家宝总理的赴日访问是中日友好交流历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了正式往来,历经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从未中断.公元552年,中国就赠送给日本国<针经>一套,对日本针灸医学的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在日本政府即将派遣两万名青年访问中国之际,重新回顾中日两国的医药交流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治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风与气血关系浅谈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作者:韩建锋;郑金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癥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118例

    目的:观察消疒徵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消疒徵散结汤(桂枝、茯苓、穿山甲、薏苡仁、败酱草、牡蛎等),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35%,有效率为95.76%;对照组痊愈率为42%,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疒徵散结汤具有温阳化痰,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马钱子的炮制、毒理和防治中毒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包括砂烫、油炸、甘草制、醋泡、爆压等多种,现代的多项毒理实验研究证明了以上各种炮制方法具有确切的减毒作用.目前,关于的士宁血药浓度检测和体内蓄积情况的研究报道甚少,临床上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作者:林昌松;邓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药合用治疗青少年闭经36例

    闭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月经失调的病理现象,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为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 .目前西药用周期疗法治疗,但一旦停药仍易复发,效果欠满意.笔者运用中药和针刺治疗青少年闭经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调冲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失调体会

    冲任失调,肾气虚,肾精不足是导致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主要病机,从补益肾气、肾精的角度,灵活运用经方、验方来调理冲任,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霞;谢萍;李志鹏;吉红霞;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气抗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

    采用自拟补气抗敏汤(黄芪、麻黄、白术、辛荑、防风、苍耳子、徐长卿、甘草)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作者:张鹏;胡小燕;滕华;王勇;潘永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双人迎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见于约45%的卒中住院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可能导致死亡,与重度卒中和转归不良有关.误吸的存在,可增加卒中后发生肺炎的风险[1].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应用电针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汉秋;李凌云;岳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把影响针刀疗效的众多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有关因素主次地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选择出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青民;陈跃;董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刺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并服用寒痹康汤,并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3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71.9%,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RA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巩志富;卢阳佳;庞学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国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北京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仍然面临生存危机,但又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医药学,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是这项工程的脊梁,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源于自身体系特点,二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其学术内涵与特征,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探索研究新路,稳健求进,整体布局,局部突破.

    作者:烟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临床观察

    多年来笔者运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作者:潘晓蓉;杨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疗概况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分型论治、针刺治疗等方面探讨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疗概况,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临床观察样本数少、数据的真实性和疗效标准的客观化等.

    作者:谢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不同证型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湿热瘀阻组35例,脾虚血瘀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抽取静脉血液检测D二聚体含量,观察其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前脾虚血瘀组D二聚体含量较少,与湿热瘀阻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先升后降,两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D二聚体含量在治疗前有差异,治疗后无差异.

    作者:张建文;李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气丸与右归丸补肾机理异同辨

    肾气丸与右归丸同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但两方配伍不同,故在临床上应用各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5次,均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在<景岳全书>应用虽广,但无非温补肾阳以恢复肾主藏精.肾气丸多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多用于恢复肾主藏精,两方针对恢复肾的不同的生理功能,应用时应该加以区别.

    作者:刘鹏;陶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郑小伟教授治疗喘证经验

    喘证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病,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多反复发作,积年不愈,极为顽固.郑小伟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郑教授从事临床30余年,经验丰富,对于本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疗效显著,现择要介绍如下.

    作者:石镇东;郑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按辨证分型)治疗7d(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西力欣缩宫抗炎治疗.将两组总体疗效、症状改善及平均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改善及止血时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安全、有效,与西医缩宫抗炎治疗疗效相当.

    作者:笪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愈心定痛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笔者近年来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采用自拟愈心定痛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作者:桑希生;吕凤娟;王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作者:孙易娜;章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