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分析

周运峰;石延榜

关键词:不寐, 三部推拿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摘要: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树迎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高树迎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儿,自行研制出咳喘灵冲剂进行治疗,临床每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今将高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峰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参脉注射液治疗扩张性心肌病30例疗效观察

    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DCM)可占心血管病的0.6%~4.3%,近年来,心肌病有增加趋势.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多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脏彩色多普勒为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病死率较高.对于DCM的治疗,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在常规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广泛使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1].本病预后较差,近年研究表明,参脉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功能.常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毒性休克、肺心病等治疗[2].本文通过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参脉注射液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黄苦参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8例

    阑尾炎术后发生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但是单纯的靠禁食补液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肠外营养的支持是不可靠的.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锋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偏瘫肩痛症30例

    肩痛症是中风偏瘫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疼痛、肌紧张,常呈现特殊姿势,是康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2005年2月~2006年8月,我们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服用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偏瘫后肩痛症患者30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9例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8月,运用痛泻要方加味内服、中药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岁;病程6月~10 a,平均3.4 a.

    作者:白家温;杜雪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及粉外用治疗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多年来运用白及粉外用治疗,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取白及适量,研极细末备用.常规消毒感染伤口后,将白及粉撒入伤口内,约2 mm厚,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换3次后改为2天换药一次.

    作者:林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折后肿胀治疗体会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度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一般说骨折后血管损伤血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肢体水液滞留后形成肿胀.制动、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肿胀有较大作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人运用制动、抬高患肢和功能锻炼,仍未能及时消除水肿,甚至经过很长时间仍未能消除顽固性水肿,影响了功能的恢复.笔者运用古方,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夏世平;夏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观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其糖尿病年转变率为14.1%[1].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以健脾疏肝为法组成的健脾消糖颗粒,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病人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血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作者:丁萍;罗玉韵;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涂福英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曹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持续发热辨治4则

    持续发热,临床见于多种疾病,症状表现也错综复杂,外感内伤均可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发热,兹整理发热医案4则,以飨同道.1 外感发热谷某,男,42岁,2001年7月8日初诊.患者于5 d前发热,体温39.5℃,某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4 d,体温退至39.1℃,恶寒,鼻塞流清涕,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胸闷,纳差,大便溏,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证属暑湿表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5 g,金银花15 g,白扁豆15 g,厚朴10 g,连翘10 g,石膏30 g(先煎),藿香15 g,佩兰10 g,桂枝10 g.服1剂高热即退,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而愈.

    作者: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分析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峰;石延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信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123例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禁水24 h后给药,30 min后采用旋转刺激装置持续刺激30 min诱发大鼠条件性厌食症模型,造模结束30 min后给饮0.15%糖精水,测量各大鼠45 min内的饮用量.结果:归脾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饮用量有统计学或非常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平;李晋奇;刘兴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寝即难以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中医称不寐,患此症者每每苦不堪言.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十余年,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尚满意.现就资料较全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屈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畅脉调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50例

    目的:观察畅脉调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例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畅脉调脂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每次2粒,早晚饭后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TC、TG指标均有降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HDL-C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ApoB均有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TC,TG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及ApoA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但治疗组升高HDL-C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畅脉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妇科病运用举隅

    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辨证论治是精华,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多年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应用这一重要治疗原则,灵活使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疑难杂证,的确能够显著地提高疗效.现结合几例典型病例,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作者:司秀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