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

薛海峰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针刺, 疏肝理气, 和胃健脾
摘要: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腺癌治验1例

    李某,女,67岁,农民,1999年4月25日初诊.绝经18 a后阴道出血3 d,伴小腹阵发性疼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腰酸腿软,有大量米泔样腥臭白带,小便时亦腥臭难闻,面色白光白,语音低微,脉沉细数,舌苔灰黑.余思其出血未止,又兼湿毒下注,遂自拟方如下,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处方:土茯苓30 g,生地炭15 g,蜀羊泉30 g,金银花炭24 g,半枝莲30 g,生白芍15 g,贯众炭30 g,薏苡仁30 g,地骨皮24 g,黄柏12 g,连翘24 g,蒲公英30 g,黄芩12 g,山豆根30 g,甘草3 g.3剂,水煎服,日1剂.

    作者:郑华英;李朋桧;李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黄苦参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按摩加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护理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根据65例厌食患儿的症状及证型不同,以推拿、敷脐治疗,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华;马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

    肺炎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多与吞咽障碍、误吸误咽、脑干损害引起呼吸损害,轻偏瘫引起的呼吸肌无力等有关系.部分意识障碍、营养差、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肺部疾患均可加重卒中后肺炎的发生[1~3].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肺炎33例,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张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2例临床观察

    2005年元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肝阳上亢、瘀血阻滞证)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123例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笔者2002年7月~2005年7月,应用小针刀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患者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30~72岁;病程4周~8 a;跟骨脂肪垫炎35例,跟骨刺57例,跖腱膜炎18例,跟骨高压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跟部疼痛,尤以久坐后起立行走时为甚,严重者足跟不敢着地而跛行,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足跟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肿胀.X线摄片示: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形成,部分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表现,余均无特殊改变.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5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大58岁,小16岁;病程长16 a,短1 d;双侧肾结石4例,单侧肾结石14例,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初次发病12例,反复发病38例;结石大0.1 cm×0.2 cm,大2.3 cm×1.5 cm;合并肾积水10例.

    作者:常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味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

    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患者84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8℃~39.5℃,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或水样便,每日6~16次,左下腹压痛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9/L以上.大便镜检均有大量成堆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少量吞噬细胞、脓细胞等,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将所有病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华佗壮骨散在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临床运用观察

    目前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运用广泛,尤以膝关节镜为.在膝骨关节病(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关节镜术后用药上,现代医学多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软骨保护剂(现称为改变病情药)等,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无法阻止病理变化,易反复发作,且胃肠道副作用大.笔者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使用中药华佗壮骨散作为膝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9例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5%,以50~60岁老年人发病率高.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1~5]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大部分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疗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丽雅;周礼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信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观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其糖尿病年转变率为14.1%[1].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以健脾疏肝为法组成的健脾消糖颗粒,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病人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血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作者:丁萍;罗玉韵;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用经方的点滴体会

    《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张仲景著此书开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组方配伍严谨,为中医方剂之鼻祖,临床若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兹录笔者临床所治验案数则,以窥经方运用之一斑.

    作者:王保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

    笔者运用自拟养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并与西药地高辛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女各38例,年龄(54.3±7.6)岁,疗程(4.6±2.5)年.风心病18例,冠心病37例,充血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18例,按心功能分级(NYHA):属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46例.7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纳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舌诊在烧伤治疗中的运用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之外候,人体许多经络皆与舌有联系,所以体内许多变化,如脏腑的虚实、病情的深浅,津液盈亏、气血盛衰等,都可客观地反映在舌象的变化上.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舌质反映人体脏腑的寒热虚实、气血和津液的盛衰与盈亏;而舌苔反映病邪的深浅、寒热燥湿的变化以及脾胃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观舌质主要是察脏腑等正气,看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看舌苔主要察邪气,看病机的性质、正邪消长.烧伤是由火毒引起,由外及内,燔灼脏腑,煎熬津液,传变过程舌象有明显的变化.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肢体烧伤、渗液、肿胀等,往往切脉困难,观察舌象变化具有特殊意义.烧伤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的病程中病情变化,常能敏感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对协助早期诊断、既病防变、早作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十余年来我们的观察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陈龙金;刘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桂枝汤治疗风寒湿痹32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汤加防风治疗风寒湿痹证患者32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男18例,女14例;年龄小15岁,大64岁,平均36.3岁;病变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肩背部13例,胸胁部8例.

    作者:贾健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分析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它改善失眠起效快,并能加深睡眠,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接受,对不寐具有一定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笔者采用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的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峰;石延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