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G (IgG)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自收治的60例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来氟米特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IgG、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4 h尿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gG、CRP水平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IgG、CRP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IgG和CRP,改善患者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项红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心内科治疗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有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有效67.2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房颤次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大容积(LAVmax)、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A峰峰值流速(VA),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左心房内径(LAd)之外与治疗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较为明确并且优于一般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应用.
作者:蔡艳萍;王飞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近年来,世界各地骨科领域中对胫骨骨不连的研究呈现一种高热状态,成为医学界广泛瞩目的焦点.但世界各地对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一直欠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方法的技术水平还未完善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胫骨骨不连的局部反应较复杂如骨髓损伤严重,血运差,断端存在硬化反应等,第三方面就是传统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多,如成骨作用差,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长期引发的疼痛等.本文重点阐述近几年世界各地骨科领域中对胫骨骨不连的研究热点及新治疗方向等问题,包括从根本原因来分析胫骨骨不连形成的原因.后总结分析为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作者:周正震;陈辉文;常思灵;孙永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临床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2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倍他乐克、地戈辛及卡托普利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4项心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6 MWT),同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周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4项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研究组4项心功能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及6 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6 MWT要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内,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头晕、窦性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杨文昊;舒慧敏;刘凤阁;曾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PDCA循环管理.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并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化诊疗程序并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10.56±2.78)、(42.12±6.12)分]低于对照组[(15.12±3.02)、(48.45±6.12)分],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规范化诊疗程序并结合PDCA循环管理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HISS评分和ADL评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久利;牛春芝;田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儿全麻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和QT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扁桃腺切除术患儿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NS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D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D组给予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 ml静脉泵注,NS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10 min泵注完毕.记录开启输注泵即刻(T1)、结束输注泵即刻(T2)、输注结束后5 min(T3)、拔管即刻(T4)、离开手术室前即刻(T5)的QT间期,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与NS组比较,D组T2、T3、和T4QT间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和T5QT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T2-5时HR显著降低(P<0.05),D组T1时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T2~5时刻MAP显著降低(P<0.05),D组T1时刻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0.4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使小儿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有缩短全麻围拔管期QT间期延长的作用.
作者:汪业铭;李树铁;袁明霞;高艳;赵继波;李媛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肺部康复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气峰值流量(PEF)]、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VAS)和EQ-5D指数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VC(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EQ-VAS和EQ-5D指数均得到提高,其中观察组EQ-VAS和EQ-5D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患者护理中采用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江剑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保护剂脑活素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昔单抗的联合运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其中A组给予脑活素加常规治疗,B组给予脑活素加阿昔单抗再加常规治疗,C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3组均取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活素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但脑活素联合阿昔单抗并未增加其单独使用的疗效,然而阿昔单抗也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作者:杜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收集出院的9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信息,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934例患者中,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635例(67.99%),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144例(15.42%),联合使用其他类精神药物的占155例(16.59%).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高的六种药物是:利培酮323例(34.6%),奥氮平193例(20.7%),氯氮平150例(16.1%),阿立哌唑106例(11.3%),帕利哌酮缓释片90例(9.6%),氨磺必利75例(8.0%).药物治疗方案中,前六位的治疗方案是:利培酮236例(25.3%),奥氮平120例(12.8%),帕利哌酮缓释片68例(7.3%),阿立哌唑58例(6.2%),氯氮平51例(5.5%),氨磺必利40例(4.3%).男性和女性使用阿立哌唑和氯氮平的治疗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作者:范萌;傅可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通道组(共30例,32椎体)和双通道组(共32例,33椎体),分别采用单通道与双通道PKP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量及疼痛缓解情况、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单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少于双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和1年随访时,VAS及OD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双通道组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和5例,单通道组发生椎弓根内壁穿透2例,其中并发脑脊液漏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短期而言,单通道与双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通道操作对医师技术要求更高,风险相对更大.
作者:曲宪芳;杨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感染需氧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46例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研究组给予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阴道填塞,每晚1次,连续7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泡腾片,阴道上药,每晚1次,连用7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治疗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铭娜;娄玉芹;张陈彦;孙东霞;张立新;胡丽亚;祁美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的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手术前后及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分析CEA、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CEA、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水平显著降低,但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则明显升高,CEA、CA15-3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转移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勇;陈从华;明炜;龚顺松;侯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以及脑脊液(CSF)中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开颅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及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开颅术后感染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另同期选择开颅术后无感染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在感染急性期,检测2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恢复期,检测2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的含量,分析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急性期,研究组患者血清与CSF中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研究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含量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显示,开颅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CSF中S-100b蛋白、NO水平及血清中S-100b蛋白、PCT、CRP水平有关联性(P<0.01).结论 开颅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含量升高,S-100b蛋白的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对病情的预测、指导及治疗有辅助意义,可作为预测评估指标予以应用.
作者:杨建权;周毅;汪林涛;王恒;王文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发病在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6例,随机分为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A组,207例)和仅接受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B组,21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量表)在患者初就诊时及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应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患者出院3个月时远期预后情况.溶栓后24 h、7d行多模式核磁检查(包括颅脑MRI、MRA、MR灌注,不能行颅脑MR检查患者行颅脑CT、CTA、CT灌注检查)并分析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组结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A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29例(62.5%),B组患者为126例(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7d发生颅内出血的有1例,B组有3例,均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升高,hs-CR水平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作者:吕兆阳;张佩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52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组(n=28)和传统开放组(n=24).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临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 术后微创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开放组有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有渗液,后经反复换药,3~4周后愈合.2组病例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及螺钉置入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4个月,平均18.5个月.2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2组间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佳等优点.
作者:李晓东;李冠军;王琳;步振英;刘镜;李艳宝;苗洁;张存;江仲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预防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16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恢复正常时间、输卵管再通率、术后住院时间、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血β-HC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试验组术后血β-HC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可快速降低术后血β-HCG水平,缩短恢复正常时间,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PEP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周丽红;张菊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实习的120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实习生均接受护理部安排的常规岗前培训,之后试验组再接受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与死亡教育有关的培训,后发放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组实习护士虽然自然接受维度的得分都是高的,但是试验组的逃离接受和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分别是第2、3位,而对照组的第2、3位是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并且2组的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相关培训,有助于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今后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
作者: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张文凤;龚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下调黏附分子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厄洛替尼对HCC82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应及计算药物作用48 h的IC50;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细胞及蛋白水平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厄洛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50为0.323 μmol/L.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当使用EGF刺激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CD44表达则被明显下调(P<0.05).结果提示,厄洛替尼抑制肿瘤转移可能与改变CD44表达有关.结论 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间接下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瑜玲;段媛媛;闫会敏;梁欢;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MDR-TB患者14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空洞闭合率、肺内病灶吸收效果、随访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内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MDR-TB可有效促进空洞闭合,加快病灶吸收进程,提高结核杆菌清除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熊先明;梁亚君;柯静;陈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频率差异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钙磷代谢及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分别在高通量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每1次/2周和1次/周;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钙、血磷、钙磷乘积、Hb、ALB、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感染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钙磷代谢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和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增加血液灌流频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改善钙磷代谢和营养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增加感染发生几率.
作者:罗进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