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旁阿霉素与阿霉素复合射频介入治疗PHN的比较

张志良;王准;郑宝森

关键词:椎旁阻滞, 热凝射频, 胸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摘要:目的 比较椎旁给予阿霉素和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椎旁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治疗后4个月和8个月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睡眠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区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介入治疗PHN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流程在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血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化流程在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脊柱外科自2011 年1月至2014 年12月收治的13 895例患者及实施优化流程护理后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 569例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 年12月收治的13 895例患者中,共发生术后硬膜外血肿37例,归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 569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硬膜外血肿4例,归为优化流程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发现时间及清创手术前后的肌力等级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血肿发生率为2.67%,优化流程组为0.88%;对照组血肿发现时间为(3.5±1.34)h,优化流程组为(0.81±0.68)h;对照组清创手术前肌力为(2.02±1.03)级,优化流程组为(2.50±0.50)级.对照组清创手术前后肌力等级之差为(1.40±1.15)级,优化流程组为(2.51±0.50)级.2组对比除清创术前肌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外科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硬膜外血肿的患者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可靠手段.

    作者:李宝丽;李昊儒;王秋苓;赵伟;丁文元;张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以及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气胸患者50例,所有患者通过胸膜腔穿刺、X线摄片以及B超确诊.对患者采取以临床观察联合针对性护理相结合的医护方式,临床观察主要包括患者的神志、瞳孔、皮肤与甲床颜色、黏膜情况、四肢末端温度、血压、脉搏、体温、呼吸频率、尿量等,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负性情绪、并发症预防、引流管插管与拔管等等.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疗效优秀35例,良好14例,较差1例,总优良率为98.0%.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均明显得到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气胸患者,严密监控其临床指标与生命体征,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控制其负性情绪与疼痛感,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商品名曼月乐)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宫腔放置曼月乐联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对照组仅宫腔放置曼月乐.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痛经评分、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指标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3、6个月在痛经评分、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方面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在痛经评分、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时痛经评分、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3个月时,治疗组点滴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个月内2组脱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联合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临床症状.

    作者:郗晓丽;冯敏;李万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加味葛根汤结合龙氏治脊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加传统按推、穴位点按手法.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臂丛牵拉试验、视觉摸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情况,对比2组疗效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在疼痛、臂丛牵拉试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牵引加传统按推、穴位点按手法.

    作者:郭文乾;张僧云;辛辉;贾亮;郭晋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术中及术后早期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效果、手术一般情况、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优良率(均为100%)、麻醉达成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T2时间点VAS评分、术后24 h及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76% VS 3.17%)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VAS评分[(3.15±0.46) VS (4.01±0.53)]分、术后1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2.06±0.34) VS (2.98±0.37)]、术后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1.67±0.22) VS (2.41±0.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与颈浅丛阻滞麻醉效果相当,颈神经通路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

    作者:徐敏;罗辉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减(低)压引流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高位肛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疼痛、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肛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P=0.007);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8,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411,P=0.0000);治疗组的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5,P<0.05).结论 减(低)压引流根治术是一种保留括约肌的根治高位肛瘘的有效手术方法,不仅提高了高位肛瘘的治愈率而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既减少了术后肛门畸形,也保护了肛门功能和形态.

    作者:刘越军;李会晨;张海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BNP、Ap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血管活性肽(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及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雷米普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清BNP、Apelin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BNP、Apelin水平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BNP、Apelin水平的改善效果比单独使用雷米普利治疗更为显著,同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占肖;李小毅;时风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间苯三酚组和黄体酮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HCG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间苯三酚组的P、E2、HCG均比黄体酮组高(P<0.05);间苯三酚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均比黄体酮组短(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流产率少于黄体酮组,足月分娩率高于黄体酮组(P<0.05).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间苯三酚联合HCG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ICC置管术治疗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超声引导PICC置管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PICC置管的5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置管的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置管成功率92.3%,平均置管时间29.6 d,并发症发生率13.5%,其中出现了导管堵塞4例,出现出血3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治疗肿瘤患者,给予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颖;王艳;孙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62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给予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阴道填塞,每晚1次,连续7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阴道上药,每晚1粒,连用7 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起效快,疗效确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铭娜;孙东霞;胡丽亚;张立新;娄玉芹;祁美玉;张陈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奈达铂与鼻咽癌相关蛋白P53、Bcl-2、caspase的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奈达铂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奈达铂与鼻咽癌相关蛋白P53、B淋巴细胞瘤-2(Bcl-2)、caspase的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方法 分析不同浓度的奈达铂(0 μg/ml、5 μg/ml、10 μg/ml、20 μg/ml)和作用不同时间(12 h、24 h、36 h、48 h)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的奈达铂对CNE-2细胞P53、Bcl-2、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奈达铂对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奈达铂浓度的升高OD值逐渐降低(P<0.05),且随着奈达铂作用时间的延长OD值逐渐降低(P<0.05).形态学可见:奈达铂浓度0 μg/ml时CNE-2细胞增值迅速、细胞饱满,形态规则;奈达铂作用下细胞增值减慢,细胞变圆、边缘模糊;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奈达铂对CNE-2细胞凋亡率可见随着奈达铂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使用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检测不同浓度的奈达铂对CNE-2细胞P53、Bcl-2、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可见随着奈达铂浓度的升高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奈达铂能够明显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其可能与抑制P53、Bcl-2蛋白表达和促进caspase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燕;李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再次骨折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骨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2例,年龄60~8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由骨科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干预组61例,由骨科联合内分泌科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2、24个月骨密度值及术后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骨密度平均值比较,F时间=46.250,P<0.01,F交互=13.999,P<0.01;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左、右髋部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再次骨折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安秀丽;张莉;李子怡;梁丽娜;薛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特性改变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特性,探讨该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特性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不纳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正常人32例做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受试者的左心室每搏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组的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S)、圆周应变值(GCS)、径向应变值(GRS)、面积应变值(GAS)以及三维应变(3D-Strain),对2组间参数进行比较,并对各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6.23±7.37)ml VS(49.67±8.37)ml,P=0.096]、LVEF[(57.17±3.41)% VS(58.87±3.69)%,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GLS[(-14.95±2.61 )% VS(-18.37±3.09)%,P<0.01]及GRS[(39.42±4.95 )% VS(44.11±6.10)%,P=0.002]均明显减小(P<0.05);GCS[(-15.53±3.63 )% VS(-17.21±3.60)%,P=0.076]略微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S[(-26.43±3.01)% VS (-30.27±3.29)%,P<0.01]、3D-Strain[(42.92±3.86)% VS (45.90±3.52)%,P=0.003]均显著减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LS、GCS、GAS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67、-0.651、-0.685,P<0.01),GRS、3D-Strain与LVEF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0.646,P<0.01).结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准确的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特性的变化.

    作者:李林;张平洋;冉红;马小五;董静;万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军人短期血压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首次进入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军人的血压、生化指标改变,以及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分别进入不同海拔地区的男性军人250例,根据海拔高度分为3 000~4 000 m组(n=90)、4 001~5 000 m组(n=82)及5 001~6 000 m组(n=78).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进入高原前,进入后1周、1个月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记录一般情况、急性高原病、血压、心率及常规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 3 000~4 000 m组、4 001~5 000 m组及5 001~6 000 m组在进入高原7 d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MAP)较进入高原前显著增高,进入高原后30 d这三项指标与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高原7 d或30 d时,5 001~6 000 m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MAP在3组中高,随后依次是4 001~5 000 m组与3 000~4 000 m组.进入高原30 d后,海高度与收缩压(r=0.299,P<0.01)、舒张压(r=0.351,P<0.01)、MAP(r=0.371,P<0.01)及心率(r=0.232,P=0.004)呈正相关.4 001~5 000 m组及5 001~6 000 m组进入高原30 d后RBC、WBC、Hb、PLT、sCr、HDL及LDL较进入高原前有显著升高(P<0.05).3 000~4 000 m组30 d累计发生急性高原病16例(17.8%),4 001~5 000 m组累计23例(28.0%),5 001~6 000 m组累计36例(46.2%).结论 短期进入高原地区的军人可出现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且伴随急性高原病症状发生,同时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改变更为显著.

    作者:杨兵;潘肯林;刘新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及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 了解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女性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具有全子宫切除指征,子宫体积≤孕12周的良性肿瘤患者144例脱垂患者除外,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成2组,治疗组71例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医师指导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同时辅助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73例给予常规健康宣教.2组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POP-Q分度、盆底肌力筛查、盆底超声检查、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 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盆底肌力降低、膀胱颈活动度(BND)、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PUA)、尿道旋转角(UR)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发生几率增加、性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脱垂程度(C、Aa、Ap)、BND、Valsalva状态下PUA、UR、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近期影响,但对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改善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推荐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规康复治疗.

    作者:王影;李雪凤;王艳华;冯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型中药饮片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炮制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新型中药饮片应运而生,如中药袋泡剂、小包装中药饮片、超微粉中药、纳米中药、中药配方颗粒、定量压制饮片及流动性饮片等.其研究领域涉及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药效学等方面.新型中药饮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中药应用的格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优势明显,为传统中药饮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吴巧娜;徐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Graves眼病患者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GO)患者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GO患者为GO组,其中分为轻度GO组18例,重度GO组42例.另设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40例).测定3组骨代谢指标[钙离子(Ca2+)、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及第2~4腰椎(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BMD.结果 GO组血清Ca2+、BGP、BAP、PINP、β-Crosslap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度GO组血清Ca2+、BGP、BAP、PINP、β-Crosslaps较轻度G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组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重度GO组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BMD较轻度GO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组血清Ca2+、BGP、BAP、PINP、β-Crosslaps与BMD具有负相关性(P<0.05).GO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度GO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轻度G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O能够导致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积极筛查骨代谢指标和BMD对于防治GO、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俊平;张博;孟庆兰;刘春燕;陈雪;陈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同期分离细菌的百分比,以及其在各类标本、病区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261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4.9%;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共 944 株占74.9%;综合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居各病区首位,共432株占34.3%;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高(>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标本和综合ICU病区,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性,了解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更好的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作者:李江萍;廖国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2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产妇护理后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尿粪失禁和性生活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子宫脱垂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粪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性生活满意106例,占88.33%,对照组对性生活满意65例,占54.17%;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张红真;李海莲;王盼;刘俊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椎旁阿霉素与阿霉素复合射频介入治疗PHN的比较

    目的 比较椎旁给予阿霉素和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椎旁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治疗后4个月和8个月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睡眠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区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介入治疗PHN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良;王准;郑宝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