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荣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近5a我们对50例中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国宾;李书林;杨化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代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酒渣鼻是以发生在颜面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患。自1999年以来,经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应用液氮冷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酒渣鼻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是感受湿热毒邪,而以肝郁、血瘀为主要病理的疾患。此病在整个病变过程中经历正盛邪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三个阶段。故治疗上以祛邪、扶正为纲,从肝郁、血瘀处着手,选用药也各有侧重。湿热之邪是致病之由,也是病情缠绵反复之根源,湿热……
作者:郑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产科足月分娩或计划生育引产工作中,常见过期妊娠、羊膜腔注药引产失败,无宫缩发动,不能自然分娩者。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至阴等孕妇禁针穴,促使子宫发动宫缩,治疗过期妊娠及引产术注药失败患者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敏英;史丰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以养阴护肝汤为主治疗肝硬变腹水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效果颇佳。……
作者:赵华;崔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精神肌源性头痛等。主要由于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增高引起。在临床头痛病例中占有较高比例。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齐刺法为主治疗该病42例,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作者:陆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饮食疗法的历史源流 民以食为天,饮食与健康与疾病的联系,古人早已有认识。药食同源学说表明,许多药物具有双重性,既能药用,又能食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百合、山药、大枣、龙眼肉、赤小豆、蜂蜜等,实际上就是中医应用饮食疗法的开端。《素问·藏气法时论》说道:“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作者:王太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肝肾阴虚、阳亢动风的理论,提出育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并据此组方制成龟羚熄风胶囊,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莹莹;王宝亮;任德启;宋淑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无花果作为药食同源之品,庭院栽培极多,药源丰富,临床用于抗肿瘤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它即能增强治疗的疗效,又能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极具开发前景。尤其是对其抗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更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彭勃;苗明三;方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活瘀止痛散是我院外科常用制剂,具有散瘀活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消肿散结的功能。自1984年以来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后期治疗、肌肉痉挛、瘀斑、外伤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坤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疗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肖相如;张绍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采用山东中医学院1976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强肝丸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CAH),并以一般护肝药物作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王安生;周玉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OA,是一种退行性疾患,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愈痹汤以补益肝肾为主,辅以益气化湿,活血通络,并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用药……
作者:李二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高脂血症(HLP)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系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高限。血脂增高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心脑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西药物较多,但较为理想的药物尚少,我们……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自1990提以来,采用自拟养血发汤配合对斑秃局部进行25%补骨脂酊外擦,治疗20例,取得较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道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多样,每种中成药各有一定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所以中成药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者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严重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对此决不可轻视。因此中成药能否辨证用药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
作者:李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马云枝教授,长期从事中风脑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学验俱丰,现就其对面瘫的认识和辨治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张宗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