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罡;夏长军;王宙;安秋冬;陈剑;吴峰;邢栋
目的:观察润肠通便汤治疗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实热型便秘患者给予润肠通便汤治疗(大黄、芒硝、槟榔、厚朴、枳实、火麻仁、生白术、肉苁蓉、炙甘草),1剂/d,水煎,早、晚分服,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疗效评分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润肠通便汤治疗实热型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王朝阳;郑文郁;周鹏飞;刘佃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痰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和必要的对症处理如预防感染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痰瘀汤(生大黄、全瓜萎、红花、川芎、胆南星、石菖蒲、牛膝、水蛭、地龙、法半夏、生地黄、玄参、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2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25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69.8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清半胱氨酸(He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痰瘀汤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互阻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脂和Hcy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者:朱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养阴润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阴亏虚型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生活方式辅助干预指导,包括戒烟、戒酒、禁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调整生活作息,治疗期间遵医嘱.对照组给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0.3g/次,3次/d,口服;利福喷丁胶囊,0.6g/次,3次/周,口服;吡嗪酰胺片,0.75 g/次,2次/d,口服;加替沙星片,0.2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养阴润肺汤(百合、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芍药、桔梗、贝母、甘草片、百部、天冬),水煎200 mL,100 mL/次,2次/d,口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5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43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70.9%.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浓度均显著减低(P<0.01),外周血CD4+、CD4+/CD8+值均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肺阴亏虚型肺结核采用养阴润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明显抑制机体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岩岩;周淑娟;纪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学“脾瘴”范畴,此期通过干预治疗具有可逆性,是中医学“治未病”领域的优势病种.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病变具有广阔的前景.从脾虚湿热致脾瘴的新视角探讨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药疗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以期延缓糖尿病前期病程的进展,有效改善其转归,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蔚然;彭宝虹;李朝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消痛膏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骨转移瘤中度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度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每6h服用1片,根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反应来调整剂量,连服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消痛膏(蟾酥、草乌、细辛、肉桂、茜草、血竭、黄柏、青黛、生大黄、三棱、泽兰、姜黄、白芷、冰片)外用治疗.使用前清洁痛处皮肤,每日取1贴膏药贴在1个部位,多处疼痛可贴多个部位,每贴4~8h后取下,6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继续下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22例,轻度缓解3例,未缓解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15例,轻度缓解9例,未缓解4例,有效率为8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爆发痛次数对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转移瘤中度疼痛患者,外用复方消痛膏联合氨酚羟考酮片较单用氨酚羟考酮片在减少爆发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桐;唐建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成灵仙、川芎、白芷、羌活、桑枝、红花、桂枝、丁香、葛根粉)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剌疗法(颈椎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风府、供血、百会、四神聪、肩井、天牖、天窗、肩中俞、肩外俞).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4.5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剌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张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胸腹病变诊察中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学四诊体系中的一部分.《伤寒论》曰:“腹者生之本也.故百病以此为根,是以诊病必候腹.”脾胃病的发病部位以胸腹部为多见,腹部体表分区与腧穴特点可内察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状态.因此,中医腹诊在疾病尤其在脾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运用.
作者:耿晓星;牛学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气机郁滞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慢性便秘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埋线治疗(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两组均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基本痊愈20例,明显改善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8例,基本痊愈13例,明显改善2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气机郁滞型慢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韩丙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湿疹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且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目前,临床上西医学主要采用抗组胺类和激素类药物外用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有副作用,但中医学在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类型湿疹所取得的疗效观察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治疗各类型湿疹提供治疗方案.
作者:王丽坤;张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郁通便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葫芦岛都市医院中医科收治的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六味能消胶囊联合逍遥丸口服;治疗组给予化郁通便汤(柴胡、白芍、枳实、枳壳、白术、杏仁、薏苡仁、豆蔻、当归、青皮、甘草片).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及SAS、SDS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化郁通便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吕恩基;李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咳嗽是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率很高.中医学认为咳嗽的主要病变在肺,与肝、心、脾、肾也有很大的关系;病理因素有风邪、燥邪、湿邪、瘀等多种,病机错综复杂.艾滋病咳嗽病因病机较单纯的艾滋病和单纯的咳嗽都更为复杂.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医家都认同艾滋病咳嗽是患者在被艾滋病疫毒侵入机体损伤元气的同时又受到咳嗽病因的影响,使得艾滋病咳嗽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中医药在扶正祛邪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艾滋病本身及其咳嗽的治疗都有着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尤其是在早期防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贾皇超;李鹏宇;武悦;姜琦;朱柯颖;郭会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促动力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大.中医学依据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及其脾胃功能失调的病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调畅气机、辛开苦降为法则,以恢复脾胃升降之机,临床收效良好.
作者:魏昭晖;王晓丽;万生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根据其胃脘膜胀、嗳气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痞”范畴.胃痞证的发生多与中焦气机失调相关,故治疗胃痞证多以调理中焦气机为要.香砂六君子汤配伍严谨,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之效,可以有效调理中焦气机,为治疗胃痞的有效复方.现总结验案4则,以飨同道.
作者:崔琰;段永强;李能莲;王惠楠;杜鹃;杨晓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九味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十二指肠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尼扎替丁片治疗,15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九味消疡汤(蒲公英、竹茹、茯苓、法半夏、黄芩、陈皮、枳实、生姜、甘草片)治疗,由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煎药室统一煎制,1剂中药煎制成2份,每份约100 mL,餐后口服,2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胃镜下溃疡愈合对比,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64.29%,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61.90%,有效率为83.33%.两组治愈和有效例数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电话回访,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0.95%和7.14%,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九味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脾胃湿热较尼扎替丁片治疗方法效果更优,疾病复发率更低.
作者:陈洮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医皮肤病肺经风热证虽历代文献均有提及,但并未以该证型正式出现,且现行教科书以肺经风热证命名的疾病仅在粉刺病中提及.通过对该证型进行研究,发现肺经风热证在皮肤病中广泛存在并得到实际运用,分散见于其他相关证型中.皆在通过对该证型的考察,替肺经风热证正名,提出深入研究并规范肺经风热证之命名.
作者:伍景平;程宏斌;严晓萍;冯今虹;刘俊豪;罗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观察独活寄生健骨汤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独活寄生健骨汤(独活、桑寄生、杜仲、怀牛膝、细辛、肉桂、甘草片、川芎、秦艽、防风、当归、茯苓、干地黄、白芍、党参、白术、黄芪、薏苡仁).中药外敷方法:将上面经2次煎煮后的药渣趁热装入布袋中,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外敷患膝,外面用塑料布包裹保温,也可适当揉按膝关节,加速血液循环.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5.41%.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独活寄生健骨汤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复发率低,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谈芳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张子和《儒门事亲》和日本江户时期医者永富独啸庵《吐方考》为研究对象,从吐法的理论来源与吐法的使用指征、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吐法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中医吐法集大成者张子和与日本吐法重要医家永富独啸庵的吐法思想异同,以及《儒门事亲》和《吐方考》的传承发展关系,填补中日两国吐法比较研究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吐方考》提供帮助,为临床更好使用吐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侯耀阳;刘春晖;朱雪莹;管津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合隔姜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气虚血瘀型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阑尾切除术后气虚血瘀型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改变体位、充分引流,给予抗感染、营养及水电解质支持,必要时开腹探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加味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肉桂、小茴香、干姜、五灵脂、蒲黄、没药、延胡索、黄芪、党参、厚朴、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猪苓、甘草片)及隔姜灸(神阙、阴交、水分、中脘),1次/d.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积液均得到有效控制,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术后第3,4,5天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P <0.05或P<0.01);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提前.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合隔姜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气虚血瘀型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金罡;夏长军;王宙;安秋冬;陈剑;吴峰;邢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餐后30 min口服,起始剂量500 mg/次,耐受良好者逐渐增加剂量至850 mg/次,1次/d;替吉奥胶囊,据体表面积及患者耐受程度给药,40~60 mg/次,2次/d,口服,连服4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咖服补中消萎汤(白花蛇舌草、太子参、丹参、莪术、石斛、甘草片、白芍、炒白术、当归、云茯苓、麦冬),水煎至400 mL,1剂/d,早晚分服,每次200 mL.21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21例,恶化6例,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19例,恶化21例,有效率为70.42%.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P<0.01);两组外周血CD3+、CD4+值均明显升高(P<0.05),CD8+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中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强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世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的疗效及对骨折愈合、关节液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在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使其扩张.在膝前内、外关节处入路,仔细探查关节情况,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并切除病变严重部位的骨赘,修复关节面及撕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缝合切口,再用弹力绷带包扎2d,2d后做适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消肿汤(薏苡仁、苍术、知母、茯苓、萆薢、猪苓、川芎、丹参、牛膝、泽泻、独活、黄柏、甘草片),1d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温服.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4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和MMP-13降低,HSS评分升高,且治疗组术后VAS评分和MMP-13低于对照组(P<0.01),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肿汤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KOA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降低关节液蛋白酶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甄延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