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华
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载,治学严谨,临床诊治别具匠心.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从痰湿扰神立论本病,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灵活加减以治,每获良效.
作者:任平;程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死率高,经济负担沉重.血瘀证是其常见的证候之一,能够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本文从理论基础、临床治疗及现代研究方面就化瘀法治疗COPD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学昂;李素云;王明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阴阳针剌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阴阳针刺法(下关、迎香2穴连线为阴阳分界线,其上取攒竹、太阳、四白穴三穴为阳穴,其下取地仓、颊车、翳风三穴为阴穴)1d1次,7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间隔3d;联合面瘫散(老鹳草、麻黄、葛根、黄芪、防风、荆芥、当归、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川芎、桂枝、赤芍、白芷)1d3次,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5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2.86%.结论: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作者:姚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褚玉霞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二批中医妇科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室终身导师.褚教授认为妊娠合并宫腔积液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阴虚血热、兼有血瘀,临证以补肾培土、凉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衷中参西.兹举案例1则,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冯俊丽;付澎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愈梗通瘀汤加减(当归、大黄、陈皮、半夏、川芎、延胡索、佩兰、生晒参、丹参、藿香、生黄芪)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住院、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随访的生活质量评分、梗死面积较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愈梗通瘀汤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安全高效.
作者:李建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龙家俊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传承金陵医派代表人物近代著名中医张简斋的学术思想,理法方药融诸家之长,临床辨证灵活精当.龙教授继承发展“三因”学说,提出“七淫八情”病因病机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核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难治性高血压所致眩晕,辨证求机重在“乙癸同源”,治病求本,以清肝柔肝、滋肾活血贯穿眩晕治疗始终,临床用药常以滋肾柔肝合清肝泻火、缓中止痛、活络利水、养血安神,创立龙氏清肝降压饮,疗效显著.
作者:蒋文波;徐俊伟;金玉;陈昊;周敏;于蓓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50例溶栓时间窗外6~72 h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调控血压和血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匮通脉方(黄芪、全瓜萎、薤白、益母草、丹参、山楂、制半夏),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MTT较治疗前缩短,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周围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和周围区域的rCBV、rCB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脑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尤其对梗死周围组织灌注的改善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作者:王媛;赵平丽;秦合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越鞠升降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越鞠升降汤(甘草、大黄、片姜黄、神曲、白芍、蝉蜕、白术、川芎、白僵蚕、远志、丹参、茯苓、苍术、醋香附、郁金),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进步1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11例,进步9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1.79%.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升降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有明显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姚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药三联治疗,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口服;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黄连、太子参、干姜、甘草、大枣、蒲公英、藿香、佩兰)治疗,1剂/d,于早、晚餐后30 min各分服150 mL.两组均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4例,较差5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9例,较差13例,有效率为72.3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肺癌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和中医其他治法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作者:张水宝;何小鹤;范宏宇;蔡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黄帝内经》的天人观是其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主要包括“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两方面.“天人相应”思想在《黄帝内经》中主要体现在四时五脏理论模型、四时阴阳理论模型、寒暑朔望气血运行理论模型等理论模型上,而“天人合一”思想则主要体现在“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观、“无代化,无违时”的调养、治疗观上.
作者:张锐年;田永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胃清肠合剂(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壳等药物组成,每瓶250 mL)改良保留灌肠术,每次500 mL,每日1次.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53.8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能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张艳琴;吴全人;唐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初始用药剂量为10 mg/次,继后根据病情仔细滴定剂量,用药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和既往镇痛药用药史,多用量不超过120 mg/次,每12 h服用1次,必须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磨;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羌活、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地龙、当归、没药、五灵脂、香附、甘草),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煮沸20 min,共取药汁约500 mL,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2例,轻度缓解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8例,轻度缓解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2.2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较单纯使用西药有更强的镇痛效果,止痛起效时间快,止痛持续时间长,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降低奥施康定的日均用量.
作者:李应宏;杨旭才;张宇杰;王芸;买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改善脑功能、降压、降脂药物.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1d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联合针刺(百会、人中、下关、太阳、颊车、攒竹、阳白、地仓、翳风等),1d1次.两组均治疗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9.7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确切.
作者:沙书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反映自然现象变化的天文历法.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此时节阴气渐起,阳气内敛,昼夜温差大,机体阳气也开始收藏,使体虚之人容易患肺系疾病.至而太过的白露节气出现过于寒湿的特殊物候现象,更易增加脏腑功能虚弱者肺系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准确把握节气的物候,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和预防.
作者:张玥玥;雷茹雪;杨娇;罗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滋阴疏肝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肝郁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滋阴疏肝安神方(百合、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白芍、酸枣仁、龙齿、合欢皮、夜交藤、丹参、川芎、木香、柴胡、川楝子、茯神、陈皮、砂仁)免煎中药散装颗粒,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30例口服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疏肝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m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扶正汤(薏苡仁、黄芪、党参、茯苓、枳壳、半夏、石斛、白术、竹茹、甘草、陈皮),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显著改善12例,部分改善18例,无改善6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著改善7例,部分改善15例,无改善14例,有效率为61.1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疗效方面,治疗组提高11例,稳定17例,下降8例,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提高6例,稳定14例,下降16例,有效率为55.5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扶正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机体状态和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潘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参口服液对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d1次,口服;美托洛尔片25 mg,1d2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d1次,口服.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参口服液,每次10 mL,早、晚饭后服用.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药(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LDL-C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口服液能较好改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宽;李冬玉;张理;付文杰;王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邵氏“五针法”[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五穴为主]加减.两组均1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52.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23.5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培育;陈晨;张君;秦小永;冯罡;任重;邵素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胃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胃黏膜缺损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的溃疡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复发率高,且病程长,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疾病.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对该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及近3年来中医学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以探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邵蕊;王莹;晋志高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