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琴;吴全人;唐锐
目的:观察滋阴疏肝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肝郁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滋阴疏肝安神方(百合、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白芍、酸枣仁、龙齿、合欢皮、夜交藤、丹参、川芎、木香、柴胡、川楝子、茯神、陈皮、砂仁)免煎中药散装颗粒,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30例口服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疏肝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邵氏“五针法”[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五穴为主]加减.两组均1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52.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23.5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培育;陈晨;张君;秦小永;冯罡;任重;邵素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郁证的发生涉及生理机制复杂,致病因素繁多,并不仅仅是肝郁及情志不遂便能一言以括之.基于古代文献和临证实践,整理分析“郁证”病因,发现惊、怒、思是郁证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期对狭义之郁证的临床辨识、诊治及预后调适有所裨益.
作者:丁晓;齐向华;滕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阴阳针剌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阴阳针刺法(下关、迎香2穴连线为阴阳分界线,其上取攒竹、太阳、四白穴三穴为阳穴,其下取地仓、颊车、翳风三穴为阴穴)1d1次,7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间隔3d;联合面瘫散(老鹳草、麻黄、葛根、黄芪、防风、荆芥、当归、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川芎、桂枝、赤芍、白芷)1d3次,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5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2.86%.结论: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作者:姚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药三联治疗,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口服;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黄连、太子参、干姜、甘草、大枣、蒲公英、藿香、佩兰)治疗,1剂/d,于早、晚餐后30 min各分服150 mL.两组均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4例,较差5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9例,较差13例,有效率为72.3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黄帝内经》的天人观是其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主要包括“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两方面.“天人相应”思想在《黄帝内经》中主要体现在四时五脏理论模型、四时阴阳理论模型、寒暑朔望气血运行理论模型等理论模型上,而“天人合一”思想则主要体现在“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观、“无代化,无违时”的调养、治疗观上.
作者:张锐年;田永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胃清肠合剂(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壳等药物组成,每瓶250 mL)改良保留灌肠术,每次500 mL,每日1次.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53.8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能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张艳琴;吴全人;唐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参口服液对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d1次,口服;美托洛尔片25 mg,1d2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d1次,口服.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参口服液,每次10 mL,早、晚饭后服用.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药(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LDL-C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口服液能较好改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宽;李冬玉;张理;付文杰;王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益智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Tau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次,1次/d;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痰益智方(紫河车、黄精、肉苁蓉、石菖蒲、郁金、远志、益智仁、丹参、川芎、茯神、天麻、杜仲、炙甘草),1剂/d,3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正常1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基本正常5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痰益智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au水平、减少神经纤维缠结数量等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臧文举;张志军;顾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比较脊髓损伤的中、西医主要发病机制,深入探讨脊髓损伤中医病机.结果显示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但血瘀证和微循环障碍不能完全等同,而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为血瘀证的表现之一.血瘀是脊髓损伤的基本病机.
作者:高玉亭;刘杨;赵雨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扩张典型症状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1989-2012年),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扩张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归为5组;治疗咳痰的中药归为4组;治疗咯血中药归为5组.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支气管扩张典型症状的中药使用特点鲜明,用药既对症又对证,且一药兼顾数症使药简而功丰.
作者:李宣霖;王憭瑶;张蓝熙;马锦地;李建生;李纳;孙曙明;蔡永敏;李庆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龙家俊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传承金陵医派代表人物近代著名中医张简斋的学术思想,理法方药融诸家之长,临床辨证灵活精当.龙教授继承发展“三因”学说,提出“七淫八情”病因病机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核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难治性高血压所致眩晕,辨证求机重在“乙癸同源”,治病求本,以清肝柔肝、滋肾活血贯穿眩晕治疗始终,临床用药常以滋肾柔肝合清肝泻火、缓中止痛、活络利水、养血安神,创立龙氏清肝降压饮,疗效显著.
作者:蒋文波;徐俊伟;金玉;陈昊;周敏;于蓓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李妍怡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暨甘肃省脑病临床中心主任,擅于神经内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多见.李妍怡主任医师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主要为痰、瘀、湿、热互结,故在治疗上以活血、破血、清热、燥湿为主,兼益气养血;临床自拟佛手三妙散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滕飞;程谦谦;樊省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褚玉霞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二批中医妇科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室终身导师.褚教授认为妊娠合并宫腔积液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阴虚血热、兼有血瘀,临证以补肾培土、凉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衷中参西.兹举案例1则,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冯俊丽;付澎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近10 a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研究,收集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处方83个,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及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治疗高脂血症常用药物为泽泻、山楂、丹参、何首乌、茯苓、决明子、白术;药物四气以温、凉、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肾经为主;得到12个常用药物组合.
作者:徐自由;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王志刚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内分泌代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稽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水市稽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王志刚主任医师运用《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理论治疗杂病的经验,列举验案3则,分别从肛病从脏论治,脏腑病从肛论治,脏病肛恙应标本合治、内外兼施3个方面体现王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作者:李东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死率高,经济负担沉重.血瘀证是其常见的证候之一,能够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本文从理论基础、临床治疗及现代研究方面就化瘀法治疗COPD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学昂;李素云;王明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胃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胃黏膜缺损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的溃疡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复发率高,且病程长,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疾病.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对该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及近3年来中医学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以探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邵蕊;王莹;晋志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经前期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且非常复杂.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激素治疗以及抑制排卵等方式来治疗PMS,而中医学认为其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来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的治疗作用机制.
作者:赵玲娥;陈麒翔;杨红杰;井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肺癌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和中医其他治法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作者:张水宝;何小鹤;范宏宇;蔡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