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司富春;宋雪杰;高燕

关键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医药, 文化, 作用/分析
摘要:中医药学凝聚着浓厚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观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华夏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育人、宣传、导向、医疗服务功能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重要作用,探析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育中医药特色文化品牌,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有限元分析指导手法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伴骨质疏松症29例

    目的:观察有限元法指导手法治疗单阶段胸腰椎压缩骨折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阶段胸腰椎压缩骨折并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均施以拔伸按压手法,并配合辅助疗法(四点式练功疗法、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出院1 a后判定疗效。结果:优24例,良3例,差2例,有效率为93.00%。结论:有限元分析指导手法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宏伟;张晓刚;毛兰芳;赵希云;秦大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名著书名选释--《药品化义》

    《药品化义》乃明末本草学家贾所学撰著,成书于1644年,全书共十三卷。卷首,为本草论、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药论4篇;卷一,为药物订例;卷二至卷十三,论药物功效。将所载一百六十二种药物,分为气药、血药、肝药、心药、脾药、肺药、肾药、痰药、火药、燥药、风药、湿药、寒药等十三类。每述一药,先按“八法”(体、色、气、味、形、性、能、力)辨之,再详析其主治、禁忌。为比较同类药的异同,便于临证应用,还在每类药之后有一小结,提纲挈领,简单明了。

    作者:张鸣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目的:观察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片,1次10 mg,1 d 1次,口服。对照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狗皮膏贴敷于患处,每次每个部位1贴,1 d 1次。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痹熏蒸方(乳香、没药、土鳖虫、红花、川芎、姜黄、怀牛膝、独活、桂心、雷公藤、老鹳草、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熏蒸,1次30 min,1 d 1次。两组均以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阎晓霞;赵志强;仝允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研究》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 Meta 分析研究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3月—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 CNKI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文献,严格执行诊断标准和试验病例标准,以所纳入研究的有效率、肝功能指标、症状、体征等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在有效率、改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降低体质量等方面较西药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在有效率、改善肝功能、降低体质量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但由于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不能完全代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水平,具有局限性;需要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明确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周凤蕊;李广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安眠汤治疗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型失眠70例

    目的:观察自拟安眠汤治疗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晚1 mg,睡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眠汤(生黄芪、党参、炒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首乌藤、合欢皮、茯神、远志、乌梅、当归、龙眼肉、黄连、半夏、郁金、石菖蒲),1 d 1剂,1 d 2次,午后及睡前服。两组均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安眠汤治疗心脾两虚、痰热内扰证失眠疗效确切。

    作者:韩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水蛭抗矽散联合西药对矽肺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层粘连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水蛭抗矽散联合西药对矽肺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层粘连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本院住院的男性矽肺1期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均停用所有抗矽药物到研究结束。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平喘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水蛭抗矽散(免煎颗粒冲剂,由水蛭、川芎、丹参、熟附子、淫羊藿、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玉竹、黄芪、麻黄、川贝组成),1剂/d,2次/d,冲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0例,稳定5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41例,稳定17例,进展8例,有效率为68.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层粘连蛋白方面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蛭抗矽散联合西药对矽肺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层粘连蛋白有降低作用。

    作者:李光杰;刘灿珍;李睿;叶秀香;孔令敏;陈云;闫瑢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痔瘘煎剂熏洗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疼痛38例

    目的:观察痔瘘煎剂熏洗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痔、瘘、肛裂等患者76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于行肛门手术后第1天起给予高锰酸钾温水熏洗,1 d 1次,1次30 min。治疗组38例于行肛门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中药煎剂熏洗(蒲公英、侧柏叶、苦参、苍术、黄柏、五倍子、芒硝、乳香、没药),1 d 1次,1次30 min;联合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交感、大肠、直肠下段等),1 d按压3~5次。两组均治疗后第3,6天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程度、水肿程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瘘煎剂熏洗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疼痛疗效确切。

    作者:王富春;李瑞堂;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王自敏教授运用三草汤治疗泌尿系感染经验

    王自敏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河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知名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 a,治学严谨,博采众方,衷中参西,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多种肾脏疑难疾病。文中介绍王自敏教授运用经验方三草汤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独到见解,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除湿消疹汤内服合外用治疗婴幼儿湿疹78例

    目的:观察除湿消疹汤合外用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婴幼儿湿疹患者均给予除湿消疹汤(当归、土茯苓、薏苡仁、白芷、蝉蜕、荆芥、防风、车前草、炒白芍、猪苓、苍术)内服合外用治疗,每日1剂,将药物采用超微破壁粉碎技术粉碎成末,人工喂养者给予婴幼儿口服,每次3 g,每日3次,开水冲服;母乳喂养为主者采用母子同服,婴幼儿服用方法同人工喂养者,母亲每次6 g,每日3次,开水冲服。同时将上方粉碎的药粉以适量京万红软膏调和为糊状,涂抹患处,每日涂抹2~3次。3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70例,好转6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7.44%。结论:除湿消疹汤合外用治疗婴幼儿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牛章杰;乔艳贞;冯太和;姜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药对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西医治疗多选用以氟哌啶醇、硫比利为代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但因副作用较多不宜持久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大优势,可以减少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少。临床运用中有不少固定组合的对药或组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文中对中药对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进行介绍,以探讨对药组合的理论依据,提高中医治疗抽动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丙祥;马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罕见皮肤结节病验案1则

    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疾病,没有明确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该例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取效迅速,尤其采用中药内服和中药塌渍的特色疗法,对皮肤结节病皮损症状的改善起到明显效果。

    作者:钟江;岳天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明代医籍《外科枢要》临证用药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目的:探讨明代名医薛己所撰《外科枢要》采用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明代名医薛己撰《外科枢要》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内服方137首,涉及中药172种,总用药次数1077次。结论:①核心单味药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术、川芎、陈皮、黄芪、白芍药等;②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③明代薛己治疗外科病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减为主。

    作者: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5例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适度运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降香),0.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UALB、FPG-Fg、SC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P <0.05),BT、APTT、PT均显著升高( P<0.01, P<0.05),治疗组更明显(P <0.01),两组治疗前后两组 BUN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片,有助于延缓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作者:李兴渊;彭广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海藻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86例

    目的:观察海藻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口服甲巯咪唑片,5~10 mg/次,3次/d;症状控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不宜减量过快。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海藻消瘿汤(黄芪、海藻、昆布、柴胡10、陈皮、栀子、夏枯草、天花粉、半夏、川芎、当归、独活、玄参、浙贝母、牡蛎、连翘、甘草),1剂/d,2次/d。两组均以9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9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0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藻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吴西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区分增刊,专刊与杂志正刊的差别

    从刊名可以判断,正刊的刊名只有1个,并且这个刊名按“查询刊号真伪”的方法可以查询到其国内统一刊号。刊名多为《XX》杂志“教研版”“学术版”“理论版”等,或《XX-XX》杂志,或《XX· XX》,这种某杂志某版,或刊名带破折号,或刊名带点的均为增刊或专刊,按“查询刊号真伪”的方法查询不到其国内统一刊号。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药干预乳腺癌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复方中药及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与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转移,以及其他如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多药耐药等多方面作用,来发挥其抗癌效应。

    作者:李澜;蒋时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落枕单穴针刺举隅

    通过总结归纳临床上治疗落枕的常用有效远端单穴,挖掘古代医学文献,为单穴治疗落枕提供理论依据;治疗上通过针刺远端单穴并配合运动疗法,证明其对落枕治疗效果显著。该法在治疗落枕时不仅取穴少,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而且避免刺激受累局部,加重疼痛,迁延病程,并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修复调节机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仪美;杜广中;滕红丽;邓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味中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

    部分中药对免疫器官、巨噬细胞、NK 细胞、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可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从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双向免疫调节3个方面举出例证,分别阐明具有不同免疫调节作用的单味中药,为促进免疫调节作用中药更好的利用与开发,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鑫;冯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络通胶囊治疗乳腺增生380例

    目的:观察乳络通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0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0例和对照组190例,治疗组给予乳络通胶囊口服,2~4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乳康片口服,2~4粒/次,3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0例,显效3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96.58%;对照组治愈103例,显效23例,有效38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86.32%。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乳络通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疗效优于乳康片,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治疗乳腺增生安全可靠的中药制剂。

    作者:张钧凯;李瑞娟;关一伟;张菊新;张桂兰;耿新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