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体会

梁军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自上世纪90年代,国外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而且国内外术后疗效良好[1,2].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5例98个椎体,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30例Pilon骨折采用MIPPO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技术.AO分型:43A型19例(A2型12例,A3型7例),43B型6例,43C例5例.术后1.1周肿胀部份消退后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优、良、可和差4级.结果 患者术后获12 ~18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参照Johner-Wruhst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9例,可2例.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创伤小、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延迟愈合等,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方法.

    作者:马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转移性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紫杉醇每周方案与紫杉醇每3周方案比较一线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平行、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62例(紫杉醇每周方案32例;紫杉醇每3周方案30例)未经治疗的转移性胃癌患者入组,随机分配至紫杉醇每周方案组(试验组)或紫杉醇每3周方案组(对照组)化疗.试验组采用紫杉醇60 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对照组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组均联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和氟尿嘧啶(250 mg/m2,持续24h静脉输注,第1~5天);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0.0%和53.3%(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1%和76.7%(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9个月和6.7个月(P>0.05).试验组3/4级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27%(P<0.01),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7%(P<0.01).结论 紫杉醇每周方案与紫杉醇每3周方案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志勇;马进元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及脐血中preptin的水平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孕妇血清及脐血中preptin水平变化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娠期耱尿病患者(GDM组)33例,正常妊娠组(NGT组)33例,用ELISA方法测定preptin的浓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记录体重、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结果 GDM组血清及脐血preptin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1);孕妇preptin浓度与孕妇年龄、FINS、糖筛后1h血糖水平、脐血preptin呈正相关(P<0.05).孕妇及脐血preptin与新生儿参数无相关性(P>0.05).空腹血清preptin与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preptin水平升高,可能为早期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李红艳;褚兆苹;代聪伟;冯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床旁内镜钛夹钳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中心,而内科内镜技术亦是微创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且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内镜下使用钛夹对于胃溃疡甚至某些十二指肠的溃疡出血进行钳夹止血具有迅速、准确、微创、效果显著等优点,并且在有条件的医院,在麻醉医生的配合下可以试试床旁治疗[1].本研究主要探讨实施床旁内镜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性眩晕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之一,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颈性眩晕由机械压迫以及交感神经刺激造成[1].多数患者伴有椎动脉受累,发病年纪以50岁左右多见.椎动脉上通常存在三个弯曲,这些弯曲使椎动脉的血流系统变缓,极易造成脑干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微循环障碍以及自由基损伤等.颈性眩晕多数由于患者累患颈椎病诱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征为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耳鸣耳聋、肩背痛、视觉障碍、出汗心悸及记忆力衰退等.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颈椎病发病率为3.8%~17.6%,多数椎动脉受累[2].临床上颈性眩晕与其他类型眩晕存在差异,要加以区分.研究也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长期伏案工作患者居多[3].目前关于颈性眩晕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理疗器械、推拿、牵引以及针灸等,各有特点却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临床上应综合考虑颈性眩晕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选择我科于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4例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并自发气胸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COPD简称“慢阻肺”,是指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慢性气道阻塞,其共同特征为管径小于2 mm的小气道阻塞和阻力增高[1].气胸是指当气体进入胸腔内造成的积气状态,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三类.后者常发生与前者的基础上,严重时常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我院针对此类疾病,对比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粗硅胶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原发性冠状动脉瘤1例MSCT表现分析

    患者,男,48岁.胸闷、胸痛1周,于2010年6月30日来我院门诊检查.既往体健.查体: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冠状动脉MSCT(GE公司64排)显示:冠状动脉为右优势型,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右冠状动脉远端、后降支分叉处一局限性球形膨胀,直径约0.6 cm,呈带蒂状与载瘤血管相连(图1~3),诊断为右冠状动脉动脉瘤.

    作者:董立英;周玲;赵庆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再通术联合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不孕症人群的30%~40%,而随着性传播疾病、流产等原因而保持上升趋势.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有良好疗效,但此方法仅单纯解除阻塞,属治标不治本.由于炎症造成输卵管内膜破坏或累及管壁,导致纤毛运动和平滑肌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输卵管的蠕动、拾卵及输送受精卵的功能,导致宫内孕率不高,输卵管妊娠率较高.笔者根据祖国医学,采用放射介入再通术联合中药综合治疗本症60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雅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在抗生素未应用于手术抗感染之前,大部分患者即使手术成功也常死于术后严重的感染[1].现在术后感染虽然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它大大地增加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的方向转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围手术期一般是指从患者开始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手术结束、患者基本恢复健康的一个围绕手术的全过程.目前,临床上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预防感染的方法.我院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作用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松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教育模式探讨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成为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内容,加上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我国的部分护生存在盲目择业,对护士缺乏职业认同等问题[1],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本科学生对工作的识别能力,引导其进入护士角色,引起了当前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要,也是我国20多年的护理教育方式的挑战.对我院160例实习护生分别进行职业相关实践活动教育和常规职业教育活动,以构建与现代教育形式相协调的护生职业认同的自我教育模式,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为拓展护生的职业认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红霞;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心肌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心肌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小鼠心肌细胞,H2O2刺激心肌细胞,分别于不同浓度H2O2刺激不同时段后,采用MTT法分析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内GSH和MDA水平,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内心肌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的变化规律.结果 高浓度H2O2较低浓度降低心肌细胞细胞活力显著,H2O2刺激2h后细胞活力降低显著(P<0.05);高浓度H2O2刺激2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H2O2刺激减少心肌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增加丙二醛(M DA)含量(P<0.05);H2O2刺激增加心肌细胞内cTnT和connexin 43蛋白表达,呈现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H2O2刺激心肌细胞,可抑制心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造成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H2O2引起心肌细胞内cTnT和connexin 43表达代偿增高.提示减少氧化应激,提高抗氧自由基防御机制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覃中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具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险恶、并发症多、预后差.虽然临床上采用常规的综合疗法,但SAP的病死率也在50%左右.SAP患者通常合并有全身炎性反应,此时机体的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进入血液中,这些因子可进一步激活其他炎性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造成炎症的级联放大效应,导致了SAP患者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为一种清除机体过多炎性介质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CBP对治疗SAP有较好的效果[1].对SAP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谢逢春;黄彬;刘凤鸣;易文枫;李振华;陈远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时间间隔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为20d间隔组;B组为40d间隔组.定期进行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痴质量.结果 术后11d及术后21d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两组实验侧表现大致相同;术后31 d、术后41 d及术后61 d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A组实验侧均优于B组实验侧(P<0.05).结论 自体骨髓移植可以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及质量.适当时间间隔的骨髓重复注射能更加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骨髓移植后的成骨作用主要体现在前30 d,高峰值出现在10~20 d.

    作者:张哲敏;张国磊;张延祠;刘建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扶正解毒汤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以上[1].临床上将NSCLC分为Ⅰ、Ⅱ、Ⅲ、Ⅳ期,约有70%~80%的患者确诊时即为ⅢB、Ⅳ期,此类患者已经无法手术治疗,而单纯的放化疗效果亦不理想.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治疗肺癌上显示了很大的优势,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2].扶正解毒汤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组方,具有益气扶正,解毒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我们对晚期NSCLC患者在进行放疗的同时给予扶正解毒汤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作者:杨志诚;赵云刚;刘明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ACS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征,病死率和发病率极高,在我国有上升趋势.ACS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血小板被激活,导致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引发ACS.所以阻止血栓的形成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1].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血小板药替罗非班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ACS的患者,对病例进行分组研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先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茗;任祝军;赵丽芬;王宝石;张志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常规凝血四项: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已成为临床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筛查、药物治疗监测等常规检测项目,也是我院术前必检项目之一.为保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实验室应制定和遵守各项实验SOP文件,还应去除或避免凝血四项分析前标本影响因素,确保检验结果质量.国外专家对急诊检验误差发生的种类和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60%以上的误差在检验还没有开始前就发生了,涉及从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到实验室检测前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检验结果的失误和不准确不应简单归责于检验科[1].根据多年血凝检测工作体会,将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如下经验交流.

    作者:王秀明;李志武;孙冀兵;张辉;韩颖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电子阴道镜检查和HPV-DNA检测用于临床诊断SPI的价值分析

    近年来,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明显增加.HPV感染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主要通过性传播,包括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papillomainfection,SPI)以及潜伏期感染,并以SPI多见,临床上,肉眼检查无法发现SPI感染病变.有研究证实,SPI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 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早期诊断SPI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354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HPV-DNA检测确诊为生殖道HPV亚临床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潘凤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与肾脏早期损伤的关系

    近年来,肾脏早期损害相关研究备受重视.在疾病早期,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查很难发现,使得漏诊病例增加,一旦临床上反应肾功能的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超出生理范围,肾脏损伤往往已到中晚期,病变很难逆转.因此,对肾损伤做到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血压不同组间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g/gCr)、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比值(BCR,g/gCr)以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比较研究,旨在为临床筛查高血压带来的肾脏早期损伤进行预警.

    作者:李贵连;李宝全;安翠平;杨燕;周琰;邢文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作用在儿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头孢克肟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交叉耐药性小,用药剂量小,适应证广泛等特点,也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之一.有研究显示,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应用极其普遍,给药途径多以静脉给药或联合给药为主,这既增加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1].由于家长更愿意让患儿接受口服治疗,有研究表明,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是儿科应用的安全而有效的抗菌药物[2],头孢克肟颗粒剂已用来治疗多种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作者:娄志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糖尿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慢性病之一,需要终身治疗,并且对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多种要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若血糖控制不稳定,还会并发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1].另外,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特殊的生理原因容易发生骨折,加上伴有糖尿病,临床上进行手术的风险较大,并发症多且严重,术后恢复慢[2].因此,为了使患者尽快康复,除了手术治疗外,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对94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旨在探索减轻患者痛苦、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护患沟通的的护理措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腾芳;陆孙芩;陆嘉丽;袁媛;马庆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