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邹丹凤;肖和平;尹洪云

关键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HIV阳性结核病患者44例、同期住院的HIV阴性结核病患者42例和HIV阳性非结核病患者28例.对3组患者的T-SPOT.TB、血结核抗体试验及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SPOT.TB对HIV阳性患者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5.71%、90.00%、75.00%,其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1.82%)与HIV阴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但HIV阳性结核病组结核抗体检查的灵敏度(25.00%)明显低于HIV阴性结核病组(57.14%)(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中,T-SPOT.TB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3种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分别是71.43%、85.71%、88.8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T-SPOT.TB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HIV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为62.50%,低于CD4+T淋巴细胞> 200个/μl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 T-SPOT.TB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HIV/AIDS合并结核病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T-SPOT.TB灵敏度有一定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时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11个RCT,包括881例患者.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WMD=-2.41,95% CI:-4.50~-0.32,P<0.01)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SMD=-1.32,95%CI:-1.75 ~-0.88,P<0.01)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血肌酐(Scr)(SMD=-0.33,95% CI:-0.70~0.04,P>0.05)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纳入的文章均未报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及CRP,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陈浩;张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HIV阳性结核病患者44例、同期住院的HIV阴性结核病患者42例和HIV阳性非结核病患者28例.对3组患者的T-SPOT.TB、血结核抗体试验及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SPOT.TB对HIV阳性患者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5.71%、90.00%、75.00%,其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1.82%)与HIV阴性结核病组T-SPOT.TB灵敏度(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但HIV阳性结核病组结核抗体检查的灵敏度(25.00%)明显低于HIV阴性结核病组(57.14%)(P<0.01).HIV阳性结核病组中,T-SPOT.TB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3种不同类型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分别是71.43%、85.71%、88.8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T-SPOT.TB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HIV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灵敏度为62.50%,低于CD4+T淋巴细胞> 200个/μl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 T-SPOT.TB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HIV/AIDS合并结核病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T-SPOT.TB灵敏度有一定影响.

    作者:邹丹凤;肖和平;尹洪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种营养评价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目的 用三种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探讨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ALL)、简易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NRS-2002)对108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 MNA-ALL和MNA-SF对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ALL、MNA-SF、NRS2002对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对男性、低龄组(60 ~ 79岁)住院老年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龄组(>8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ALL较其他方法检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

    作者:陆怡;张敏;李丽;曹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99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血液透析患者共657例,调查其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57例血液透析患者中23例发生了恶性肿瘤,占血液透析患者的3.5%.其中男性15例(65%),女性8例(35%).发现肿瘤的平均年龄为(67.56±8.06)岁,发现肿瘤的平均透析龄为(71.05±51.66)个月.肺癌例数多(39.1%),其次是肾癌(2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是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是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洁丽;刘熹;余晨;王爱丽;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核患者9 387例,合并VTE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VTE组),非VTE组患者采取随机方法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VTE组),比较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结核患者导致VTE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 387例住院结核患者中,32例合并VTE,占住院结核患者的0.341% (32/9 387).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长期卧床状态、血白细胞计数增加、D-二聚体升与住院患者发生VTE有关,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结核患者中,高龄、长期卧床状态者更易发生VTE.

    作者:徐鑫;曹卫军;倪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离体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格列齐特对糖尿病GK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GK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分为Wistar大鼠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ON组)、GK大鼠缺血预适应保护组(GK组)、缺血预适应+格列齐特组(10 μmol/L)(IPC+ Glc组),每组8只.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灌流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灌流30 min时,与CON组相比,IPC+ Glc组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IPC+ Glc组和GK组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格列齐特未影响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中琳;赵伟;吴国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SCVD患者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 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 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 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 (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 (P <0.ooi).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 CI:1.046~1.845)、1.476(95% CI:1.165~1.870)、2.026(95% CI: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 CI:1.003~2.067)、1.611(95%CI: 1.198~2.166)、2.206(95% CI:1.634~2.978).结论 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作者:赵苗苗;张杰;李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潍坊市奎文区2010-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分布和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2010-2012年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根本死因分类,使用SPSS 20.0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寿命损失等指标.结果 该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717.65/10万,男性874.43/10万,女性559.7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x2 =499.63,P<0.001);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占全死因的90.84%;肿瘤位于0~14岁组和45~64岁组死因首位,构成比为15.96%和38.25%,损伤中毒占15 ~44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0.96%.循环系统疾病占≥65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6.79%;其中肿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大,为25 452人年;损伤中毒位于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首位,为26.02年.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应根据该区居民死因分布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吴敏方;冯铁男;接潇;王朝昕;付忻;姜成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在行甲状腺根治切除术后,联合I131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之后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率,但仍然有大约20%的患者,可能由于对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不敏感,导致癌灶周围或者远处组织的转移.本文就甲状腺癌相关通路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登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目的 分析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FTR甲基化发生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癌组织标本及良性肿瘤组织中CFTR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及CFTR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卵巢癌中CFTR甲基化发生率大于50%,同时其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卵巢癌中CFTR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CFTR去甲基化处理后,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CFTR在卵巢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对病情进展的检测.

    作者:吴昊;相俊;王丰;李惠明;孙云燕;王炎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粉安素对老年患者糖、脂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素对老年患者糖、脂代谢及营养情况的影响,为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使用及效果评估,寻找有效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 150例老年患者,根据营养及进食情况分为3组.以正常进食者作为对组照;进食减少者,予口服安素补充营养,为加用安素组;因疾病不能进食者,予安素经鼻饲提供肠内营养,为单用安素组.所有受试者及对照组每日提供的总热量为125.52 kJ/kg.2周后留取血标本,检测餐后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安素的两组老年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降低,球蛋白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增高,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78,P=0.374).结论 血浆前白蛋白是较好评估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临床指标;肠内营养粉安素,可使老年患者的糖脂代谢、营养状况不同程度获益.

    作者:李健;谢南姿;王娟;王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GM与SMBG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与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ed blood glucose,SMBG)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各类大型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发表的关于应用CGM对比SMB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利用stata 12.0软件评价应用CGM对比SMBG的效果.结果 与SMBG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GM能够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WMD:-0.23%,95% CI:-0.29~-0.16).亚组分析显示,应用动态血糖监测能降低成人(WMD:-0.33%,95% CI:-0.46~-0.20)及儿童、青少年(WMD:-0.13%,95%CI:-0.26~-0.01)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 CGM)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MD:-0.23%,95% CI:-0.30 ~-0.16).应用CGM可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SMD:-0.27,95% CI:-0.45~-0.09).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特别是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可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作者:魏美林;王倩倩;韩峻峰;魏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8 F-PET/CT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恶性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18F-FDGPET/CT鉴别肺GGO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行PET/CT检查的肺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影像学特点行回顾分析,其中5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31例随访疗效后明确诊断.结果 82例患者中,50例为恶性病变,32例为良性病变.单因素分析显示,PET/CT下GGO的密度类型、分叶、边界、毛刺、胸膜凹陷征、充气空泡征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 take value,SUV)平均值、大值对于良恶性鉴别有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混合型GGO、边界不清GGO及分叶GGO是恶性GGO的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大值与平均值对于GGO的良恶性鉴别准确性较低(AUC=0.679、0.682).结论 18F-PET/CT对恶性GGO的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徐丽云;褚海青;李冰;沈莉;孙秋红;赵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催产素干预兔骨质疏松模型骨微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显微CT (Micro-CT)评估催产素(oxytocin,OT)干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后的骨质及骨微结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 60只20周龄新西兰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OP模型组和OT干预组,每组20只.对照组施行假手术,OP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OT组在兔OVX术后第2周起,每天皮下注射催产素持续8周或至实验时间点为止,对照组和OP组则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三组分别在术后第0、4、8、10、12周处死,获取兔左后股骨上段行Micro-CT扫描,计测骨组织矿物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和主要骨微结构参数,三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OP组T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从第8周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骨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Tb.Sp)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OT组TMD直到第12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BV/TV、Tb.N从第8周开始较OP组明显增加(P<0.05),Tb.Th从第10周开始较OP组增加(P<0.05),SMI、Tb.Sp从第8周开始较O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OP模型兔早期活体OT干预可有效减缓骨质衰败程度,Micro-CT能动态观察其病理生理变化过程,OT可能是一种有效防治OP的药物.

    作者:邱裕友;唐翠松;胡剑;吴兴;华婷;汤光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MP-2控释涂层对加力状态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测试在加力状态下,层层自组装BMP-2控释涂层的缓释效果,并检测其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的成骨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Flexcell加力六孔板上负载[(PAH/BMP-2)/PSS][COL/ALG] 20涂层,利用ELISA检测加力状态下缓释涂层21 d内释放的BMP-2浓度;将4~6代PDLSCs种于预置BMP-2控释涂层的BioFlex专用六孔培养板,置于FX-4000T加力系统中,加载动态张应力(10%形变牵张力,20Hz),各组作用时间均为1h/次,3次/d,间隔4h加力,分别培养3、5、7d.对照组为非预置涂层添加BMP-2培养液(100 ng/ml)的BioFlex板同条件下加力培养;使用用Real-Time PCR和Westem印迹法分析PDLSCs在不同张应力作用前后,其表型标志Runx2,ALP和OC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力3、5、7d后,Runx2、ALP和OCN标志物mRNA与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BMP-2) PSS]/[COL/ALG]20涂层对hPDLSCs在加力状态下成骨向分化能力具有显著增强作用.

    作者:侯文婕;陈静;李文星;刘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家属焦虑和抑郁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影响.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2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80例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孕妇及家属作为对照组,妊娠满24周者入组,填写HAD量表评分.结果 孕24周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0%,抑郁发生率为30%、24%,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焦虑发生率为11%、6%,抑郁发生率为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直线正相关(r=0.95,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导致孕妇和家属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二者相互影响.

    作者:包怡榕;苏平平;高晓玲;李艳;刘倩倩;应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质网应激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是一种负责蛋白质合成、折叠以及转运,脂类生物合成,空泡运输以及胞内钙存储的多功能细胞器.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质的蓄积及钙离子稳态的打破,诱发内质网应激,发生具有保护性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应激与多个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参与炎症、凋亡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发生机制及相关的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成功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依达拉奉组,每组32只.试验后第2天,模型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依达拉奉组予依达拉奉3 mg/kg,每日1次.在试验后第3、7、14、28天,两组各处死8只大鼠,大鼠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T-PCR法检测纹状体VEGF及其受体Flk-1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纹状体VEGF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后第7、14、28天,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 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第7天(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 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第3天(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纹状体VEGF及Flk-1表达,保护脑神经有关.

    作者:季玮;江艳芬;陈颖;陈春叶;梁静;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京沪穗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及其与肺癌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京沪穗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其与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居民肺癌发病率及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数据,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法对各城市肺癌发病率进行趋势分析,并运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构建各城市API及GDP对不同性别肺癌发病率影响的模型.结果 上海及广州的空气质量显著优于北京,各城市API年平均值及污染天数出现轻微波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2009年,京沪穗各城市肺癌的发病粗率均呈上升趋势,而世标率在北京女性、上海男性及广州的男性和女性中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仅上海男性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1.060,P=0.019).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发病率与GDP和API无相关性(P>0.05),而城市、性别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京沪穗三城市API逐渐改善,其变化与肺癌发病率变化无相关性,应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

    作者:付忻;冯铁男;张露丹;吴敏方;姜成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且已表现出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肘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其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感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假体的选择、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康复等诸多因素相关.本文对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舒和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