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徐鑫;曹卫军;倪健

关键词:结核, 静脉血栓栓塞症, 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核患者9 387例,合并VTE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VTE组),非VTE组患者采取随机方法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VTE组),比较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结核患者导致VTE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 387例住院结核患者中,32例合并VTE,占住院结核患者的0.341% (32/9 387).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长期卧床状态、血白细胞计数增加、D-二聚体升与住院患者发生VTE有关,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结核患者中,高龄、长期卧床状态者更易发生VTE.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核患者9 387例,合并VTE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VTE组),非VTE组患者采取随机方法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VTE组),比较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结核患者导致VTE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 387例住院结核患者中,32例合并VTE,占住院结核患者的0.341% (32/9 387).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长期卧床状态、血白细胞计数增加、D-二聚体升与住院患者发生VTE有关,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结核患者中,高龄、长期卧床状态者更易发生VTE.

    作者:徐鑫;曹卫军;倪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牙胚发育各阶段(蕾状期E14.5、帽状期E16.5、钟状期E18.5、钟状晚期P1及牙根形成期P7)标本,进行TRPC1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TRPC1在牙胚发育过程中呈动态时空表达.在蕾状期增厚的牙板上皮,帽状期和钟状早期的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钟状晚期的成釉细胞和前成牙本质细胞及牙根形成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均可见阳性信号表达,且呈增强趋势.结论 TRPC1可能是一种新的参与调控牙胚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牙齿发育矿化的跨膜信号转导分子.

    作者:杨俊;李午丽;陈龙杰;蒋承智;朱霞;赵守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转录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关键转录因子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转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样细胞的方法.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通过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确定其多系分化能力;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获得分别含有11个转录因子Sox2、Pax6、Rax、Six6、Nr2e1、Otx2、Lhx2、Crx、Mitf-A、Klf4和c-Myc的病毒,并通过感染hUC-MSCs来诱导hUC-MSCs向RPE样细胞分化.结果 hUC-MSCs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CD11b、CD34,CD45和HLA-DR等分子标记,在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视网膜及RPE发育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能够将hUC-MSCs直接转分化为RPE样的细胞,并表达ZO-1、RPE65、Bestrophin-1(Best-1)、CK8/18、Cralbp、Mertk、Tyrosinase (Tyr)、PEDF等RPE细胞的特征分子.结论 视网膜及RPE发育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可直接将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

    作者:王丽;范文斌;吕立夏;李鹏;田海滨;徐国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8 F-PET/CT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恶性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18F-FDGPET/CT鉴别肺GGO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行PET/CT检查的肺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影像学特点行回顾分析,其中5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31例随访疗效后明确诊断.结果 82例患者中,50例为恶性病变,32例为良性病变.单因素分析显示,PET/CT下GGO的密度类型、分叶、边界、毛刺、胸膜凹陷征、充气空泡征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 take value,SUV)平均值、大值对于良恶性鉴别有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混合型GGO、边界不清GGO及分叶GGO是恶性GGO的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大值与平均值对于GGO的良恶性鉴别准确性较低(AUC=0.679、0.682).结论 18F-PET/CT对恶性GGO的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徐丽云;褚海青;李冰;沈莉;孙秋红;赵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3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5 mm)患者的病理分类及临床处理.方法 选取经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349例,其中无出血者227例(无出血组),出血者122例(出血组),分别对两组行内膜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无出血组以子宫内膜息肉占首位,为63% (143/227),其次为子宫黏膜下肌瘤5.72%(13/227),符合绝经期正常表现的占23.79%(54/227),不典型增生占2.2% (5/227),子宫内膜癌占4.84%(11/227).出血组子宫内膜息肉占26.22%(32/122),符合绝经期正常表现的占33.6%(41/122),子宫内膜癌占31.97%(39/122),癌肉瘤占3.2%(4/122).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应警惕并及时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性质.绝经后阴道出血不伴内膜增厚的患者,临床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吕斯迹;冯令达;殷怡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GM与SMBG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与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ed blood glucose,SMBG)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各类大型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发表的关于应用CGM对比SMB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利用stata 12.0软件评价应用CGM对比SMBG的效果.结果 与SMBG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GM能够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WMD:-0.23%,95% CI:-0.29~-0.16).亚组分析显示,应用动态血糖监测能降低成人(WMD:-0.33%,95% CI:-0.46~-0.20)及儿童、青少年(WMD:-0.13%,95%CI:-0.26~-0.01)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 CGM)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MD:-0.23%,95% CI:-0.30 ~-0.16).应用CGM可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SMD:-0.27,95% CI:-0.45~-0.09).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特别是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可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作者:魏美林;王倩倩;韩峻峰;魏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丁酸盐激活CaMKK促进紧密连接重组装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丁酸盐激活AMPK从而调节紧密连接的重组装的途径.方法 使用丁酸盐、CaMKK特异抑制剂(STO-609)处理上皮屏障模型Caco-2细胞,在转钙过程中检测电阻(TER)值、细胞内ATP水平以及CaMKK和AMPK的磷酸化状况,从而判断丁酸盐促进紧密连接重组装的上游信号通路.结果 丁酸盐处理Caco-2细胞后,其TER值显著增高(P<0.05),CaMKK和AMPK均被磷酸化激活,而上述作用可被STO-609部分减弱.结论 丁酸盐可通过钙离子途径磷酸化激活CaMKK,继而活化AMPK促进紧密连接的重组.

    作者:张洁;苗伟;刘畅;康志骞;李丽;彭鲁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且已表现出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肘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其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感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假体的选择、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康复等诸多因素相关.本文对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舒和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MP-2控释涂层对加力状态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测试在加力状态下,层层自组装BMP-2控释涂层的缓释效果,并检测其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的成骨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Flexcell加力六孔板上负载[(PAH/BMP-2)/PSS][COL/ALG] 20涂层,利用ELISA检测加力状态下缓释涂层21 d内释放的BMP-2浓度;将4~6代PDLSCs种于预置BMP-2控释涂层的BioFlex专用六孔培养板,置于FX-4000T加力系统中,加载动态张应力(10%形变牵张力,20Hz),各组作用时间均为1h/次,3次/d,间隔4h加力,分别培养3、5、7d.对照组为非预置涂层添加BMP-2培养液(100 ng/ml)的BioFlex板同条件下加力培养;使用用Real-Time PCR和Westem印迹法分析PDLSCs在不同张应力作用前后,其表型标志Runx2,ALP和OC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力3、5、7d后,Runx2、ALP和OCN标志物mRNA与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BMP-2) PSS]/[COL/ALG]20涂层对hPDLSCs在加力状态下成骨向分化能力具有显著增强作用.

    作者:侯文婕;陈静;李文星;刘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与CD138+浆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与静脉血CD138+浆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40例为心肌梗死组,另外选取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静脉血CD138+浆细胞数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结果 急性期心肌梗死组患者静脉血CD138+浆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第3天达到高峰.心肌梗死后非重构组的静脉血CD138+浆细胞数量较心肌梗死后重构组高(P<0.01),但在1个月后均恢复基础水平.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血CD138+浆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但其数量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呈负相关.

    作者:黄飞飞;蒋金法;孙冰;沈筱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粉安素对老年患者糖、脂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素对老年患者糖、脂代谢及营养情况的影响,为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使用及效果评估,寻找有效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 150例老年患者,根据营养及进食情况分为3组.以正常进食者作为对组照;进食减少者,予口服安素补充营养,为加用安素组;因疾病不能进食者,予安素经鼻饲提供肠内营养,为单用安素组.所有受试者及对照组每日提供的总热量为125.52 kJ/kg.2周后留取血标本,检测餐后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安素的两组老年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降低,球蛋白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增高,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78,P=0.374).结论 血浆前白蛋白是较好评估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临床指标;肠内营养粉安素,可使老年患者的糖脂代谢、营养状况不同程度获益.

    作者:李健;谢南姿;王娟;王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成功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依达拉奉组,每组32只.试验后第2天,模型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依达拉奉组予依达拉奉3 mg/kg,每日1次.在试验后第3、7、14、28天,两组各处死8只大鼠,大鼠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T-PCR法检测纹状体VEGF及其受体Flk-1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纹状体VEGF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后第7、14、28天,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 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第7天(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 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第3天(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纹状体VEGF及Flk-1表达,保护脑神经有关.

    作者:季玮;江艳芬;陈颖;陈春叶;梁静;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离体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格列齐特对糖尿病GK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GK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分为Wistar大鼠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ON组)、GK大鼠缺血预适应保护组(GK组)、缺血预适应+格列齐特组(10 μmol/L)(IPC+ Glc组),每组8只.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灌流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灌流30 min时,与CON组相比,IPC+ Glc组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IPC+ Glc组和GK组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格列齐特未影响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中琳;赵伟;吴国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肌肉因子irisin在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压力负荷诱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模型,探索新型肌肉因子irisin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dysfunction,DHF)之间的联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abdominalaortic constriction,AAC)的手术方式建立压力负荷诱导大鼠DHF的疾病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入AAC手术组(n=10)和假手术(sham)组(n=10).造模12周后测量心超、心室内压力、解剖结构评估造模效果.EILSA检测irisin两组间血清水平表达差异;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risin的剪切前体Ⅲ型纤维蛋白结构域5(FNDCS)在两组间表达差异,寻找irisin的分泌来源.结果 成功建立AAC-DHF的SD大鼠疾病模型.造模12周时,AAC组大鼠血清irisin水平逐渐升高,第12周时显著高于Sham组[(135.2±28.9)ng/ml vs(64.9±34.0) ng/ml,P<0.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NDC5在AAC组的心脏组织(11.8±2.4 vs 1.88±1.2,P<0.001)和肌肉组织中表达较高(15.1±1.6 vs1.25±1.4,P<0.001).Western印迹法显示,AAC组FNDC5在心脏表达高于Sham组(P=0.021).IHC染色显示,FNDC5主要表达于AAC组骨骼肌筋膜和心肌实质.结论 大鼠AAC模型证实血清irisin水平在DHF的情况下升高,其来源可能是由心肌和骨骼肌共同分泌的.

    作者:周顺萍;王凯;徐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在行甲状腺根治切除术后,联合I131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之后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率,但仍然有大约20%的患者,可能由于对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不敏感,导致癌灶周围或者远处组织的转移.本文就甲状腺癌相关通路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登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时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11个RCT,包括881例患者.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WMD=-2.41,95% CI:-4.50~-0.32,P<0.01)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SMD=-1.32,95%CI:-1.75 ~-0.88,P<0.01)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血肌酐(Scr)(SMD=-0.33,95% CI:-0.70~0.04,P>0.05)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纳入的文章均未报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及CRP,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陈浩;张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潍坊市奎文区2010-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分布和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2010-2012年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根本死因分类,使用SPSS 20.0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寿命损失等指标.结果 该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717.65/10万,男性874.43/10万,女性559.7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x2 =499.63,P<0.001);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占全死因的90.84%;肿瘤位于0~14岁组和45~64岁组死因首位,构成比为15.96%和38.25%,损伤中毒占15 ~44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0.96%.循环系统疾病占≥65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6.79%;其中肿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大,为25 452人年;损伤中毒位于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首位,为26.02年.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应根据该区居民死因分布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吴敏方;冯铁男;接潇;王朝昕;付忻;姜成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家属焦虑和抑郁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影响.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2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80例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孕妇及家属作为对照组,妊娠满24周者入组,填写HAD量表评分.结果 孕24周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0%,抑郁发生率为30%、24%,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焦虑发生率为11%、6%,抑郁发生率为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直线正相关(r=0.95,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导致孕妇和家属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二者相互影响.

    作者:包怡榕;苏平平;高晓玲;李艳;刘倩倩;应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具核梭杆菌丰度差异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具核梭杆菌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丰度变化及其组织定位,探讨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5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具核梭杆菌在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丰度,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该杆菌在肠癌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具核梭杆菌在77.1%(27/35)的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均可检出,17.1%(6/35)的肠癌和癌旁组织均不可检出,5.7%(2/35)的肠癌组织检出,癌旁组织未检出;且肿瘤部位具核梭杆菌丰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具核梭杆菌主要定植于肠黏膜表面.具核梭杆菌在肠癌组织中的丰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肿瘤分期无关(P>0.05).结论 具核梭杆菌在肠癌组织中呈高感染负荷状态,且主要附定值与大肠癌黏膜表面,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

    作者:杨垒;杨永志;秦环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SCVD患者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 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 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 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 (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 (P <0.ooi).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 CI:1.046~1.845)、1.476(95% CI:1.165~1.870)、2.026(95% CI: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 CI:1.003~2.067)、1.611(95%CI: 1.198~2.166)、2.206(95% CI:1.634~2.978).结论 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作者:赵苗苗;张杰;李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