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华
2000~2003年,在我院乳腺病专科门诊中,用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诊断标准
作者:黄霖;刘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多采用体外碎石机进行超声波碎石,碎石虽然迅速,但碎石后易复发.笔者1998年以来,采用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据质预防,是指根据妇人病质的特点,施以相应的预防措施.由于妇人病质不同,直接影响着其对病因的易感,妊娠病的发病类型、程度、预后转归,因此,妊娠病中医据质预测预防,不仅着眼于预防易感病因,而尤其注重妇人不同病质对疾病的反应性,修补被破坏的人体机制,进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作者:王希浩;徐立然;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肿瘤病人化疗中发生一种罕见的毒副反应--咳吐大量涎沫.出现这种毒副作用的病人化疗疗程多在4个周期以上.
作者:杨峰;邹宏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一般认为体温在37.3~38℃之间,没有明显阳性检测反应,而又自感不适的病情称为低热.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猪苓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环丙沙星片剂.结果:中药组能改善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尿常规、尿沉渣计数结果,总有效率与环丙沙星相近,但副作用较环丙沙星小.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优于对照西药.
作者:朱晓红;贾燕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IBV)临床非常多见,现将我们近两年收治的36例患者,用复方莪棱口服液治疗,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作者:马振;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对后学启迪颇多.其论医理独具慧眼,不泥旧说,发前人之未发;疏方谴药亦是匠心独具,浑然自成一家.兹不揣冒昧,浅论其有关女科学术思想和治疗用药特点,述其涯略.
作者:王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的多发病,它具有传播范围广、流行速度快、感染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等特点.西医目前缺乏特效治疗.
作者:张旭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称ANFH,是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的骨缺血性坏死疾病.其病变可累及整个髂关节,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塌陷,终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功能扶正祛邪,温散共施,表里同治.笔者依据少阴阳虚,复感风寒的特点,移治于杂病,频有效验,略举例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问题,早被国内外专家所关注.近两年,我们用博尔泰力干拢素联合治疗乙肝患者4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怀宏;孙春伟;裴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讨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同配伍剂量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将93例病人分为3组,分别给予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按生药1:1、3:1、6:1比例静滴,结果表明3:1比例组在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
作者:金杰;陈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于1998年10月~2002年12月,用自拟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42例,取得较好的抗子宫肌瘤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侠;李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绞股蓝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与结果: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0/R)模型.通过对动物行为评分,脑栓塞区含水量、重量比测定以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给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绞股蓝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脑组织保护作用.
作者:池明宇;梅学文;郑贵元;张澄波;侯庆华;韩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医学认为本虚内生,日久而致气、痰、血互结,津粘血燥,变证丛生,此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虚证、瘀证、痰证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意义,以及本地区食管癌的防治对策,笔者以1999年4月~1999年12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了观察分析.
作者:焦智民;洪永贵;王洪海;张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酒精性肝硬化属祖国医学的臌胀范畴,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病证.笔者近几年来自拟软肝汤加减治疗酒精性肝硬化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杰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石膏为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其性味辛甘、大寒,生用功偏泻火清热、除烦止渴,煅用功擅收敛生肌.常用量15~30 g,入煎剂宜打碎先煎.
作者:尚学瑞;赵世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伤寒论>中的中风,不仅是病名,也是病因.中风的含义,有异于后世的伤风.中风的治法,也与后世不同.兹分述之.
作者:郭梅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9年以来,笔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养通行法为主,自拟通任种子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