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

温海;马艳枝

关键词:中风(中医)/针灸疗法, 失语/针灸疗法
摘要:中风后失语治疗较困难,多依赖自我恢复,病程在半年以上者自然恢复率极低。自1996~2000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并与药物治疗者进行比较,经120例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共12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大74岁,小27岁;……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及其几种常见伪品的鉴别

    笔者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过数种黄芪伪品或混淆品种,采用调查鉴定、性状鉴别并结合简单的理化方法,对黄芪正品及其几种伪品进行鉴别,现报道如下。 1 黄芪正品 来源: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 var monghlicus(Bge.)Hsiao或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Rc.的干燥根。……

    作者:苗国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乌枳口服液干预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8例

    近两年来我们应用乌枳口服液配合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8例,疗效满意,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98例,其中干预性治疗52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年龄46~69……

    作者:马振;吴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论益气扶正法在外感热病中的应用

    外感热病在内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多见的,相似于现代医学之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治疗上西医常用抗生素,中医则常用清热解毒等法,很少注意扶正法的应用,尤其是益气扶正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外感热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出现气虚证,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应用常规祛邪法的同时,适时地配合益气扶正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我们的体会,对益气扶正法在外感热病中的独特作用谈一点管见。……

    作者:高雅;李更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病属中医学“偏头痛”、“头风”、“面痛”、“首风”、“脑风”等病证范畴。现将十年来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脉均会于此,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

    作者:张国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乌头炮制与解毒的关系

    中药乌头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包括川乌、草乌。临床上其主要的功效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以及跌打损伤疼痛等病症。其止痛效果尤为突出。但由于乌头具有较大的毒性,在使用中稍有不慎,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应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炮制,以便控制毒性,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乌头……

    作者:陈修常;陈富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简易牵引抱球固定治疗手部骨折86例

    手部活动,复杂灵巧,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时手部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从1995年以来,采用简易牵引,抱球固定的方法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龄小12岁,大60岁;单发骨折78例,多发骨折8例;掌骨骨折66例,指骨骨折22例;闭合骨折82例,开放骨折4例。……

    作者:易立;张楷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10例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疾病,笔者应用自拟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10例,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0例患者男52例,女58例;年龄35~65岁,平均42.5岁。患者均有右胁或胆囊区,或剑突下,胀满或疼痛不适,且均经B超证实有慢性胆囊炎。其中20例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健康携带),40……

    作者:李长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

    中风后失语治疗较困难,多依赖自我恢复,病程在半年以上者自然恢复率极低。自1996~2000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并与药物治疗者进行比较,经120例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共12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大74岁,小27岁;……

    作者:温海;马艳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9年3月~2000年3月用双黄连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年龄在3个月以上住院患儿。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国儿科学》及全国小儿肺炎诊断和分型标准。治疗组患儿100例,对照组患儿100例,两组患儿均具有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肺部听……

    作者:李峰晓;邓滇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刘学勤治疗乙型肝炎经验

    刘学勤主任医师业医四十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肝病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拜师继承学习,获益匪浅,兹将老师治疗乙型肝炎的经验整理如下: 1 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 刘师诊治乙型肝炎的思路、方法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在辨证与辨病相结的诊断方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和调整与专药(方)相结……

    作者:刘静宇;庞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继发青光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Acute idiopathic comeal endothelitis,AIC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角膜炎症。虽然报道不多,却也并非罕见。急性期常出现眼压升高而继发青光跟。临床上误诊误治时常发生。我们自1996~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AICE继发青光眼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种平;贺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7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目的:研究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状态,确立中医辨证种类和证型分布规律。对象和方法:回顾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连续病例270例,依据术后患者状态,制定调查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经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症候规范》,结合专家辨证进行研究。结果:总结出6大症候群,经专家辨证为:脾气虚、气虚下陷、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湿热夹瘀。结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可分为6类证型:脾气虚、气虚下陷、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湿热夹瘀。

    作者:林兆丰;郑德全;谭志健;秦有;王建春;陈志强;蔡炳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海龙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148例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表现为患者的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因其病机复杂,治疗颇为棘手。我们在临床上用益肾填髓、调气活血法治疗该病症148例,疗效满意,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作者:门艳丽;曹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消癖丹膏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20例

    乳腺小叶增生是青壮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目前中西药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89年5月至2001年6月间,根据中医理论,借鉴祖传经验,研制成内服“消癖丹”和外敷“消癖膏”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国;王敏;潘义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雀目夜明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6例

    高风雀目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遗传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明确,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张望之主任医师,治疗内障眼病五十余年的经验,用开郁导滞法治疗高风内障36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为双眼,其中男性24例,女性……

    作者:邓海先;邓想民;邓想淑;李怀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对大鼠肾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HHI-I)对同系大鼠肾移植中肾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供肾热缺血5分钟、乳酸林格液中冷保存3小时后进行同种大鼠间肾移植,随机分为HHI-I组和对照组。HHI-I组在开放血流前30分钟大鼠颈静脉给予HHI-I 1ml/100g体重、电子蠕动泵缓慢注入;常规组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速度、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血流开放后5分钟和移植后24小时血和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肌酐(Cre)含量、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移植后24小时肾脏血流(RBF)的变化以及肾脏组织学的光镜改变。结果:HHI-I组肾脏移植术后24小时血Cre、血和肾脏组织的MDA及ET-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血和肾脏组织SOD的活力却明显高于对照组,RBF亦显著高于再灌组。此外,HHI-I组的病理改变程度也比对照组轻。结论:HHI-I可保护移植肾、减少血流开放后的再灌注损伤。

    作者:毕旭东;崔乃强;赵晶;赵连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初探

    1 糖尿病辨证用药 1.1 按三焦与上中下三消辨证用药 上焦包括肺经与心经,中焦包括脾经和胃经,下焦包括肾经和肝经。消渴病历代医家宗上中下三消论,上消属肺,而心火亢盛也是导致消渴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认为上消应包括心肺,所以上消不但要润肺燥,更重要是泻心火,上消者,火热亢盛,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

    作者:陈济世;陈秀春;魏国宝;陈万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论灸法之补泻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然今言针灸补泻,实乃针法补泻。忽略于灸法而不谈,大有灸无补泻之说,为了提高灸之疗效和扩大其治疗范围,笔者不揣浅陋,对灸法的临床补泻作以论述,期作引玉之砖。 1 施灸操作论补泻 《灵枢·背俞篇》云:“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

    作者:田元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汤合缩泉丸治疗尿崩症

    尿崩症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由于下上脑产生利尿激素(ADH)的神经核(视上核及房室核)及神经纤维(下丘脑——神经垂体束)或垂体后叶损伤,使ADH分泌减少或缺乏,引起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表现多尿,低比重尿。因机体失水而导致严重口渴、多饮。认为它是一种心身疾病,尤其是由情绪障碍所引起的躯体……

    作者:叶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00例

    近7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00例慢性前列腺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00例,年龄大46岁,小16岁,平均24岁。病程长5年,短1月,平均1年。其中86例患者伴有性功能减退。对照组200例,年龄大51岁,小19岁,平均27岁。病程长4年,短3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94岁患者伴有性功能减退。……

    作者:段予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