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高翔;吴弢;瞿佶;李蠡;苟海昕;叶秀兰;唐占英;胡志俊;席智杰

关键词:颈椎病, 卧位整脊疗法, 推拿手法
摘要:目的:观察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非脊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例非脊髓型颈椎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施以卧位整脊手法治疗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免疫损伤的影响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O.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作者:刘叶;吴智兵;林兴栋;王晓萍;钟嘉熙;林培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脏脚踝脉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脚踝脉搏指数(CAVI)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CAVI及心脏右膝窝脉搏指数(RkAVI)值,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CAVI、RkCAVI的差异.结果:实证患者CAVI、RkCAVI值较虚证患者明显升高(P<0.05),痰瘀证患者CAVI、RkCAVI值较非痰瘀证患者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CAVI的检测对于冠心病虚实证型、痰瘀证型的辨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崔松;韩静;阮小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胰岛素水平(2h INS)、胆固醇(TC)、三酰甘油(1G)、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BG、Hb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FBG、2h BG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胆同醇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胆固醇水平.

    作者:王小萍;桑海康;赵伟康;王向红;缪红;孙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非脊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例非脊髓型颈椎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施以卧位整脊手法治疗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卧位整脊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高翔;吴弢;瞿佶;李蠡;苟海昕;叶秀兰;唐占英;胡志俊;席智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加强中医院校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思考

    中医院校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早临床和多临床,推进好导师制,强化学习和运用经典的能力,并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作者:樊玉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UBE2D2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对其调控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UBE2D2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UBE2D2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 arrays检测肝癌组织UBE2D2表达的差异;设计2个人UBE2D2基因siRNA靶点,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芯片结果显示,UBE2D2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健脾理气法下调作用较明显;采用MTY法筛选到1个UBE2D2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转染6 d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6 d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UBE2D2基因的高表达与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而中药健脾理气治法对其具有下调作用.

    作者:梁超;方肇勤;管冬元;胡卫;代小平;吴中华;高必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丹参酮ⅡA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 Ⅱ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体内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药物溶媒对照组(C组)及口服TanⅡA不同剂量组(D、E组),治疗组于术前3 d开始TanⅡA灌胃.采用小鼠部分肝叶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6 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评估肝脏病理损害,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分析肝脏组织HO-1、TLR4的表达及其信号蛋白磷酸化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A组小鼠经假手术处理后血清转氨酶(AST和ALT)、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较低,并显示正常的肝脏组织结构;B组小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转氨酶、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与A组小鼠比较明显升高(P<0.01),肝脏细胞病理损害严重,但与C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anⅡA治疗3 d的D组、E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较B组、C组明显降低,肝脏的病理损害较轻;肝脏细胞TNF-α、IL-6、IL-1β和MCP-1的表达明显降低;并抑制肝脏细胞TLR4表达以及JNK,p65的磷酸化,促进HO-1的表达,E组的作用较D组更强.结论:Tan ⅡA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肝脏表达TLR4,并诱导HO-1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信号的活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齐艳艳;史永照;梅怡;冯雯;陈腾;唐剑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岩宁方及其拆方对Lewis小鼠肿瘤肺转移与VEGF/KDR表达关系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及其拆方对C57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激酶功能区受体(kinase-domain insert containing Deceptor,KDR)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肺岩宁组、益气组、补肾组和抗癌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均灌胃21 d,第22天处死.观察肺转移情况,取肿瘤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57小鼠Lewis肺癌中VEGF和KD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岩宁组与补肾组、抗癌组小鼠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益气组(P<0.05).C57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表达VEGF和KDR,但肺岩宁组与补肾组、抗癌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组(P<0.05),肺岩宁方组和抗癌组小鼠肿瘤组织中KD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组(P<0.05).结论:肺岩宁抑制C57小鼠Lewis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及其受体KDR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中奇;邓海滨;张丽曼;徐振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蜂蜜在腹郜术后表浅切口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蜂蜜治疗腹部术后表浅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腹部术后发生表浅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47例是采用外科常规治疗,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蜂蜜填充伤口治疗.比较两种治法在创面脓性分泌物减少时间、脓性分泌物清除时间、肉芽鲜活时间、二期缝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蜂蜜辅助治疗患者的伤口脓性分泌物减少时间、脓性分泌物清除时间、肉芽鲜活时间及二期缝合时间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蜂蜜辅助治疗可能对于表浅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有益疗效.

    作者:祝涛;胡宗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马贵同教授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学术思想撷英

    马贵同教授临证注重培补后天之本,对胃肠病治疗主张补通结合贯穿始终;辨治重视祛除胃肠瘀血和调节情志;辨证注重整体,用药有的放矢,而且善于运用经方;对疾病的诊治主张衷中参西,倡导中说析理.

    作者:龚雨萍;唐志鹏;柳文;胡鸿毅;朱凌宇;郝薇薇;田芸;李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八珍汤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创面对照组外,其余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八珍汤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通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PCNA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八珍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PC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八珍汤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八珍汤组细胞凋亡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八珍汤能明显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的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增殖,抑制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邢捷;阙华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才、团队和科研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学科建设应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重视人才、团队和科研方向的基础建设.要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等实践选拔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基础与临床结合、多学科合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团队;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作者:赵伟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论经络系统的综合层次

    经络是人体上下内外整体联系的综合生命系统,从联络脏腑和肌肉皮肤内外的多莺系统层次、远端到近端的上下综合层次、内外之间的分段汇通综合层次和反映三阳三阴气机变化的内外综合层次等方面理清其多维的综合关系,更有利于深入理解经络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针水沟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影响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和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情况及电针水沟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基础上,参照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联合注射的方法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按6 h、1 d、3 d、7 d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和伊文斯蓝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EB)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作者:舒适;杨丽坤;尤艳利;钱小路;胡甜甜;周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湿阻热郁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湿阻热郁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唾液β2-微球蛋白(MG)的变化及其对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的意义.方法:62例pSS女性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湿阻热郁型患者31例,非湿阻热郁型患者31例,另以1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唾液β2-MG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唾液β2-MG水平与其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湿阻热郁型患者的病程较非湿阻热郁型患者明显延长(P<0.05).与健康者相比.所有患者的唾液β2-MG含量均明显上升(P<0.001);与非湿阻热郁型患者相比,湿阻热郁型患者的唾液B:一MG含量亦明显增加(P<0.001).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加,唾液β2-MG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唾液β2-MG含量可能成为临床pSS湿阻热郁型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胡建东;袁旭;薛鸾;孙靖;李国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医舌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深入,进一步使中医舌诊的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成为热点.从舌象采集环境、舌体分割、舌质和舌苔的分离、颜色纹理以及其他舌体特征的识别、舌象库与知识库的建立等方面,系统地综述各部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智能中医舌诊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苑琳琳;李文书;姚建富;宋红;郑小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远红外胶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远红外胶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治疗组给予远红外胶贴外敷,对照组给予麝香解痛膏外敷治疗.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证候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①两组经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较治疗前疼痛强度均明显减轻,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第3天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经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的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临床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55.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刺激反应.结论:远红外胶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值得l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洁;许金海;莫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本科生在西医内科实习采用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

    为提高中医院校本科生的西医学基础,加强其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对60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导师制教育与非导师制的对照评价.结果显示在总成绩、问诊以及包含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的问答等方面,导师制组均明显优于非导师制组(P<0.05).

    作者:唐红;王秀薇;郝微微;柳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BL教学与启发引导式教学相结合在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中的教学实践

    为改进神经病学I临床教学方法,初步探索了将PBL教学模式与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潘卫东;孙燕;刘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东医宝鉴》引证《金匮要略》内容考

    参考朝鲜医著<东医宝鉴>,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分析<金匮要略>流入朝鲜的版本情况及<金匮要略>与<东医宝鉴>在方名、剂量等方面的差异,列举<金匮要略>未载条目,为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姚佳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