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桂祥;李其忠
目的:观察肺岩宁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周期G1/S检测点信号通路中MDM2-P53生物轴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造模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顺铂组、肺岩宁煎剂组、肺岩宁颗粒低剂量组、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肺岩宁颗粒高剂量组,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各组抑瘤率、瘤重、体质量、去瘤体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RT-PCR测定肿瘤组织MDM2、P53的mRNA表达.结果: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体质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去瘤后体质量显著高于煎剂组,模型组、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流式细胞术发现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的G0/G1比例较模型组和顺铂组显著增多,癌细胞增殖指数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显示肺岩宁颗粒中剂组MDM2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顺铂组、煎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岩宁颗粒中剂组P5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肺岩宁颗粒高剂量组无小鼠存活,考虑与颗粒剂溶解度有关.结论:在Lewis肺癌模型中,调节细胞周期G1/S检测点信号通路MDM2-P53生物轴可能是肺岩宁颗粒抗肺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郑展;王菊勇;王青;许玲;徐振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疏肝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疏肝法的自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力鲁唑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LS功能量表评分及痿病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在改善ALS功能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痿病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3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ALS功能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其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其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痿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次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次要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疏肝法在延缓ALS功能量表评分下降趋势方面的效果与西药相似,且能有效改善痿病中医证候,尤其是对次要症状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许文杰;任洪丽;支惠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加强护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护生综合操作技能.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教改组采用改进的实验教学法,主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实验室建设大限度地模拟医院环境,并对考试评分做了改进.教学前后各进行一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测评.结果:除自我管理能力以外,教改组和对照组在总分、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教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教学新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妊娠第6~15天用朱砂连续给药对孕大鼠母体及胚胎-胎仔的毒性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确认受孕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10 mg/kg)、朱砂低、中、高(0.1,0.3,1 g/kg)剂量组,共5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妊娠第20天处死解剖,检查孕鼠肝肾功能、骨髓增生及朱砂高剂量组脏器病理,观察并记录胎仔活胎数、死胎数(含吸收胎)、畸胎数、胎仔总重、胎盘重量、胎仔性别等.每窝胎仔中取1/2进行Bouin液固定及染色,用于内脏检查:另取1/2进行骨骼染色,用于骨骼畸形情况的观察.结果:朱砂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孕鼠肝肾功能、骨髓细胞和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对胚胎形成和胎仔的一般生长发育等观察指标无明显影响,但在晚期胚胎流失率(朱砂低剂量组)、胎仔体质量和胎仔身长(朱砂高剂量组)等指标方面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脏检查和骨骼检查未见明显畸形.结论:朱砂对孕大鼠母体无明显毒性作用,对胚胎-胎仔发育有轻微的毒性影响.
作者:米金霞;吴文斌;谷颖敏;李咏梅;刘炯;汤家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女性“人中”形态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9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和132例妇科疾病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者27例、子宫肌瘤者71例、月经失调(功能性)者34例]的人中图像,比较、分析正常组、子宫肌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月经失调(功能性)组的人中上宽、下宽、高度、面积的差异.结果:月经失调组人中上宽、下宽、高度、面积均较小:正常组、子宫肌瘤组各指标值较大;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各指标值大多居于两者之间.结论:人中形态与妇科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屠立平;罗承铉;许家佗;张志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何新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张介宾医学理论发展的理学背景,认为张介宾将理学哲学范畴体系引入医学研究,以理学的宇宙本体“太极”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本体,将“生机”意义提高至世界本体高度,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模型、“心学”为法,建构中医理论,形成阴阳一体、五脏互藏、肾命学说等理论成果,其医学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本质特点归结为“形而上”.
作者:尚力;姚洁敏;李明;杨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对中医形体理论源流,以及头面、颈项、胸腹、腰背、四肢等各形体分布外在之象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内在之藏之间关系和诊法价值的梳理,为丰富和完善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藏象学说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鉏桂祥;李其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中医寒湿困脾证动物模型.方法:采取寒湿环境+寒凉饮食+高脂鼠料饲养的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然后采用胃苓汤干预治疗14 d反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及药物反证过程中,观察鼠的外观表现,并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索(GAS)水平.结果:模型鼠外在表现符合寒湿困脾证的主要特征,且模型组鼠的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O1),血浆MTL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胃苓汤干预治疗后,模型自然恢复组和胃苓汤反证组鼠的外在表现、体质量、尿D-术糖排泄率、GAS和MTL水平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且胃苓汤反证组鼠的改善较模型自然恢复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采取寒湿环境+寒凉饮食+高脂饲料复合因素法建立的寒湿困脾证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寒湿困脾证的特点,符合中医药证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常松;吴同玉;陈学习;闵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蔡小荪教授为蔡氏妇科传人,禀承家学,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创立了蔡氏周期疗法、试管婴儿三步法、痛经辨证四异说等;临证不囿古法、擅长灵活遣药,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蔡氏妇科学.
作者:黄素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肺通腑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宣肺通腑方组,每组8只.尾静脉注射LPS6 mg/kg制备大鼠ALI模型.宣肺通腑方组在造模前3d,按7.56 g/kg予宣肺通腑方水煎液灌胃,1次/d;地塞米松组在造模前1h按5mg/k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造模后6h麻醉取样,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宣肺通腑方组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宣肺通腑方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肺细支气管偶见炎症改变,水肿较轻,炎性细胞渗出较少.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两药物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宣肺通腑方能减轻内毒素所致ALI大鼠肺组织损伤,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内毒素致ALI大鼠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中华;王利霞;杨爱东;苏中昊;李文雯;符胜光;庞慧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相畏”中药肉桂与赤石脂配伍使用后对机体组织前列环素( PGI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ICR/B F1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肉桂组、赤石脂组、肉桂加赤石脂组.药物干预3d后取机体各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不同组织中PGI2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在脊神经,小肠上段、脾和胸腺中,肉桂组PGI2表达明显上调,肉桂加赤石脂组PGI2表达明显抑制.结论:在PGI2指标上,赤石脂可抑制肉桂的上调作用,表现为“相恶”.
作者:李倩;俞云鹏;俞仲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传统中医推拿是指医生通过手法诊治患者筋骨病变、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而这种观察与判断是建立在推拿医生医疗实践的积累之上的,且这些多着眼于软组织、骨关节、神经等层面.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是这些软组织、骨关节等研究毕竟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没有微观的探讨,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制约中医推拿的发展和推广.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推拿学科也应与时俱进,从多学科、多角度去分析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
作者:范志勇;查和萍;陈利国;彭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2个成分,分别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化合物1)、(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化合物3)、龙胆黄素(化合物4)、大黄素(化合物5)、熊果酸(化合物6),黄芪皂苷Ⅱ(化合物7)、异黄芪皂苷Ⅱ(化合物8)、黄芪皂苷Ⅶ(化合物9)、黄芪皂苷Ⅳ(化合物10)、黄芪皂苷Ⅰ(化合物11)和大豆皂苷Ⅰ(化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中龙胆黄素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熊果酸、黄芪皂苷Ⅶ和大豆皂苷Ⅰ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善松;王峥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黏附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以营养肉汤组作空白对照,观察经三金片、蔓越莓、不同浓度的尿感方等药物处理后人尿道上皮细胞上UEC黏附数量的变化.体内实验比较经正常尿液及口服尿感方后4h尿液、次日晨尿处理后的人尿道上皮细胞上UEC黏附数量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实验: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各用药组其UEC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细菌数较未经药物处理的营养肉汤组明显减少(P<0 01);三金片、蔓越莓组与同等浓度的尿感方组比较,其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上的UEC细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尿感方组比较,尿感方浓度越高,抗黏附效果越好.②体内实验:经口服尿感方后4h尿及次日晨尿处理过的UEC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数目较经服药前的正常尿液处理的UEC黏附数目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尿感方具有良好的体外、体内抗UEC黏附的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抗黏附效果越好.尿感方阻止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其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高建东;赵晓燕;孙怡婕;蒋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文化背景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等.中日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一些带有文化背景的词语翻译困难.在翻译时要尊重词语的文化背景和原文语境,力求反映词语的原意.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氏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钙调蛋白激酶Ⅱ( CaMK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建立AD大鼠模型.将符合模型标准的20只AD大鼠随机分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另外随机选取10只正常老年大鼠为对照组.艾灸组用特制艾条在百会穴施温和灸,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RT-PCR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组织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明显延长(P<0.05,P<0.01),有效区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明显缩短(P<0.05,P<0.01);上述二指标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平台停留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左侧海马区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艾灸组显著下降(P<0.05,P<0.01),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百会穴可通过上调海马区CaMKⅡmRNA表达以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全爱;林咸明;孙晓慧;陈炜吉;陈利芳;王晨瑶;陈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之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此类疾病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黏膜,如鼻、咽、皮肤、胃肠黏膜等,故可从表病论治,且疗效佳.介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肠炎等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主要中医治法、处方、用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仝小林;刘文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析中医院校研究生课程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教学投入、优化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体会.
作者:陈嘉峣;任宏丽;陈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猫豆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很早就被用于治疗蛇虫咬伤、男性不育、神经衰弱、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随着近年来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抗帕金森病作用、镇静安眠、抗蛇毒、治疗男性不育症及其营养作用、毒性作用、贮藏与种植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猫豆提取物左旋多巴已明确可治疗帕金森病、猫豆胍单体经动物实验已证实有促进睡眠作用.
作者:吴春岚;潘卫东;刘云;孙燕;支惠萍;方正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