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社;耿惠杰;孙春荣;贾七英
目的 观察复方双黄溶液对重度烧伤后大鼠免疫调节功能及肠粘膜局部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烫伤、自由进食水;烧伤组:烧伤前1 h胃饲1 ml生理盐水,烧伤后6 h第2次胃饲,4次/d;烧伤胃饲大黄组、烧伤胃饲双黄组在同等时间胃饲等量大黄溶液、复方双黄溶液.测定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肠粘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结果 复方双黄溶液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肠粘膜分泌SlgA的量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及烧伤胃饲大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方双黄溶液可调节严重烧伤大鼠机体免疫及保护肠粘膜局部免疫屏障功能.
作者:段九梅;仇树林;张培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现在临床上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预装注射器式.如果这种盛装方式用于抢救药物的包装,将简化护士操作过程,在抢救现场,就会赢得更多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本文通过模拟抢救现场对两种盛装药物方式护士的操作时间进行比较,以期在时间因素影响抢救成功率方面提供一种思路,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美;颜爱英;张玲;朱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液氨中毒多数由储液氨罐爆炸或管道破裂.液氨外泄使人在短时问内接触高浓度液氨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危及生命,也常伴有眼和皮肤的冻伤和灼伤.2006年5月31日,河北辛集市化肥厂出现大量液氨泄漏事件.我院急救中心先后共收治本次液氨中毒患者7例,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均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梓凌;李彩英;董素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护理中在气管导管吸痰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笔者通过观察、学习以及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临床护理中关于气管导管吸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翠娟;张树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血清PON1活性.结果 单纯2型糖尿病组PON1活性为(152±67)IU/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224±89)IU/L,P<0.01],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组PON1活性为(110±46)IU/L,比单纯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PON1活性在单纯2型糖尿病及并发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可;孙亚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1999年至2004年收治的7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Ⅱ级出血者一般1~7 d出血全部吸收,Ⅲ级出血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4 d积血吸收.视力:Ⅰ、Ⅱ级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出血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结论 早期把握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及手术时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枫芸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体肿瘤的发展依赖于血管的形成[1],新生血管是肿瘤快速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为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提供了直接的途径.近发现,肿瘤细胞不仅分泌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同时还能表达VEGF受体,VEGF能直接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2].目前,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是为关键的刺激因子.现就近年来有关VEGF/VEGF受体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利社;耿惠杰;孙春荣;贾七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胶质瘤、脑膜瘤及脑转移瘤是脑部的常见肿瘤,在临床上都可以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升高、相应区域神经功能受损等,并且在常规的CT及MRI检查中都可以表现为肿块、灶周水肿及明显占位效应,故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作者:黄颖;刘怀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一种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具有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的作用[1].本资料应用MARS人工肝对94例重型肝炎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在施行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过程中,系统规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是必不可少的.现将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立娟;李秀平;杜玺娟;孙艳芳;李淑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白血病(AL)按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可分为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或非淋巴系白血病(AML、ANLL)两大类;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继发于慢性白血病急变、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转化、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转化和治疗相关性(放疗、药物)所致,均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作者:林凤茹;张静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的治疗价值,评价栓塞后子宫动脉血供恢复、肌瘤萎缩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2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选择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用平阳霉素小碘油制成的乳剂进行子宫动脉非离子栓塞.栓塞后7 d,1、3及6个月观察子宫动脉血供恢复、子宫肌瘤萎缩情况.结果 术后7 d全部病例子宫动脉恢复血供,19例患者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1例患者1年恢复月经,1、3及6个月平均肌瘤体积萎缩分别为:28.6%、43.0%及69.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栓塞术疗效评价具有简便、无创、准确、可重复等优点,是评价肌瘤动脉栓塞术疗效的首选方法,对疗效的长期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丽霞;沈立平;列武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宫外孕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妇科急腹症,发病率约占所有妊娠的0.5%~1%[1].早期诊断对治疗及减少不必要的输卵管损伤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用阴道超声诊断的早期宫外孕328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宝娟;赵艾娜;严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Tourette综合征(TS).是一种18岁前起病以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本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以氟哌啶醇、泰必利、哌咪清、硝基安定等药物为主.目前有关家庭及社会因素以及行为心理对本病的影响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行为心理干预治疗抽动障碍的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采用心理干预结合氟哌啶醇治疗15例,与同期单纯应用氟哌啶醇15例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OGTT检查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155名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糖耐量受损组(IGR)和2型糖尿病组(2DM),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和炎症因子,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GR和2DM组接受3个月罗格列酮治疗.结果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伴随着ISI的下降同时出现,ISI和BMI、血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呈负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iponectin)呈正相关.IGR和2DM人群在使用罗格列酮3个月后各种炎症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脂联素有明显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也同时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随着NGT向糖调节受损到2型糖尿病的发展而逐渐下降,而一些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也伴随着同步出现,对于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应从早期开始.罗格列酮可以在临床中成为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选择之一.
作者:欣冰;陈晓倩;欧阳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无创通气是指未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震荡及膈肌起搏等[1].目前临床多使用BiPAP通气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的方法.
作者:黄学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me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常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虽然冠心病病死率在下降,但CHF的病死率仍在上升,据资料显示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20%,病死率却占40%以上.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慢性心衰的观点有了很多突破性的新理念,现综述如下.
作者:郭凤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截止200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2亿,占总人口的11.7%,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与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尚未与社区、家庭形成良好的连带支持关系.养老的多元化服务是我国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发展的需要[1,2].本文着重对未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形式做如下分类.
作者:郑洪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39岁.主因腹胀、腹部渐进性增大半年入院.病史中无月经改变、无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无恶液质及贫血症状,无呼吸系统症状.近3个月出现尿频,无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就诊于我院.B超示盆腔巨大实性肿物,考虑来自卵巢.门诊以巨大盆腔肿物收入院.
作者:刘艳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布比卡因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一定优点.自2001年以来,我院对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呼吸循环影响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进行了观察.
作者:魏淑明;吴川;赵东;于沛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经典的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为既有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又有下运动神经元的受累.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起病隐袭,进行性缓慢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肌电图对该病的诊断非常关键.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