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廉士
对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理论进行梳理,参考国外学者关于古代人类思维方式的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中有关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的记载进行对照,以探讨数术与这些记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完全符合数术的原理,即经脉的长短尺寸和营气的流注度数均由数术演绎而成,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天人之间密不可分的感应联系.鉴于数术之无法验证,对于营气流注的研究不宜采用现代实证科学的方法.
作者:卓廉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挑刺组和电针组,各56例.经筋挑刺组取腰背部痛性筋结点,予针挑治疗;电针组穴取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华佗夹脊等,予电针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经筋挑刺组总有效率为89.3%,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8.6%,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梁树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早期球后视神经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慈勤仁;解乐青;仲春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探索一套合理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现状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尚存在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等问题,故尝试在传统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使用针刺手法测定仪.对实时采集的131名学生手法考核的参数和图形以及120份问卷调查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传统模式与手法仪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也提示在手法技能训练中要加强基本手法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捻转手法训练.
作者:王彩虹;许建敏;王银平;李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60例(104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54膝),采用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针刺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阿是穴等;对照组30例(50膝),用神阙安慰灸配合电针局部治疗,穴位同观察组.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1个月后随访,再次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疗效结果为临床治愈42膝、显效11膝、有效1膝,综合疗效结果为优37膝、良16膝、可1膝;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疗效结果为临床治愈13膝、显效35膝、有效2膝,综合疗效结果为优9膝、良40膝、可1膝,2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均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1个月后随访时2组间疼痛疗效和综合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其中疼痛疗效P>0.05,综合疗效比较,P<0.01.结论: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治疗阳虚寒凝型膝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神阙安慰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者.
作者:李茜;朱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各33例.针灸组以针刺腹部中极、水道、天枢、曲骨、子宫穴为主;西药组口服达那唑治疗.观察针灸组治疗前后雌激素(E2)水平、血色素(Hb)和血小板计数(BPC)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7.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2.7%,针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灸组治疗后E2水平下降、Hb和BPC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5).结论: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调整雌激素水平.
作者:严红;黄小惠;邓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5年10月-2007年8月笔者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保新;徐敏;黄承军;娄宇明;梁柱;梁伟斌;马立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等,好发于青年男女.2006年1月-2007年6月笔者用穴位埋线配合局部针刺治疗痤疮,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喜新;吕晓蕊;冉鹏飞;王雪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笔者近年来师从薄智云教授学习腹针,以腹针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以苍龟探穴针法为主,取对穴中脘与足三里、内关与三阴交治疗,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西药组采用口服吗丁啉10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对上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的改善较西药组明显.结论:苍龟探穴针刺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作者:曾红文;柴铁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3年1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温灸申脉穴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豫珏;褚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针灸科医生传统用手工捏制药饼,制作缓慢、厚薄大小不一,隔药灸时受热不均,易灼伤患者,阻碍了隔药灸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设计并制作出一种药饼的手动机械成形器具,能快速便捷地制作出统一均匀的所需药饼,解放了医生的双手,便于临床针灸施术.本器具工艺较简单、结构精巧、材料普通、使用方便,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作者:朱爱军;陆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等难治性眼病均获得较好效果.现从选穴、治法、疗效评价、机制探讨等方面就针灸治疗上述4种疾病做一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徐红;刘坚;徐斯伟;宗蕾;张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梁繁荣;曾芳;唐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65岁,于2006年6月4日就诊.主诉:二便失禁、双下肢痿软无力2个月.病史:2个月前曾在某院行L<,4>/L<,5>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出现二便失禁,双下肢痿软无力,肌肉萎缩,转入我院求治.经MRI检查提示:马尾神经损伤.刻诊:患者神清,精神萎靡,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套着尿袋,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郑新梅;袁爱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单纯雷火灸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泪液缺乏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成雷火灸组和人工泪液组.雷火灸组36例,对眼周穴位攒竹、鱼腰、瞳子髎、太阳、四白、睛明等给予雷火灸治疗,并配合眼周穴位及泪腺按摩.人工泪液组34例,局部点泪然滴眼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眼部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和整体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并且在干燥感、异物感及整体症状的改善上,雷火灸组要优于人工泪液组(P<0.05);雷火灸组泪液分泌试验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改善(P<0.05),优于人工泪液组(P<0.05);2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雷火灸组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较人工泪液组显著(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症疗效好.
作者:陈陆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采用王文远教授创立的平衡针灸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剧烈腰腿痛1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芳;毛效军;王文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1AD)患者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I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电针合心理组,心理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4天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电针合心理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内关、三阴交等穴,予电针治疗,隔天1次,共治疗20次,并行心理治疗同心理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IA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电针合心理组总有效率为91.3%,心理治疗组为59.1%,电针合心理组优于心理治疗组(P<0.05).2组IAD评分、SAS评分、HAMA评分、血清NE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电针合心理组均显著低于心理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疗法能显著改善IAD患者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NE含量有关.
作者:朱天民;金荣疆;钟晓鸣;陈骥;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循经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循经针刺组(治疗组)85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80例.分别按胆经、膀胱经分型循经取穴与常规取穴法进行对照治疗,共治4个疗程,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复发率分别为88.2%、2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41.4%,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取穴.
作者:唐华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